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14.1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本草纲目》 的原始碼
←
《本草纲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Timgzzzz.jpg|缩略图|400px|《本草纲目》[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3%80%8A%E6%9C%AC%E8%8D%89%E7%BA%B2%E7%9B%AE%E3%80%8B&step_word=&hs=0&pn=17&spn=0&di=1566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3947112357%2C3317826282&os=1102464754%2C1444298652&simid=0%2C0&adpicid=0&lpn=0&ln=1708&fr=&fmq=1576557404804_R&fm=result&ic=0&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70901%2Ff6c3a468c8904cad9f7cd94862ef890f.pn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8mblnl0na_c0dnnn&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http://www.sohu.com/a/168939730_572333 图片来源于搜狐]]] '''《本草纲目》''' 中医典籍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 '''声明:''' 本词条内容仅为传承中医药文化,不做用药和治疗参考。部分濒危动植物有保护等级,请遵守法律,保护野生动植物。 ==简介==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 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 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 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卷5~52为各论,收药1892种,附图1109种。其总例为“不分三品,惟逐各部;物以类从,目随纲举。”其中以部为“纲”,以类为“目”,计分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60类。各部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既便检索,又体现出生物进化发展思想。部之下为60类,各类中常将许多同科属生物排列在一起。各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一药名下列8个项目(即“事”)。其中“释名”列举别名,解释命名意义;“集解”,介绍药物出产、形态、采收等;“辨疑”(或“正误”),类集诸家之说,辨析纠正药物疑误;“修治”,述炮炙方法;“气味”、“主治”、“发明”,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其下每多作者个人见解;“附方”,以病为题,附列相关方剂。 ==成书背景== 李时珍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遂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在宋代[[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编成此书。 ==流传版本== 《本草纲目》版本颇多,除国外各种全译或节译本外,国内现存约七十二种,大致可分为“一祖三系”,即祖本(金陵本、摄元堂本)及江西本、钱本、张本三个系统。 江西本系统,主要为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夏良心、张鼎思刻本等; 钱本系统,主要为明崇祯十三年(1640)钱蔚起杭州六有堂刻本,并改绘药图,以及清顺治十二年(1655)吴毓昌太和堂本,乾隆间《四库全书》本即据此本抄录; 张本系统,主要为清光绪十一年(1885)张绍棠南京味古斋刻本,文字参校江西本、钱本,药图改绘后增加十余幅,并附《本草纲目拾遗》。 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本即据张本影印,晚近通行本为197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衡如校点本,1993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金陵本影印本。 ==校注、整理== 《本草纲目》现有[[刘衡如]]、[[刘山永]]校注本。 ==作者简介== [[File:Timg (1)zzzz.jpg|缩略图|400px|李时珍[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6%9D%8E%E6%97%B6%E7%8F%8D&step_word=&hs=0&pn=18&spn=0&di=1529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2391800152%2C2959930775&os=975637942%2C3464097860&simid=0%2C0&adpicid=0&lpn=0&ln=1717&fr=&fmq=1576557898260_R&fm=result&ic=0&s=undefined&hd=&latest=©right=&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www.pmume.com%2Fd%2Ffile%2Fo%2F2017-07%2F1c5a8509263ee02e38f8584be2318435.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r474j_z%26e3Bv54AzdH3F5AzdH3Fgyxnz_z%26e3Bfip4s&gsm=&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s://www.pmume.com/o/nyx3z.shtml 图片来源于百科故事]]] 李时珍(约1518~1593)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蕲春)人。<ref>[http://www.iqiyi.com/a_19rrh6m8ip.html?vfm=2008_aldbd 爱奇艺 大明医圣李时珍]</ref>世业医,父言闻,有医名。幼习儒,三次应乡试不中。师事顾日岩,读书十年。受家庭熏陶,兼好医书,遂精医药。千里就医于门,立活不取值。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治之即甦。