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75.16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三元宫 的原始碼
←
三元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E6E8FA" align= center| '''<big>三元宫</big> ''' |- | [[File:三元宫.jpg|缩略图|居中|[http://pic8.nipic.com/20100621/2163148_003328533247_2.jpg 原图链接][http://www.nipic.com/show/3317755.html 图片来源于呢图网]]] |- | style="background: #C0C0C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三元宫 外文名称;Three yuan Palace 建立时间;东晋 建造者;南海太守鲍靓 |} 广州'''三元宫''' 道教著名宫观。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南麓。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初名越岗院,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修道行医之所,因地处市北,后人又称"北庙"。是岭南现存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 ==基本简介== 是岭南现存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据史书记载为东晋时南海太守[[鲍靓]]所建,明代[[万历]]年间重修时始称三元宫。三元宫坐北朝南,在越秀山南麓,依山而建,渐次升高,现存各殿堂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布局以正对山门的三元殿为中心,殿前拜廊,东西连钟鼓楼。大殿后为老群殿,大殿两侧自南向北,东侧为客堂、斋堂、旧祖堂、吕祖殿;西侧钵堂、新祖堂、[[鲍姑殿]]等建筑。<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3a2920102x854.html 广州道观:三元宫] , 新浪网 2018-02-21 </ref> 1989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概述== 广州三元宫道教著名宫观。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南麓。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初名越岗院,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修道行医之所,因地处市北,后人又称"北庙",明代[[崇祯]]十六年(1643)改建后更名三元宫,主祀上、中、下三元大帝;清代[[康熙]]三十九年(1700)时任主持杜阳棣在平南王尚可喜等人的资助下,先后扩建山门[[灵官殿]]、[[三元殿]]、[[钟鼓楼]]、[[吕祖殿]]、[[鲍姑殿]]、[[老君殿]]、[[玉皇殿]]、斗姥及道舍等建筑,使三元宫规模宏伟,殿宇巍峨,遂成为岭南著名道教宫观。[[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抗日战争期间,该宫残遭破坏,后不久又得住持何诚瑞募化重修;"文革"中,此宫再遭破坏,从1982年起广州道教界开始对其进行全面地修复,现有灵官殿、三元大殿、鲍姑殿、吕祖殿、玉皇殿、老君殿及道舍等道教建筑近百间,宫内终年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四季花草飘香,香火旺胜,既是广州市一大旅游胜地,又是岭南著名的道教官观。现为广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三元宫的整体布局是:以正对山门的三元殿为中心,坐北朝南;殿前拜廊东西连接钟鼓楼,殿后为老君殿;两侧自南而北,东为旧祖堂、斋堂、客堂、吕祖殿,西有钵堂、新祖堂、鲍姑殿等建筑。