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202.1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佩尔·拉格奎斯特 的原始碼
←
佩尔·拉格奎斯特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佩尔·拉格奎斯特</big> ''' |- |<center><img src=https://p0.ssl.qhimgs1.com/sdr/400__/t012010c29cb5fb094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ie=utf-8&src=hao_360so&q=%E4%BD%A9%E5%B0%94%C2%B7%E6%8B%89%E6%A0%BC%E5%A5%8E%E6%96%AF%E7%89%B9&tab=all&correct=%E4%BD%A9%E5%B0%94%C2%B7%E6%8B%89%E6%A0%BC%E5%A5%8E%E6%96%AF%E7%89%B9&ancestor=list&cmsid=84454bbd347f9f1e0796db9ecea5ad1e&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41#id=eb781faf443778753bea5e202ac1556f&currsn=0&ps=3&pc=3 来自 360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帕尔·拉格维斯(Par Fabian Lagerkvist,1891-1974)瑞典小说家、剧作家、诗人。出生于瑞典南部斯莫兰省的总教堂所在地凡有镇,父亲是铁路局的职员。<ref>[https://image.so.com/view?ie=utf-8&src=hao_360so&q=%E4%BD%A9%E5%B0%94%C2%B7%E6%8B%89%E6%A0%BC%E5%A5%8E%E6%96%AF%E7%89%B9&tab=all&correct=%E4%BD%A9%E5%B0%94%C2%B7%E6%8B%89%E6%A0%BC%E5%A5%8E%E6%96%AF%E7%89%B9&ancestor=list&cmsid=84454bbd347f9f1e0796db9ecea5ad1e&cmras=0&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0&adstar=0&clw=241#id=eb781faf443778753bea5e202ac1556f&currsn=0&ps=3&pc=3 ],360网 , </ref> ==职业生涯== 1910年,拉格维斯进入乌普萨拉大学攻读艺术史。三年,他突然离开学校,前往[[巴黎]]。在巴黎,他和当时的立体主义[[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当年他回到再见,发表了他那篇定名为《[[文学的艺术与绘画的艺术]]》的专论。在文中,他大胆地抨击了当时文坛的衰微不振,认为"作家的任务是要从艺术家的观点来阐明他的时代",来"表达透露出这个时代的思想和情感"。这篇专论可以说是一篇现代主义的文学宣言。 ==表现特征== 拉格维斯的创作在一开始便有表现特征。他所追求的是主题的伟大与象征。他的作品明显分为三个时期。20年代是他文学是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这一时期较著名的作品有小说《[[永远的微笑]]》(1920),诗集《[[幸福者之路]]》(1921)和戏剧《[[重生的人]]》(1928)。在这些作品里,拉格维斯力图通过人与生活的抗争来表现人的伟大与高贵。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他创作的多产期,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有诗集《[[天才]]》,剧本《[[疯人院里的仲夏夜之梦]]》(1941),小说《[[侏儒]]》(1944)。拉格维斯在这些作品里继续对人的生存状况作形而上的思考,主张用人来对抗野蛮,并对西方传统的文化信仰提出怀疑。50年代是他文学创作的第三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几乎全都和上帝的形象、"神"的价值,以及使人具有信仰的可能性有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长篇小说《[[巴拉巴]]》(1950)。 ==所获荣誉== 1951年,"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艺术活力和真正独立的见解",拉格维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 《[[永远的微笑]]》、《[[幸福者之路]]》、《[[重生的人]]》、《[[天才]]》、《[[疯人院里的仲夏夜之梦]]》、《[[侏儒]]》等 ==作品在台湾的出版== 邱丰松/译,《[[巴拉巴]]》,台北市:水牛,1970年、1973年。 张伯权/译,《[[侏儒]]》,台北市:志文,1975年、1978年、1985年。 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编译委员会/编译,《[[拉格维斯特(1951)/摩里亚珂(1952)]]》,台北市:九华出版:环华发行,1981年。 张南星/重译,《[[女神巫]]》,台北市:大林出版社。 张南星/重译,《[[阿斯威卢斯之死]]》,台北市:大林出版社。 张南星/重译,《[[圣地]]》,台北市:大林出版社。 张南星/重译,《[[海上朝香客]]》,台北市:大林出版社,1977年。 张鹤琴/译,《[[黑落德与玛利安妮的故事]]》,台南市:闻导,1988年。 沈东子/译,《[[大盗巴拉巴、侏儒]]》,台北市:桂冠,1994年。 Christopher Fry/编剧,Richard Fleischer/导演,《[[巴拉巴]]》,台北市:百科卫星频道,2002年。数位影音光碟片,约135分。 ==作品在中国的出版== 北岛/编译,《[[北欧现代诗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 人物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佩尔·拉格奎斯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