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200.5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佛通寺 的原始碼
←
佛通寺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佛通寺'''<br><img src="https://app-place-attachment.api.matcha-jp.com/CmRaAAAApAlVVZCJI42Lq4oQQ6hg6-RLaPMdYzBcDgvbH4o2GCC__PDOm4qhMZvGMsZXkUJrE3yZOldPNWhxQo_yNWoiauJROiHo2-_w5mxm9ZR64uAI_V9dPGHTFvvHyDZK3JlMEhB-va1bL8kvz-WK1BTD6uzMGhRRztNg1aLUEeDj8_59CvFtYEeYhQ?w=656"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matcha-jp.com/tw/place/ChIJV8oPHxv4UDURSW8RdSLMMoA 圖片來自matcha]</small> |} '''佛通寺'''(日語:ぶっつうじ)是位於日本[[廣島縣]][[三原市]]的佛寺,是[[臨濟宗]]佛通寺派的[[本山 (佛教)|本山]],山號是御許山,祭祀的本尊是[[釋迦牟尼佛]]。屬於[[中國三十三觀音靈場]]第十二番禮所、山陽花之寺二十四之第二十一番禮所。 楓葉時期的景觀十分驚豔,是廣島縣内著名的賞楓名所,而有許多參拜者和觀光客到訪。 佛寺的御詠歌日文原文如下:「わがつみを お許しうけて 今日よりは 仏にかよう こころうれしき」 == 歴史 == 佛通寺是[[1397年]]([[應永]]4年)由小早川春平開基、愚中周及開山所創建。春平曾為奉公衆為京都的足利將軍家工作,與同事那珂宗泰十分親近。春平從宗泰那裡聽聞了那珂氏所屬的天寧寺愚中的名聲,召喚愚中來為自己建立氏寺,試圖展現團結一族的自立性,結束在[[南北朝时代 (日本)|南北朝時代]]的動亂。佛通寺的名稱是愚中周及的老師即休契了勸請開山時,所得到的諡号「佛通禪師」中所得到靈感,並選擇了良好山水之場所而建立。[[1409年]](應永16年),從[[後小松天皇]]獲得代表高貴意味的紫衣著用的許可;同年愚中示寂,以後弟子們便形成了臨濟中一派的愚中派。[[1441年]]([[嘉吉]]元年)成為足利將軍家的祈願所,接受小早川氏和[[毛利氏]]的保護和供奉,最盛時期曾有88個[[塔頭]],在西日本有末寺高達約3000座。但是,[[應仁之亂]]以後,寺勢衰退,儘管在[[小早川隆景]]時代曾稍微重返榮盛況,但仍流逝於之後的權力者流轉變化之中。進入[[明治]]時期時曾因法燈而復興,在[[1876年]](明治9年)曾屬於[[天龍寺]]派,但在[[1905年]](明治38年)從天龍寺獨立,改稱為臨濟宗佛通寺派,成為其本山。 == 文化財 == === 重要文化財(國家指定) === * 佛通寺含暉院地藏堂 附:須彌壇 - 應永13年(1406年)建立。依附於含暉院的佛殿建立。樣式為折衷樣式,桁行3間、梁行3間,為一層[[攢尖頂]]、瓦葺屋頂(原本為茅葺)。 * 絹本著色大通禪師像 附:紙本墨書大通禪師墨蹟([[1407年]](應永14年))、紙本墨書大通禪師消息([[1408年]](應永15年)) - 大通禪師像是14-15世紀的作品。有愚中周及自身的賛,因「前作州太守天心順公[[居士]]」被小早川春平扣留。圖像是右手撫摸自己的頭頂,描繪了十分特異罕見的「頂相」。姿勢和著黑衣、披著褐色袈裟,並坐在很多節點自然木投曲彔([[椅|椅子]])上,令人聯想到肖像主角素樸的生活。墨書是愚中在示寂2年前所寫,還有其他同樣的内容的作品。這封消息是寄給寺的政所,表達如果離開京都,有一天會回到佛通寺,接受[[足利义持|足利義持]]意見的小早川則平(春平之子)其策略不可能會實現,寺院的事情可以和覺隱真知商量討論諸事相談等等敘述。義持極力將愚中留在京都近郊,愚中此後無法重返佛通寺。 === 廣島縣重要文化財 === * 木造佛通禪師坐像 * 木造大通禪師坐像 * 紺紙金泥細字法華經 附:木製漆塗六角經幢 * 佛通寺文書 * 佛通寺正法院文書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版木 * 延命地藏菩薩經版木 === 登錄有形文化財 === * 多寶塔 - 位於開山堂旁。昭和初期的建築,屋簷周圍的材料有反折曲線,整體的塔姿特徴是近代的多寶塔。 === 廣島縣天然記念物 === '''佛通寺[[羅漢松]]'''是廣島縣指定自然記念物([[1961年]][[11月1日]]指定)。位於參道正面左側,在縣道50號線和架在佛通寺川上的巨[[wiktionary:蟒|蟒]]橋之間。是樹高約20[[米 (单位)|m]],胸高幹為3.52m的羅漢松(日文:犬槇,[[學名]]:Podocarpus macrophyllus)巨木,為雌株。相傳是佛通寺開山愚中周及禪師親手栽植。 == 所在地 == 廣島縣三原市高坂町許山22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統稱為'''廟宇'''<ref>{{cite web|title=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url=https://cabu.kcg.gov.tw/Web/FileDownLoad/FileUpload/20160111175017411680.pdf|website=高雄市政府民政局|access-date=2018-04-07|archive-date=2020-10-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028062933/https://cabu.kcg.gov.tw/Web/FileDownLoad/FileUpload/20160111175017411680.pdf|dead-url=no}}</ref>。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祠]]等[[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的[[家廟|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这些家庙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或'''宗廟''',皇家[[太庙]]與[[明堂]]则合稱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門 (建築物)|門]]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或[[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 (道路)|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廟宇林|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闕]],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 (道教)|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與[[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后、妃或[[王爺信仰|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獲[[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寺]]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寺]]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巖仔|巖]]」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的[[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祠]]」,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的[[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的[[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的[[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與[[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 (消歧義)|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庙]]、[[義民廟]]、祭祀[[后羿]]的[[三嵕廟|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祠 (神道)|祠]]」,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 (琉球)|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佛通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