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16.7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保護色(生物) 的原始碼
←
保護色(生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保護色'''<br><img src="https://www.teepr.com/wp-content/uploads/2019/03/%E4%BF%9D%E8%AD%B7%E8%89%B2%E5%8B%95%E7%89%A9-1280x72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eepr.com/1216025/crystalchang/%E5%8B%95%E7%89%A9%E4%BF%9D%E8%AD%B7%E8%89%B2/ 圖片來自teepr]</small> |} '''保護色''',又称'''隱蔽色''',是[[動物]]體色會隨著環境而改變,是為求生存、適應環境的方式。<ref>[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n/2013/1206/c1007-23765473.html 盤點那些具有保護色的神奇動物],people</ref> [[樹蛙]]、[[鍬形蟲]]、[[赤尾鮐]](赤尾青竹絲)、[[北極熊]]、[[蟹蛛]]、[[加彭膨蝰]]都有保護色。 隱蔽色可能出現在被獵食者身上,使其能夠躲避敵害。然而這種具有隱蔽作用的保護色,不僅出現在被獵食者身上,某些獵食者也可能具有隱蔽色,就以[[螳螂]]為例,綠色的螳螂常潛伏在綠色的草叢中;而褐色的螳螂則生活在枯草堆裡,牠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顏色差異,主要是螳螂本身多為食蟲性的,而身體顏色近似於環境,有利於牠們不易被小蟲所發現,等到身臨其境,發覺螳螂存在時,早已因來不及反應,而成了牠的俘虜,供其飽餐一頓了。 同時,鳥類也很喜歡捕時螳螂,有了這一層保護色的隱蔽作用,也可使鳥類不易發覺螳螂的存在,所以保護色對螳螂而言,就具有雙重的功能,分別是:有利於捕獲獵物,另一方面也發揮了躲避敵人的效果。 ==动物保护色== ===保护色的例子=== 保护色(Crypsis)和拟态现象都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识别,保护色表现为与环境色彩相似,这里的“环境色彩”应是环境中主要的占优势的色彩,如春夏的草坪是绿色,冬天的雪地是白色;拟态是与环境中某种生物或非生物相似,而这种生物或非生物的颜色等特征并不一定在环境中占优势,并非主要色彩,保护色则与运动状态基本无关,如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停息”状态才像枯叶,一旦飞舞起来就不像了而我们捕捉昆虫也许都有这种体验:有时看到昆虫由这里飞向另一个地方,但马上在另一个地方搜寻,却不能立即找到。 这种保护色的例子在动物界可以举出许多,我们简直每走一步路都可以遇见它。沙漠里的动物,大多数都有微黄的“沙漠色”作为它们的特征。那里的狮子、鸟、蜥蜴、蜘蛛、蠕虫、青蛙等等,总之是沙漠动物群当中一切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身上,都可以找到这种颜色。相反的,北方雪地上的所有动物,可怕的北极熊也好,不伤人的海燕也好,却都披上了一层白色,它们在雪的背景上简直看不出来。 在长期的险恶环境中生存的野兔,它们的毛色都是土黄色,这种颜色,也是秋天大部分草木的颜色,所以野兔可以借此来逃避许多天敌的危害。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是典型的具有保护色的动物.它能在周围环境对光线的反射中迅速地改变体色,变成树干或树叶的颜色来保护自己.每一个捕捉昆虫的人都知道,由于昆虫有保护色,要找到它们十分困难。你不妨试着去捉在你脚边的草地上吱吱叫着的绿色蚱蜢──在掩护着它的绿色背景里,你简直看不清蚱蜢在哪里。还有生活在树皮上的蝶蛾和毛虫,颜色都非常接近树皮的颜色(如毒蛾等)。 水生动物也是这样。在褐色藻类里生活的海生动物,都有“保护性”的褐色,使眼睛无法察觉它们。生长在红色海藻区域里的动物,主要的保护色是红色。银色的鱼鳞也同样具有保护性,它保护鱼类,即使它们受不到在空中搜寻它们的猛禽的伤害,又使它们受不到在水下威胁它们的大鱼的袭击:水面不但从上面往下看像面镜子,并且从下面,从水的最深处向上看更像面镜子(全反射),而银色的鱼鳞刚好同这种发亮的银色背景融合成一片。至于水母和水里的其他透明动物,像蠕虫、虾类、软体动物等,它们的保护色是完全无色和透明,使敌人在那无色透明的自然环境里看不见它们。 许多动物都能按照周围条件的变动来改变保护色的色调。在雪的背景上不易察觉的银鼠如果不随着雪的融化而改变自己毛皮的颜色,那它就会失去保护色的好处。因此在春天,这种白色小动物会换上一身红褐色的新毛皮,使自己的颜色跟那新从雪里裸露出来的土壤的颜色打成一片。随着冬季的来临,它们又穿上了雪白的冬衣,重新变成白色。 ===达尔文的解释=== 按照达尔文的解释,生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形形色色功能不同的保护色。如枯叶蝶,它们停息在树枝上,象一片片枯树叶,行人常把它当作枯叶,当人们用手碰它时,它却一抖身体,向空中飞去了,并不象枯叶那样飘落到地上。尺蠖和竹节虫的身躯,与枯叶蝶有异曲同工之妙。尺蠖歇息在树枝上,粗粗一看,宛如树枝。竹节虫体态如同竹节,停留在竹枝上,也叫人难以分辨。这种拟态怎么来的呢?枯叶蝶的祖先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象枯叶,有的不大象枯叶。象枯叶的个体,不易被天敌发现,不大象枯叶的个体,常被天敌吃掉,这样,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繁殖、变异,定向性更明显,枯叶蝶更象枯叶。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60 生物科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保護色(生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