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49.24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丁集乡 的原始碼
←
丁集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丁集乡'''隶属于安徽省凤台县城乡镇,位于安徽省凤台县城北18公里,全面总面积44.5平方公里。省级干道凤蒙公路由北向南穿过全乡,潘张铁路煤炭专线连接三大煤矿。全乡14个村,74个自然庄,190个村民小组,6889户,31531口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96元。<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丁集乡] </ref> ==地理位置== 丁集乡地处凤台县西北部。凤蒙路、丁顾路、丁桂路纵横其中,北邻丁集矿,南靠凤台电厂,西接桂顾矿,东连潘集,商业中心优势明显,拥有历史长久的丁集集市,属于凤蒙路上规模最大的集镇市场。良好的投资环境日渐成形,全乡掀起兴办实业和招商引资的新一轮高潮。乡内拥有近10家免烧砖厂和一大型红砖厂,6家面粉企业,6家家具厂,集市贸易繁荣,集市新一轮规划正在筹建之中。 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乡投资环境建设,凤蒙路丁集段,丁顾柏油路正建成通车,全乡20多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将在2006年全线建成使用,投资环境被列入乡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位置。 ==区划沿革== 丁集乡地区区划开始于唐代,古称响林铺和岱庵村(古址在今丁庄村张铺)在清代的时候北迁至现今的所在地,因丁氏人口居多所以改称为丁家集。这里曾设过巡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版地图》上丁家集改称为丁集。从古到今丁集就是凤台北部五大集镇之一,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民国到解放前曾经多次在此设立保公所、乡公所。丁集始终隶属于凤台,但是疆域境界多有变化。 一九四八年党在丁集建乡属于介沟区,一九四九年凤台县城解放后属于白塘区,一九五零年丁集设区下辖关店、[[武集]]、高皇等十五个乡。 一九五六年丁集撤区,丁集乡属于顾桥区,一九五八年九月改称丁集人民公社。 一九八三年三月丁集再次设区,改人民公社为丁集乡政府,下辖丁集乡、关店乡、大兴乡、武集四乡。 一九九一年撤区并乡,关店并到丁集乡;一九九七年由于群众上访,丁集乡又被分开为关店、丁集两乡。 ==农业发展== 丁集乡农业发达,土地肥沃,水资源在丰富,素有九里十道沟之称,建立大小电灌站60多座,大型排灌,水利基础设施齐全,电网全部更新改造,旱涝保收。2004年种植面积79439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72230亩,占总面积的91%,主产小麦和水稻,品咱优质率达100%,小麦总产11627吨,水稻16309吨,粮食总产28736吨。经济作物以蔬菜瓜果点主要,全乡蔬菜覆种面积5262亩,产量6456吨。2004年,丁集乡张巷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注册成立了健源泉有限公司,走公司加农户的生产、销售模式,成为全乡的典范。初具规模的耿王小甜瓜、沈庄吊黄瓜在县域享有盛名。丁集乡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林、牧、渔业同步发展,农户已从零星养殖转为规模养殖,杨荣好千头养猪成为远近闻名的典型。2004年全乡农业总产值9343万元,养殖业占50%左右。 蘑菇种植是该乡农业生产的首要特色:规模大。截止2003底,全乡蘑菇种植面积已达800万平方尺。配套齐。全乡有制种厂4家,年供种200万瓶,盐水菇厂4家,日加工处理鲜菇40万公斤。销售畅。全乡有农民经纪人近200人,联系南方各大市场。乡建有蘑菇交易市场,全国各地商贾云集,已成为全市的蘑菇集散地。效益高。由于该乡成功注册"玉兔"牌商标,且产品喜获无公害认证,蘑菇价格持续高昂,平均每平方尺年可获纯利2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该乡首创的林菌套作已在全市推广。此外,通过招商引资,该乡于2001年将淮河淌4000亩低产田改造为特种水产(螃蟹)养殖基地,红膏牌螃蟹俏销上海市场,价格高达每公斤240元,效益十分可观。浅水藕和反季节蔬菜种植是该乡农业生产的又一亮点,浅水藕面积达2000亩,反季节蔬菜达3000亩,接天莲叶和温室遍野可谓是该乡农民调整产业的结构的真实写照。 ==经济发展== 丁集乡处于丁集煤、顾桥两大煤矿之间,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具有规模的小型工业13家,其中规模较大的学顺木材加工厂、宏顺多层板厂、合力商贸有限公司等在丁集乡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乡个体经营户611家。2004年企业产值9532万元,创增加值2848万元。 丁集乡通过内培外引,倾力打造创业环境,激活民间生产力充分释放,工业经济由一穷二白到蓬勃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全乡现有各类企业200余家,由于全乡拥有杨木蓄积量5万余立方米,工业企业以木材加工为主,全乡现有木材加工企业15?7?7家,以生产建筑模板为主,全乡年产建筑模板180万张。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安盛木业加工厂总投入380万元,拥有2个分厂,年创利税近百万元,吸纳当地劳动力300余人,2002年,该企业注册了"巨龙"牌模板和"双凤"牌装饰板两个商标,产品远销上海、浙江、南京等地。该企业又与南林大签定合作意向,生产出口多层板和贴面防水模板。