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194.3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伊本·白圖泰隕石坑 的原始碼
←
伊本·白圖泰隕石坑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p style="background: #F9F900; color: # 2828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伊本·白圖泰隕石坑 </p> |- |<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8/81/Ibn_Battuta_crater_AS15-M-2669.jpg/220px-Ibn_Battuta_crater_AS15-M-2669.jpg" width="280" > </center> <small>[[阿波罗15号]]<br>拍摄的图像<br> [https://www.niaoleiba.com/lore/nxzusr.html 圖片來自百科故事] <br> '''緯度''' 6.95°S<br> '''經度''' 50.44°E<br> '''月面座標''' 日出时310°<br> '''命名來源''' 伊本·白图泰</small> |} </div> '''伊本·白图泰陨石坑(Ibn Battuta)'''是位于[[月球]]正面东部丰富海中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中世纪摩洛哥*学者、旅行家阿布·阿布杜拉·穆罕默德·伊本·白图泰(1304年-1377年),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left; margin: 10px 20px 10px 0;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9/Normal_Ibn_Battuta_LO-IV-060H_LTVT.jpg/350px-Normal_Ibn_Battuta_LO-IV-060H_LTVT.jpg" width="250"></center><small>[[月球]]轨道器<br>4号拍摄的图像<br>[https://www.niaoleiba.com/lore/nxzusr.html 圖片來自百科故事]</small> |} ==概述== '''伊本·白图泰陨石坑(Ibn Battuta)'''该陨坑西北靠近阿蒙顿陨石坑、东北毗邻大小类似的林德伯格陨石坑,阿尔马拉古什陨石坑和郭克兰纽陨石坑分别位于它的东南和西南、南面则横亘了外形扭曲的克罗兹陨石坑。伊本·白图泰陨石坑的东北和东面分别坐落了绵延的盖基山脊和莫森山脊。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6°57′S 50°26′E / 6.95°S 50.44°E,直径11.51公里,深约1.88公里。 '''伊本·白图泰陨石坑'''外观轮廓呈正圆状,几乎未受到撞击侵蚀,陨坑内侧壁反照率明显高于周边地形,但坑底表面色调却与周围月海相一致。其坑壁最大高出周边地形430米,内部容积约60.99立方千米。坑内地表平坦,靠西部可看到覆盖了一座醒目的小撞击坑。该陨坑形态特征隶属于SOS 型(以该类陨石坑的典型代表—索西琴尼陨石坑所命名)。 '''伊本·白图泰陨石坑'''西侧和西南月海中布满大量已被熔岩流淹没,仅剩一圈圈圆环露出在月表的幽灵陨石坑。当晨昏圈移至和接近丰富海时,在阳光斜照下可清楚地看到它们。 在197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前,该陨坑曾被称作卫星坑郭克兰纽 A。 <ref>[https://www.niaoleiba.com/lore/nxzusr.html 伊本·白图泰陨石坑],百科故事,2020/06/29</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伊本·白圖泰隕石坑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