各殿堂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三元宫主殿三元殿宽20.27米,深16.85米,建在北面高一级的石台基上,与钟、鼓楼和拜廊连成一片,在广州古建筑中独一无二。 三元宫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流行的上元诞、中元诞、下元诞的宗教民间节庆的主要活动场地。 ==历史追溯== ===综述=== [[广州]]市三元宫修建于晋朝,位于广州市北越秀山下。它是晋代女针灸家鲍姑采艾行医之处,明代重修后改名三元宫。据立于三元宫内的《[[三元宫历史大略记]]》碑文记载:"三元宫在越秀山麓,东晋时南海太守鲍靓建,名越岗院。明万历及崇祯重修更今名。"(1)三元宫在明清两朝及民国年间曾七次重修,《三元宫历史大略记》又载:重修之事历代皆有,[[顺治]]十三年[[李栖凤]]捐俸重修开为道观;[[乾隆]]五十四年总督嘉勇公福捐俸,发起住持[[郁教宁]]、[[黎永受]]、[[杨贺炯]]师徒相继募化督工,至[[乾隆]]六十年完竣;[[道光]]十七年云南储粮道[[邓士宪]]发起重修;同治八年两广总督瑞麟捐俸重修;[[光绪]]二十八年住持[[梁宗琪]]募化重修;民国八年住持[[张宗润]]重修一次;民国三十三年住持[[周宗郎]]、[[何诚端]],得[[欧阳霖]]等极力相助,于是年癸未三月二十一日重修。(2)经多次重修后之三元宫,在堂前石廊将吴道子观音像真迹勘于壁洞间以志景仰。又有西隅虬龙井旧址,张信纲备资修葺虬井古屋一间,纪念[[鲍姑]]在此得道,建设藏经阁收集古代圣贤著作之书。从以上记载可知,三元宫原为晋代女针灸家鲍姑采艾行医之处,她去世后人们就在那里设祠纪念她,清代重修开为道观。现存的医史遗迹主要有:鲍姑宝殿、虬龙古井和道家炼功碑。 ===久远的创始期=== 三元宫的历史,上溯东晋。元帝大兴三年(320),南海郡太守,陈留(今河南开封)人[[鲍靓]],为其女[[鲍姑]](道学理论家、丹阳句容人葛洪之妻)在此兴建修道场所,初名越岗院。鲍姑行医济世,采集草药红脚艾,配以院中井水,制药以灸赘瘤,救人无数。鲍姑仙逝后,人感其医德善功,集资塑像,祀奉院内,是为鲍仙姑殿。鲍姑行医配药用过的井,后人珍存,名为虬龙古井。时光飞逝,唐时此地曾为悟性寺,延至南汉。几经兴废,至明万历年间,原越岗院终获大修。据屈大均记:明崇祯十六年(1643),钦天监来穗巡视时云:天卫三台列宿,应运照临穗城。越秀山气势雄厚,应将越冈院改为三元宫,以祀奉三元大帝,以应上天瑞气,当时绅耆赞同,集资塑三元像于正殿,鲍姑殿移至偏殿,三元宫由此得名。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广州]]久旱。龙门正宗十二世玄嗣、罗浮山冲虚观住持[[杜阳栋]],应穗城官绅特邀前来祈雨,果降甘霖,遂被留为三元宫第一任住持。时杜募化监工,大兴土木,三元宫由此规模宏大壮观,面积达800余井(1井为11.1平方米),成为道观丛林,供应过往道侣衣食,宗教生活也日趋完善。杜又为三元宫购置田产600多亩,即40多万平方米,后被奉为本宫开山祖师。 ===曲折的经营期=== 三元宫的经历很不平凡。清[[顺治]]十三年(1656),[[广东]]巡抚[[李栖凤]]捐俸发起重修三元殿及钟鼓楼,平南王[[尚可喜]]捐铸大钟一只。此后,经[[康熙]]、[[乾隆]]、[[道光]]至[[同治]]的百多年间,历代官绅如总督[[金弘振]]、嘉通福、瑞麟,[[云南]]储粮道[[邝士宪]]及住持[[杜阳栋]]、郁教宁、黄宗性等,或捐俸募化,或督工扩建,宫观日趋宏伟,香火日益鼎盛。民国以后,三元宫时起时落。龙济光时期(1914~1916年间),三元宫一带列为军事禁区,门庭顿趋冷落。 1919年,住持张宗润曾予重修。 陈济棠治粤期间(1929~1936),因陈信道佛,三元宫又转兴旺。1931年,[[广州]]市教育局拟在三元宫设美术学校,虽经陈济棠岳母周旋,仍要将后山的八仙殿、栖霞洞、五老洞拨出。据《[[国华报]]》载,经此一难,1936年农历元月十五日即上元诞,参神者仍多达10余万人。抗战期间,道侣星散,仅余数人,再度冷落。 日军投降后,三元宫复兴。1946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即下元诞,参拜者如潮涌,连跪拜之地都难插足。是年政府欲在三元宫建忠烈祠。为保道场,住持[[唐诚静]]、[[李信谐]]发起成立中国道教会,聘政界要人任宫内名誉职事,经活动后,忠烈祠他移。 ===宫内珍贵文物=== 宫内各殿,建于[[康熙]]年间,反映了清代道教宫观的建筑风貌,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光绪二十九年(1903),住持梁宗琪将本宫600余亩田产尽数捐出,赞助兴办时敏中学。为此清廷钦赐"保光励学"、"护国佑民"两匾。原字写在黄绢上,两匾由京来穗时,该官隆重迎接,经刻在巨匾上,恭悬于大殿前。"文化大革命"时两匾俱毁,后一匾于1982年在三元宫开放时另立。 20世纪50年代,宫内存探花刘世安字四幅,康有为中堂字一幅,居廉牡丹画一幅,沈绵春大中堂竹一幅,竹禅大横披石竹一幅,道藏一套,平南王尚可喜送大钟一口。"文化大革命"后,上述文物已不知所终了。 同治八年(1869),住持[[黄宗胜]]重修三元宫,从[[肇庆]]得青牛足迹石块,今仍置于吕祖殿前的小池内。唐吴道子绘观音大士真迹(石刻),高1.5米,宽1米,现仍嵌于宫内西侧碑廊的石壁上。鲍姑遗留的虬龙古井,1947年因井内泻泥面积太大而填平,只保留井栏遗迹。1965年因填高地面,井随之湮没。1983重新开掘,虬龙古井再现。1990年9月,老君殿重修竣工,施主送来太上老君青牛之塑像,它将成为未来之文物。 1981年3月,三元宫获重新对外开放。1982年起,陆续收回被占殿宇,并予重修。1983年春节前,举行了开光仪式,并对外开放,香客游客日增。1987年上元诞,按出售门票统计,进三元宫者达6万多人。 作为久远的文物古迹,三元宫是一个可以不断探求出新价值的谜。 三元宫历代均有重修,相沿至1970年,十年动乱中宫内道士被迫离去,至1982年7月1日,离宫道友回宫重修开放。 ==建筑结构== ===建筑概述=== 三元宫是在越岗院、[[鲍姑祠]]的基础上扩建的,历代多次重修,才有今日壮观面貌。后明末清初,[[广东]]巡抚[[李栖凤]],平南王[[尚可喜]],[[耿精忠]],总镇[[金弘振]]等来宰羊城,见三元宫乃羊城胜地,曾嘱名书法家翰林院庶吉士游显庭写八个大字"三元古观,百粤名山"刻木对联挂于门口,于是着意扩建三元宫,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巡抚[[李栖凤]]重修三元殿,并钟楼、鼓楼各一座,平南王[[尚可喜]]铸大钟,[[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金弘振]]重修开创正式道场,邀请罗浮山龙门正宗十代玄裔杜公阳栋字镇陵(山东莱州府潍县人),来宫督工修建,为所教十方丛林规范,板梆传餐,俾得十方云游道士,籍以留丹栖息之所。宫内设有鲍仙姑殿、玉皇、三元(尧、舜、禹)老君、吕祖、邱祖、青莲、灵官、斗姥、文昌、北帝、钟离、武侯、天后各殿,钵堂、客堂、斋堂、祖堂,并在堂前右侧,将唐吴道子观音像真迹石嵌于壁间,五老洞遗迹,及后山余地设花圃,青牛足印、一一修好;西隅鲍井(虬龙古井)旁有古屋一间,挂有"虬隐山房"匾额,为鲍姑在此得道仙迹;藏经阁,搜集前贤著作,保存国粹。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住持梁宗琪经众议兴办时敏中学,培养人材,钦奉敕赐"葆光励学"匾额,悬于头门,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把三元古观,百粤名山木对残烂,原迹凿于山门口两旁石上,以留永纪。 ===整体布局=== 三元宫的整体布局是:以正对山门的三元殿为中心,坐北朝南;殿前拜廊东西连接钟鼓楼,殿后为老君殿;两侧自南而北,东为旧祖堂、斋堂、客堂、吕祖殿,西有钵堂、新祖堂、鲍姑殿等建筑。各殿堂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三元宫主殿三元殿宽20.27米,深16.85米,建在北面高。一级的石台基上,与钟、鼓楼和拜廊连成一片,在广州古建筑中独一无二。三元宝殿,殿的深处,正中位置供奉着三元大帝,他们原来是中华民族的祖宗,是尧舜禹三位大帝,.三位大帝分别被称作上元,中元和下元,看来年代越久远的地位越高,他们的生日分别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称做相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殿里从外向里矗立着好几对柱子,每对柱子上都有楹联,楹联多是三元宫的又一个特点。内容既有国泰民安的,又有消灾除病,透出中华民族务实的传统。 三元宫的第三个特点是宫里神仙太多,供奉的不止是三元大帝,还有其他本土神仙.殿堂太拥挤,因而显得局促。 三元宝殿后面最左边的是[[鲍姑殿]]。