蘑菇加工龙头企业--永兴菌业有限公司,日可加工鲜菇多达10万公斤,产品远销美国、日本等国际市场,有力地拉动了该乡蘑菇这一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2003年全乡实现工业产值1.19亿元,利税1200万元。目前该乡正围绕上档次、增效益、扩规模这条主线,不断推动木材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特色产品''' 岱庵牌麻油、百合面粉、桂河面粉、张巷无公害蔬菜基地、无公害水果、碧源牌西瓜、丁集大馍。<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经济发展] </ref> ==社会事业发展== 丁集镇街道两纵三横,2003-2004年新铺设的20公里乡村水泥道路纵横交错;乡初级中学被验收为"安徽省现代化教育示范初中",乡中心学建有双语寄宿部;建有乡卫生院、医院和防保所,卫生防疫体系完善;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现有集镇楼房680幢,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全乡开通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建有移动和联通两座信号接收塔,程控电话突破3000门。 '''发展规划'''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城郊型农业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幅度提高经济作物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加快沈大郢、柿元、河沿等村千亩规范化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扩大建设河沿有机蔬菜基地和反季节蔬菜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完善欢灯村千亩草莓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沿山林果业,不断扩大其规模,进一步提高果品的质量与知名度。力争08年底,建成3000亩蔬菜基地、3000亩优质果林基地、8000亩饲料基地和1万亩优质稻麦基地。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加强重点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加快高塘湖、蔡城塘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重点加强农业灌溉工程建设和配套,积极实施柿元、新街、河沿三村80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和防洪抗旱安全保障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强化城镇管理。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集镇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整治。抓住山南新区大建设的机遇,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坚决拆除沿山的违章建筑,切实加强孔店、马厂两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其承载功能,提高集聚力和辐射力。努力在创新集镇功能、提高文明程度上取得明显成效。 进一步优化城镇功能。以发展第三产业为突破口,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与市场建设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马厂、新街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周边群众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以人口和产业聚集带动小城镇发展。通过旧城改造、道路网络提升,实现街路分离、道路通畅、商贸繁荣。精心编制规划,切实做好老街改造与蔡城塘开发的衔接,以旅游业促进小城镇发展。 '''全面开展全民创业活动''' 推进全民创业活动,发展民营经济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崛起之途。乡镇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宽政策、改善环境。加快构建平等竞争、充满生机活力的创业机制,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创业支持服务体系。结合实际,鼓励支持广大农民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各种非农产业创业致富。对从事种植业、饲养业、捕捞业、农业技术服务的,按有关规定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创业,鼓励科技人员以技创业,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财政供给)带头创业,鼓励民营企业扩张创业,从而营造出全乡上下强烈的创业热情与氛围,将全民创业活动全面开展起来。<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社会事业发展]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丁集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