经推荐,赴京师太医院供职一年,或云尝授太医院院判之职。晚年因子建中为官,遂进封文林郎、四川省蓬溪知县。念本草一书历代注解者谬误亦多,遂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博收群书,奋发编修。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历时二十七载,三易其稿,著成《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初刊于金陵。子建中、建元、建木及诸孙皆参与绘制药图,孙树宗、树声为之校对。甫及刻成,时珍即逝。对脉学亦深有研究,所撰[[《濒湖脉学》]](1564年)能融会先贤脉学之精华,删繁去芜,讲求实用,论述较为通俗简要,以韵体文写成,便于记诵。此书归纳脉象为二十七种,各撰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另著有[[《奇经八脉考》]](1572年),于奇经循行路线及证治规律阐发尤多。已佚医著有[[《三焦客难》]]、[[《命门考》]](或以为实系一书)、[[《五脏图论》]][[《濒湖医案》]][[《濒湖集简方》]]等。次子建元,从父业医,有医名。父卒,献《本草纲目》于朝廷。四子建方,精医,中年入选太医院医士。弟子[[庞鹿门]],传其医学;[[瞿九思]],传其儒学。<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8231312339001016&wfr=spider&for=pc 历史名人:李时珍传奇的一生……],百度,2018-04-20</ref> ==书评、序言== ===《本草纲目》原序=== 纪称: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楚蕲阳李君东璧,一日过予 山园谒予,留饮数有《本草纲目》数十卷。谓予曰∶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着数言。古有《本草》一书,自炎黄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着成五十二卷。虽非集成,亦粗大备,僭名曰《本草纲目》。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着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觏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 ,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噫,碔玉莫剖,朱紫相倾,弊也久矣。故辨专车之骨,必俟鲁儒;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予方着《 州卮言》,恚博古如《丹铅卮言》后乏人也,何幸睹兹集哉!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时万历岁庚寅春上元日弇州山人凤洲王世贞拜撰。 ===进《本草纲目》疏=== 湖广黄州府儒学增广生员李建元谨奏,为遵奉明例访书,进献《本草》以备采择事。臣伏读礼部仪制司勘合一款,恭请圣明敕儒臣开书局纂修正史,移文中外。凡名家着述,有关国家典章,及纪君臣事迹,他如天文、乐律、医术、方技诸书,但成一家名言,可以垂于方来者,即访求解送,以备采入《艺文志》。如已刻行者,即刷印一部送部。或其家自欲进献者,听任奉此。臣故父李时珍,原任楚府奉祠,奉敕进封文林郎、四川蓬溪知县。生平笃学,刻意纂修。曾着《本草》一部,甫及刻成,忽值数尽,撰有遗表,令臣代献。臣切思之:父有遗命而子不遵,何以承先志;父有遗书而子不献,何以应朝命。矧今修史之时,又值取书之会,臣不揣谫陋,不避斧钺,谨述故父遗表。臣父时珍,幼多羸疾,长成钝椎,耽嗜典籍,若啖蔗饴。考古证今,奋发编摩,苦志辨疑订误,留心纂述诸书。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注解群氏,谬误亦多。行年三十,力肆校雠;历岁七旬,功始成就。野人炙背食芹,尚欲献之天子;微臣采珠聚玉,敢不上之明君。昔炎黄辨百谷,尝百草,而分别气味之良毒;轩辕师岐伯,遵伯高,而剖析经络之本标。遂有《神农本草》三卷,《艺文》录为医家一经。 及汉末而李当之始加校修,至梁末而[[陶弘景]]益以注释,古药三百六十五种,以应重卦。唐高宗命司空[[李 重修]],长史[[苏恭表]]请伏定,增药一百一十四种。宋太祖命医官[[刘翰]]详校,宋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种。召医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众本草五百种。自是人皆指为全书,医则目为奥典。夷考其间, 瑕不少。有当析而混者,如[[葳蕤]]、[[女葳]],二物而并入一条;有当并而析者,如[[南星]]、[[虎掌]],一物而分为二种。生姜、薯蓣,菜也,而列草品;[[槟榔]]、龙眼,果也,而列木部。八谷,生民之天也,不能明辨其种类;三菘,日用之蔬也,罔克的别其名称。黑豆、赤菽,大小同条;[[硝石]]、[[芒硝]],水火混注。以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此寇氏《衍义》之舛谬;谓[[黄精]]即[[钩吻]],[[旋花]]即[[山姜]],乃陶氏《别录》之差讹。酸浆、苦耽,草菜重出,掌氏之不审;天花、栝蒌,两处图形,苏氏之欠明。五倍子,构虫窠也,而认为木实;大 草,田字草也,而指为浮萍。似兹之类,不可枚陈,略摘一二,以见错误。若不类分品列,何以印定群疑?臣不揣猥愚,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如磨刀水、潦水、桑柴火、艾火、锁阳、[[山柰]]、[[土茯苓]]、番木鳖、金柑、樟脑、蝎虎、狗蝇、白蜡、水蛇、[[狗宝]]、秋虫之类,并今方所用,而古本则无;三七、地罗、九仙子、蜘蛛香、猪腰子、勾金皮之类,皆方物土苴,而稗官不载。今增新药,凡三百七十四种,类析旧本,分为一十六部。虽非集成,实亦粗备。有数名或散见各部,总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着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我太祖高皇帝首设医院,重设医学,沛仁心仁术于九有之中;世宗肃皇帝既刻《医方选要》,又刻《卫生易简》,蔼仁政仁声于率土之远。伏愿皇帝陛下体道守成,遵祖继志;当离明之正位,司考文之大权。留情民瘼,再修司命之书;特诏良臣,着成昭代之典。治身以治天下,书当与日月争光;寿国以寿万民,臣不与草木同朽。臣不胜冀望屏营之至。臣建元为此一得之愚,上干九重之览,或准行礼部转发史馆采择,或行医院重修,父子衔恩,存殁均戴。臣无任瞻天仰圣之至。 ==内容简介== 全书首列总目、凡例、附图。 卷一卷二为序例,主要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首先列举[[《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唐本草》]]等四十一种本草著作,并加简要评介,基本反映出明代以前本草学发展概况;另又附列引用医书二百七十七种,经史百家书籍四百四十种,共计七百十七种。