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135.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漁翁》(唐)柳宗元 的原始碼
←
《漁翁》(唐)柳宗元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漁翁五.jpg|thumb|right|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3AANd9GcTsb3Lo7ipjFo62MnSKtgPf3aFBQaUZFwecu8fkQpe1G4OlEuqj&usqp=CAU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3%80%8A%E6%BC%81%E7%BF%81%E3%80%8B(%E5%94%90)%E6%9F%B3%E5%AE%97%E5%85%83&rlz=1C1AVFC_enTW864TW864&sxsrf=ALeKk015-bsCITlWnH2MlR-zW25U4ZTAaA:1589889876093&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iijq-q8b_pAhXiFqYKHYkyA7AQ_AUoAnoECAwQBA&biw=1217&bih=618#imgrc=MybpkQ1qPHPqrM&imgdii=Cp7Ks2EL2TR5EM 「圖片來源 」] ]] [[File:漁翁七.jpg|thumb|right| [https://a0.att.hudong.com/72/48/01300027897398136679487719944.jpg 原圖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3%80%8A%E6%BC%81%E7%BF%81%E3%80%8B(%E5%94%90)%E6%9F%B3%E5%AE%97%E5%85%83&rlz=1C1AVFC_enTW864TW864&sxsrf=ALeKk015-bsCITlWnH2MlR-zW25U4ZTAaA:1589889876093&source=lnms&tbm=isch&sa=X&ved=2ahUKEwiijq-q8b_pAhXiFqYKHYkyA7AQ_AUoAnoECAwQBA&biw=1217&bih=618#imgrc=swKAtD9QCB0F-M 「圖片來源 」] ]] '''《漁翁》(唐)柳宗元''' 這首詩取題漁翁,漁翁是貫串全詩首尾的核心形象。 構成詩篇全境的,除了辛勞不息的漁翁以外,還有漁翁置身於其中的山水天地,這兩者在詩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規律特點而發展變幻的形跡。漁翁和自然景象結成不可分割的一體,共同顯示著生活的節奏和內在的機趣。 由夜而晨,是人類活動最豐富的時刻,是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時刻,本詩即以此為景色發展的線索。漁翁不斷變換的舉止行動和自然景色的無窮變幻便有了共同的時間依據,取得極為和諧的統一。 【作品原文】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28411.html 詩詞名句網_柳宗元的詩詞_《漁翁》]</ref>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出身河東柳氏,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ref>[http://203.72.96.2/lib/userfiles/%E5%94%90%E5%AE%8B%E5%8F%A4%E6%96%87%E5%85%AB%E5%A4%A7%E5%AE%B6--%E6%9F%B3%E5%AE%97%E5%85%83%20.pdf 唐宋古文八大家—柳宗元]</ref> 21歲進士及第,名聲大振,26歲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被授予官職。 參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永州司馬。為當道者嫉恨,除短暫奉召入京外,終生未再北還。 ==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因參與永貞革新而被貶永州,一腔抱負化為煙雲,他承受著政治上的沉重打擊,寄情於異鄉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記》。 並寫下了許多吟詠永州地區湖光山色的詩篇,《漁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可以說,這首《漁翁》是柳宗元此時心情的寫照。 自屈原以後,詩人們擅用漁翁這個意象來表達內心的豁達與安寧,這首詩也是如此。 ==譯文== 漁翁晚上就在靠近西山的岩石上停宿,清晨起來,取溪水,燒竹子做飯。 太陽升起來了,霧也漸漸散了,四周悄然無人。漁翁搖著船櫓,“ 欸乃”一聲劃動船隻,駛入青山綠水之中。 漁翁回頭看時,那天邊的水流滾滾,剛才停宿岩上,幾朵白雲在互相追逐。 ==句意== ①. 傍:靠近。西岩:當指永州境內的西山,可參作者《始得西山宴遊記》。 ②. 汲: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屬楚地。 ③. 銷:消散。亦可作“消”。 ④. 欸乃:象聲詞,一說指槳聲,一說是人長呼之聲。唐時湘中棹歌有《欸乃曲》(見元結《欸乃曲序》)。 下中流:由中流而下。 ⑤. 無心: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雲無心而出岫。”一般是表示莊子所說的那種物我兩忘的心靈境界。 [[蘇軾]]《書柳子厚〈漁翁〉詩》云:“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然其尾兩句,雖不必亦可。” <ref>[https://read01.com/3zoGKM8.html#.XsPLq2gzZZg 壹讀 - 柳宗元最美的一首山水詩,蘇軾說:中間兩句最好,最後兩句可以刪了- 壹讀]</ref> [[嚴羽]]《滄浪詩話》從此說,曰:“東坡刪去後二句,使子厚復生,亦必心服。”然[[劉辰翁]]認為:“此詩氣澤不類晚唐,下正在後兩句。”此後,關於此詩後兩句當去當存,一直有兩種意見。 ==賞析== 這首小詩情趣盎然,詩人以淡逸清和的筆墨構畫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並從中透露了他深沉熱烈的內心世界。 全詩共六句,按時間順序,分三個層次。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這是從夜到拂曉的景象。 漁翁是這兩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山邊,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顯示著時間的流轉。伴隨著漁翁的活動,詩人的筆觸又自然而然地延及西岩、清湘、楚竹,西岩即永州西山,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一文中曾極言探得西山的歡悅,並描述了西山的高峻:居於西山之巔,“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而流經山下的湘水“至清,雖深五六丈,見底”(《湘中記》,見《太平御覽》卷六十五)。詩中的“清”字正顯示了湘水的這一特點。再加以永州一帶(今湖南零陵等地)盛產湘竹,於是,山、水、竹這些仿佛不經意地出現在詩句中的零星物象,卻分明在讀者腦海中構成了清新而完整的畫面:輕紗般的薄霧籠罩著高山、流水、湘竹……司空圖在《詩品》中有言:“是有真跡,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正可概括此詩首二句的藝術表現特點。這兩句既設制了一個秀麗悅目的空間畫面,又以夜幕初啟、晨曦微露這樣流動的時間感引出了下面對日出的描述,可以說在時空兩方面奠定了全詩活躍而又清逸的基調。<ref>[https://www.arteducation.com.tw/shiwenv_3aba195e605d.html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 柳宗元古詩漁翁原文、翻譯及賞析]</ref>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這是最見詩人功力的妙句,也是全詩的精華所在。 一方面是自然景色:煙銷日出,山水頓綠;一方面是漁翁的行蹤:漁船離岸而行,空間傳來一聲櫓響。然而,詩人沒有遵循這樣的生活邏輯來組織詩句,卻從自我感受出發,交錯展現兩種景象,更清晰地表現了發生於自然界的微妙變異。前一句中“煙銷日出”和“不見人”,一是清晨常見之景,一是不知漁船何時悄然離去的突發意識,兩者本無必然的聯繫,但如今同集一句,卻喚起了人們的想像力:仿佛在日出的一剎那,天色暗而忽明,萬物從朦朧中忽而顯豁,這才使人猛然發覺漁船已無蹤影。“不見人”這一驟生的感受成為一個標誌,劃開了日出前後的界限,真實生活中的日出過程得到藝術的強化,以一種誇張的節奏出現在讀者眼前。 “欸乃一聲山水綠”,當你從想望中醒來,再看眼前景色時,似乎山更青了,水也更綠了,好像這山水之美恰是剛才那“欸乃一聲”從仙境召喚降落到人間來的。 清晨,山水隨著天色的變化,色彩由黯而明,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但在詩中,隨著劃破靜空的一下聲響,萬象皆綠,這一“綠”字不僅呈現出色彩的功能,而且給人一種動態感。 柳宗元借聲響的驟起,不僅賦之以動態,而且賦以頃刻轉換的疾速感,生動地顯現了日出的景象,令人更覺神奇。 詩人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特長,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氣的日出瞬間,把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景象表現得比真實更為美好,給人以強大的感染力。 [[蘇東坡]]論此詩道:“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此時漁船已進入中流,而回首騁目,只見山巔上正浮動著片片白雲,好似無心無慮地前後相逐,詩境極是悠逸恬淡。 柳宗元在詩文中,曾多次言及他被貶後沉重壓抑的心緒,與其說《漁翁》以充滿奇趣的景色表現出淡逸的情調,不如說更袒露了隱於其後的一顆火熱不安的心。 這是熱烈的嚮往,是急切的追求,詩中顯示的自由安適的生活情趣對於處在禁錮狀態的詩人來說,實在是太珍貴太美好了。於是,在寫下日出奇句之後,詩人不欲甘休,以更顯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為快,化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雲無心以出岫”的句子,宕開詩境,作了這樣的收尾。只有真正體會柳宗元的現實處境,才能理解他結句的用心。 詩人自始至終表現漁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僅出於藝術表現的需要,同樣體現著他對自由人生的渴求。 ==參考資料==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 [[Category:831 中國詩總集]]
返回「
《漁翁》(唐)柳宗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