鲍姑殿供奉的是高干子弟,是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三元宫原是鲍靓为女儿[[鲍姑]]建造的修道行医之所,当年叫越岗院,她因此被称作[[中国]]第一位女中医,她的丈夫是当时有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葛洪]]。到这里烧香是要求[[鲍仙姑]]替世人消灾去病的。 到了明代,朝廷钦天监到了广州,说动当地乡绅,将越岗院改造为三元宫,塑三元神像于正殿,移鲍姑像于偏殿,也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和鲍姑殿并列的,有清朝扩建的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殿,供奉慈航道人的观音宝殿,供奉海上保护神妈祖的天后宝殿,供奉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吕祖殿,供奉被尊封为荡魔真君的关羽的关帝宝殿,供奉文财神无心的比干的财神宝殿,以及供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的灵官殿。三元宫供奉的神仙大多有替人消灾(如鲍姑和妈祖),助人发达(如关帝和比干)的具体功用,而请和他们帮忙的办法主要就是表现出虔诚,特别是敬香和跪拜。 文革期间,三元宫的所有神像、文物荡然无存,道友也被遗散。现在的建筑是1982年以来修复的。 三元宫有官方味道,当年,它为南海太守所建,如今,它是广州市道教协会所在。 ==传说故事== 自鲍靓在北庙旧址建造越岗院以来,三元宫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从三元宫上溯到越岗院,不能不说到鲍靓、鲍姑和葛洪三人的生平和事迹。 鲍靓字太玄,魏晋时在广州任南海太守,他笃信道教,还是最早把道教丹 鼎派传入岭南的人物。后来,他在当时越井岗的越秀山下建了一所越岗院,在此宣传道教并炼丹。 [[鲍靓]]后来收了一个徒弟叫[[葛洪]]。葛洪在历史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是晋代[[江苏]]句容人,字稚川,号抱朴子,三国时吴方士[[葛玄]]的重孙。[[葛洪]]是一名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和炼丹术家,自幼好神仙寻养生之术,曾向葛立的弟子郑隐学习过炼丹术。惠帝末年,他应广州刺史[[嵇会]]之请,到广州任参军,居广州约10年。后他追随鲍靓探究道教理论及炼丹、养气之术,并与妻子[[鲍姑]]一道替百姓治病。24岁那年,[[葛洪]]首次来到[[广州]],拜师学艺长达10年,终成为一个常识渊博的人。年未过40,便著有《[[抱朴子]]》内外篇70卷、《[[金匾药方]]》100卷等著作。他精通针灸术,据说三元宫内原有的针灸经络图碑刻就是他留下的。东晋元帝时[[葛洪]]曾到[[南京]](时称建康)任官,官至丞相,因而他又被人称为丞相道士。后来他听说交趾即今越南盛产丹砂,便辞去高官厚禄携眷第二次来到岭南,受到广东刺史邓岳挽留,此后他在罗浮山整整生活了30年,炼丹制药,著述不辍。葛洪还在罗浮山建造了东南西北四个庵,即现在的冲虚观、白鹤观、九天观和酥醪观。 葛洪的妻子[[鲍姑]],亦精于医道。鲍姑是鲍靓的女儿,从小深受道教影响。由于鲍靓深爱和器重徒弟[[葛洪]],便把18岁的[[鲍姑]]许配给他,那时葛洪年过四十了。此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共同研究炼丹与医术。鲍姑一生几十年都是在[[广东]]度过的,为了采药、行医,她足迹遍及[[南海]]、番禺、博罗、惠阳等地。她医术十分高明,老百姓都亲切称她为"女仙"、"[[鲍仙姑]]"。后鲍姑患急病而死,后人在越秀山下建"鲍姑祠"纪念她,她用过的井被称为"鲍姑井",又叫"虬龙古井"。可惜现在这祠和井都不复存在了。而三元宫内却建起了纪念她的"鲍仙姑殿"。鲍靓后来将女儿葬于罗浮山,山上的"黍珠庵"是为纪念鲍姑而建的。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i0834lfenpe|480|270|qq}} <center>广州 三元宫</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三元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