通过引述前人专论如神农本经名例、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方剂法则、采药分六气岁物、七方十剂、五味宜忌、五味偏胜、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引经报使、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相反诸药、服药食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张子和]]汗吐下之法、[[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等,使中药理论获得系统整理。 卷三卷四为百病主治,大致沿袭宋以前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诸风等一百十三种病证为纲,分列主治药物,或于病证下再分若干证,类列药物用法,复设草部、菜部、果木等为小纲,并详其主治,编次有序,便于临证参考。 卷五至卷五十二为药物各论,总目原称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经实核为一千八百九十七种。各论均以“部”为纲,以“类”为目分类,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每部之前均有简要论述。各部之下再分若干类,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等十一类,凡六十类。 每药均标注首载文献出处,若有归类变更或并入某药者,则以校正说明;下设释名、集解、辨题或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栏目解说。 “释名”下列举别名,并释命名意义; “集解”介绍产地、品种、形态、采收等; “辨疑正误”对历代本草有疑误者予以辨正; “修治”阐述炮制方法; “气味”阐述药物性味及有毒无毒; “主治”包括功效; “发明”侧重阐述药性理论、用药要点及李氏学术见解; “附方”广录以该药为主的主治各科病证的有效方剂。 本书在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进行大量整理、补充,并载述李氏发明与学术见解。其主要成就包括:集我国16世纪前中药学之大成,该书首先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又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如三七、半边莲、醉鱼草、大风子等,并附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显示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除列“一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外,还包括每药之中“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即每一药物下列释名、集解等项,如“标龙为纲,而齿、角、骨、脑、胎、涎皆列为目”;又有以一物为纲,而不同部位为目。特别是在分类方面,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全面阐述所载药物知识,对各种药物设立若干专项,分别介绍药物名称、历史、形态、鉴别、采集、加工,以及药性、功效、主治、组方应用等;同时引述自《本经》迄元明时期各家学说,内容丰富而有系统。对中医药理论有所发明,书中强调对中药应该辨证应用,如藜芦条下称“吐药不一,常山吐疟痰,瓜丁吐热痰,乌附尖吐湿痰,莱菔子吐气痰,藜芦则吐风痰者也”。其中亦有前人所未论及之名言和精辟理论,如辛夷条下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论,橘皮条下称“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之龠”等。 书中对过去本草书籍中将两药误为一物者,如[[葳蕤]]与女萎;一物而误为两药者,如[[天南星]]与虎掌;品种混淆不清者,如百合与卷丹;药用部位失真者,如五倍子误认为果实;药物归类不当者,如将薯蓣列为草类等,均予以澄清更正。 书中对妄图长生不老,服食丹石成风现象进行了批判,对[[黄连]]、[[泽泻]]服之可以成仙,草子可以变鱼等说,亦作了驳斥。 本书虽为中药学专书,但涉及范围广泛,对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农学等内容亦有很多记载。如在矿物学方面对石油的产地、性状作了详细记述;在化学方面,阐述了检验[[石胆]]真伪的方法;在物理学方面,从空气中的湿度变化,以推测雨量的大小;在农学方面,阐述采用[[嫁接技术]],以改良果树品种的方法等。 本书通过对药名的探索与考证,阐明某些汉字的字形、读音;也载述一些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药名的读音和含义。还记载[[契丹族]]用羊皮、羊骨占卜和写字,吐番人用燕脂化妆等习俗,蒙古族裹于牛皮内治疗外伤方法等。 本书保存了16世纪以前大量文献资料,其中有的原书已佚失,有关资料可从本书得以窥见。<ref>[https://yuedu.baidu.com/ebook/865b0c4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21?fr=aladdin&key=%E6%9C%AC%E8%8D%89%E7%BA%B2%E7%9B%AE 本草纲目 电子书]</ref> ==影响评价== 本书刊行后,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倪朱谟]]的[[《本草汇言》]]、[[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等,均是在其学说启示下而著成的本草典籍。 [[达尔文]](Chrles Robert Darwin)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并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英国[[李约瑟]]( Joseph Needham)称赞李时珍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本书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刊行后,很快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后又先后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文字。 ==视频== <center> {{#iDisplay:c00268fc0i0|640|400|qq}} 大明医圣李时珍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返回「
《本草纲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