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85.9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为什么一个汉字看久了就好像不认 的原始碼
←
为什么一个汉字看久了就好像不认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big>汉字 </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1211%2F8cd6a602j00r3y8dz0014c000hs00dcm.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163.com/dy/article/GQV9BISB0543VDO7.html 图片来自网络]</small> |- | style="background:#FF66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汉字 |} 当你盯着一个字看很久,或者某篇[[文章]]里反复出现一个字时,会觉得这个字长得哪哪都别扭,好像根本不认识。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呢? 每个识字的人都会有这位同学类似的经历。其实不止是汉字如此,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在长时间凝视母语中某个字或单词之后,都会对它产生陌生感。<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QV9BISB0543VDO7.html 世界上最孤独的诗,道出“孤独”的最高境界,汉字有多美?(附图)], </ref> =简介= 20世纪初,心理学家们就发现了这个现象,1960年,[[心理学家]]Lambert和Jakobovits把这种现象命名为“语义饱和”。 到目前为止,学界对“语义饱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三个假说:语义加工假说、前语义(知觉)加工阶段假说、知觉表征—语义联接假说。这三个假说各有实验数据,甚至有[[脑电波]]研究做支撑,具体理论也都很复杂。 简单来说,就是[[科学家]]们对大家的认字能力究竟是在“看字形”阶段出了问题,还是在“识别出字形所代表的意义”阶段出了问题,抑或是在这两个阶段的联接上出了问题,意见并不一致。 不过,汉字作为表意程度比较深的文字,它的“语义饱和”原因比[[拼音]]文字更复杂一些。这是因为汉字的识别方式和拼音文字不同。 相比字形与发音、意义同时结合的拼音文字,以表意为主的方块汉字更依赖“字形—意义”这条路径,也就是说,阅读汉字时,人们会对汉字进行整体识别,并且从这个整体中识别语义。 =心理学中把这种“整体识别”叫做“格式塔”= 格式塔(Gestalt)是德文“整体”的译音,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认知的整体性,1890年由奥地利[[哲学家]]埃伦费尔斯首次提出。这一理论的创始人之一魏特海默,在 1923 年发表了《知觉的组织》,明确指出: “人们总是采用直接而统一的方式把事物感知为统一的整体,而不是感知为一群个别的感觉。” 简而言之,人们感知事物时,往往一眼就看到了它的整个形状和结构,然后才注意到它的各个细节部分。 所以,正如我们欣赏一幅油画时最先感受到的是一个整体画面而非一个个零散的色块,我们识别汉字时,首先注意到的也是整体字形而非一个个叠加的笔画。 格式塔原理与汉字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早在 1928 年,[[周先庚]]就提出了汉字的格式塔问题。他让 142 个不认识汉字的美国人通过正置、倒置以及随意翻转等方式判断 312 个汉字的正确位置,结果正确率达到了48%。他认为这样的结果与汉字自身的格式塔性质有关。 之后,一项针对儿童汉字识别心理方面的实验揭示:儿童在辨认汉字过程中首先能认出字形的大致轮廓,而后才区分汉字内部的各个结构。在辨认合体字时,儿童先认识字的各个部分,而后注意到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字的细节部分却常常被忽略掉。这再次证明了人们在汉字识别中存在整体认知的格式塔心理。 1994年,台湾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昭明用“字形饱和”、“字形分解”来描述长时间凝视汉字带来的陌生感。这两个名称表明,东方学者们相比“语义的丧失”,更在意“字形的崩溃”。 学者们进而发现,左右结构的汉字崩溃起来要比独体字快得多,笔画多的独体字崩溃起来要比笔画少的快得多。简单汉字如“日”的崩溃时间为31.17秒,左右型汉字如“的”的崩溃时间为26.53秒,而更复杂结构汉字,在40s以内也能达到饱和。 在反复凝视一个汉字的时候,高水平的刺激会导致大脑对字形的习惯化,平时作为整体被识别的汉字,解体崩溃成一个个部首甚至笔画,因此,字形始终存在于视线中,而它的意义却消失了。 =参考来源= [[Category: 揭密真相 ]]
返回「
为什么一个汉字看久了就好像不认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