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255.23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九品 的原始碼
←
九品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九品'' [[File:0afe25fffb7e8f729294ec2e6b3f9511.jpg|缩略图|右|[https://image.so.com/view?q=%E4%B9%9D%E5%93%81&src=tab_baike&correct=%E4%B9%9D%E5%93%81&ancestor=list&cmsid=3d1ab6e220f762c782aa30dda4a3c9a7&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65#id=b0420ddc271f537b3c942a8639f7e599&prevsn=0&currsn=60&ps=120&pc=60 原图链接]]] 九品,指旧时官秩分九等,称为"九品",每品又分正从;泛指九个等级。见《晋书·刘毅传》:"毅以魏立九品,权时之制,未见得人,而有八损。"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名称 || 九品 ||性质 || 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 |} == 简介 == [[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中、中下、中上、下上、下中、下下。 [[隋]]、[[元]]、[[明]]、[[清]]时文武均同,留正、从品,无上、下阶,共十八等。 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阶,共三十等。[[唐]]、[[宋]]时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 == 史料解释 == 指九卿。 《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韦昭注:"九品,九卿。" 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从一品到九品,共分九等。 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各分上下阶,共为三十等。唐宋文职与北魏同。隋及元、明、清保留正、从品,而无上下阶之称,共分十八等。唐韩愈《上宰相书》:"九品之位其可望,一亩之宫其可怀。" 魏晋南北朝时士人的九种品第。 《汉书·古今人表》列古今人物为九等,实为"九品"之起源。参见"九品中正"。 指诗的九种风格。 明周履靖《骚坛秘语·总论诗》:"九品: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然。" 泛言九等,九级。 《南齐书·顾欢传》:"仙变成真,真变成神,或谓之圣,各有九品。"《初学记》卷二七引沈怀远《南越志》:"珠有九品。" == 相关 == 古代官吏的等级 古代官吏的等级。两汉以俸禄"石"(dàn)之多寡作为官吏的等级,如"万石"、"二千石"等。曹魏开始定官阶为九品,如相国为第一品,尚书令为第三品等。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等,北魏时,开始在官品中分正、从。从第四品起,正、从品又各分上、下阶,共为三十等;唐、宋文职与北魏同,武职自三品起即分上、下。隋及元、明、清保留正、从品,而无上、下阶之称,共分十八等,文武并同。 清朝九品十八级+未入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外官:无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外官:提督、八旗都统、将军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外官: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外官:总兵、八旗副都统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外官:巡抚、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外官:副将 正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外官: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外官:参将、指挥使、八旗城守尉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外官:游击、宣慰使、指挥同知、八旗协领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外官: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防守尉、八旗佐领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王府二等护卫 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炮官、分管佐领 外官:关口守备、守御、防御、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王府三等护卫 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宗人府经历、大理太常寺丞、钦天监监判、五官正、神乐署正、僧录司善事、道录司正一 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内阁典籍、大理寺评事、太常寺博士、典籍、满洲读祝官、赞礼郎、太仆寺主薄、鸿胪寺满洲鸣赞、国子监丞、通政司经历、知事、兵马司副指挥、各部寺司库 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县丞、士县丞、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武职京官:无 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僧录司左右觉义、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道录司左右至义 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护军校、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骁骑校 外官:无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外官:外委把总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 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闸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无 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 参考资料 == <ref>[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630619284773218804.html?fr=iks&word=%BE%C5%C6%B7&ie=gbk 清朝九品是什么官]</ref> [[Category:570 政治學總論]]
返回「
九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