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6.178.2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何木火 的原始碼
←
何木火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padding:20px 10px 20px 10px; background: radial-gradient(circle, rgba(253,255,0,0.17651726217830888) 0%, rgba(116,121,9,0.09808588962928921) 100%);">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0px 10px 10px 20px"> {| class="wikitable"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姓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何木火'''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別名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字'''亞季'''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生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1898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死亡年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不詳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參與社團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淡交吟社」、「鷗社」、「瀛社」、「天籟吟社」 |-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出版作品 | style="background-color:#ffffff;" | 《亞季詩集》 |} </div> '''何木火'''(1898- ?),字'''亞季''',[[嘉義]]人。 ==生平== 早年曾遊歷[[中國]]、[[菲律賓]]、[[日本]]等地。1928 年在嘉義創立「淡交吟社」,亦為「鷗社」社員。[[昭和]]18 年(1943)因經商而遷居[[臺北市]],並加入「瀛社」、「天籟吟社」。 ==著作== 其詩作集結為《亞季詩集》(臺北:大立出版社,1981),作品篇數將近九百首。內容主題包括詠物、寫景、唱酬、抒情、記事、詠史等,各種新事物也都能以之入詩(如〈直昇機〉、〈星期日〉、〈原子筆〉、〈塑膠花〉等),頗能體現多采多姿的時代風貌與個人情懷。 ==[[七言律詩]]== 戊戌秋日偕瑞春曉南二君遊圓通寺 <br> 嵐<ref>嵐:山間的雲霧。</ref>光樹色繞禪林,悟徹圓通<ref>圓通:佛教用語,指智慧圓滿,融通無礙。</ref>禮佛心。足下靈崗浮石壁<ref>石壁:即石壁湖山,又稱柯仔崙山、擺接山,位於中和市南側丘陵區,海拔180公尺。</ref>,寺前紗帽<ref>紗帽:即紗帽山,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海拔643公尺。</ref>對觀音<ref>觀音:即觀音山。</ref>。一泓曲水<ref>一泓曲水:指新店溪,在該寺往北邊可以眺望得到。</ref>茫茫現,幾處長橋<ref>長橋:是指當時可望見之橫跨新店溪而距離圓通寺較近的兩座橋樑——中正橋(日治時期稱川端橋)以及光復橋(日治時期稱昭和橋),在今日或許還可看到華中大橋、永福橋、福和橋、秀朗大橋等,但在作者寫下這首詩作的民國47年(1958)都尚未建成。</ref>幻幻臨。領略湖山新氣味,秋風微動發清吟。<br><br> 【題解】<br> 本詩為七言律詩,選自《亞季詩集》。作者在[[民國]]47年(1958)(歲次戊戌)的秋天與友人共同前往圓通寺遊玩。該寺又名「圓通禪寺」,位於臺北中和石壁湖山,建於[[大正]]15年(1926),三年後重建,開山住持為妙清尼師(1901-1956),屬大湖法雲寺派下的佛寺。其正殿採用臺灣傳統的四合院格局,殿前凹槽狀石柱為希臘羅馬式建物,左右兩座石燈則是日本佛寺所習見,融合了多元風格。民國62年(1973)圓通寺及附近一帶山林被指定為風景區,成為市民平時休憩之重要景點。詩作在首聯點出寺名,頷聯與頸聯分別描寫山光與水色,末聯則點出創作之季節,語意結構十分完整,美景躍然紙上。<br><br> 【延伸閱讀】<br> 1. [[ 黃廻文]]〈遊圓通寺〉,《詩報》第 89期(1934年9月15日)。 2. [[ 李世昌]]〈秋日詣圓通寺〉,《詩報》第188期(1938年11月3日)。 3. [[ 李學樵]]〈遊石壁湖圓通寺〉,《南方》第134期(1941年7月15日)。<br><br> ==[[七言絕句]]== 酸梅湯 <br> 孤山<ref>孤山:杭州西湖孤山,盛產青梅,文人騷客常以梅自喻。</ref> 摘出類星珠<ref>類星珠:5 月青梅結實纍纍,有青的、有微微泛紅的,像星辰掛在天空。此謂製作酸梅湯的原料梅子,像是從天上摘下來的星辰一般。 </ref>,味帶酸甘漬滿壺<ref>漬滿壺:酸梅湯所用的烏梅需先浸泡,待其發泡後,經中火熬煮至少半小時,並撈出渣滓,故言會浮出滿壺的泡漬。</ref>。 清汁芳芳堪解渴,一杯可口勝香酥<ref>香酥:芳香酸軟。 </ref>。<br><br> 【題解】<br> 本詩為七言絕句,收入《亞季詩集》。酸梅湯,又稱桂花酸梅湯,中國傳統消暑酸甜口味的飲料,主要使用烏梅、桂花、冰糖等材料製成,通常夏天冰鎮飲用,能夠清涼解暑,《[[白蛇傳傳說|白蛇傳]]》中提到「烏梅辟疫」的故事,酸梅湯的功效可治咳嗽、[[霍亂]]、[[痢疾]],酸梅湯最早於宋代出現,名為「鹵梅水」,元代稱為「白梅湯」,[[清朝|清代]]正式定名,廣為流傳。酸梅湯以中藥店所售烏梅為主,先將烏梅放入水中浸泡,然後加入[[山楂]]、[[甘草]]、[[桂花]]等材料一起煮,煮好後濾渣,放入冰糖,煮開,放涼後冰鎮飲用。臺灣的酸梅湯清代即有,常見家中長輩自家熬製而成,故臺灣販售酸梅湯的廣告詞常以「阿嬤的」酸梅湯為行銷,意謂遵古法釀製,純手工以天然中藥材熬煮而成。本詩呈現的臺灣酸梅湯著重其傳統源流,以[[杭州]][[西湖]]孤山所產青梅,為正宗酸梅湯的身分認證,而酸梅湯以古法熬製如同熬煎中藥一般,非普通等閒的飲品。<br><br> 【延伸閱讀】<br> 1. 李學樵〈消夏〉,《臺灣日日新報》1914 年7 月24 日。<br> 2. [[林連榮]]〈圓山納涼會〉,《風月報》46 期。<br><br> ==註釋== {{Reflist}} ==參考資料== *[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12&pid=956 愛詩網] *[http://blog.udn.com/s8820572002/26232106 歌仔戲] *[https://zore0614.pixnet.net/blog/post/92366781 何木火〈文山遠眺〉讀後感] *[https://tln.nmtl.gov.tw/ch/M12/nmtl_w1_m12_s2_c_2.aspx?sid=802 台灣文學網] [[Category:台灣人]] [[Category:詩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何木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