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8.37.6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儒家者言 的原始碼
←
儒家者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儒家者言1.jpg|缩略图|儒家者言[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6102695607&di=a66735c40b61c24c0aa91e6e1f6c487a&imgtype=0&src=http%3A%2F%2Fc.hiphotos.baidu.com%2Fbaike%2Fw%253D268%253Bg%253D0%2Fsign%3Da2d42025b8a1cd1105b675268129afc1%2F8644ebf81a4c510f83f1260f6259252dd42aa5ea.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8%E5%BC%D2%D5%DF%D1%D4&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儒家者言'''《儒家者言》是2006年[[齐鲁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齐鲁书社。 ==基本信息== *'''作 者''' ;齐鲁书社 *'''ISBN''' :9787533316624 *'''页 数''' ;201 *'''定 价''' ;35.00元出版社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6-8 ==内容简介== [[File:儒家者言2.jpg|缩略图|左|儒家者言[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6102806678&di=6019c02e3b50493b9a33cb0f685bdee2&imgtype=0&src=http%3A%2F%2Fwww.kfzimg.com%2FG06%2FM00%2F5C%2FAD%2Fp4YBAFq0_oSANzTqAAAWmJU5W8Y154_n.jpg 原图链接][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8%E5%BC%D2%D5%DF%D1%D4&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和重要代表;随着国际间的交流,它理所当然地走向了世界,对世界文化特别是东亚、东南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人类文化宝库中一块璀璨的瑰宝。 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变化,都有它存在和流播的理由。儒家学说之所以绵延两千多年而不湮,而且至今仍有弘扬之必要,就因为它富含超时空的思想精华,就因为它宛同基因融于[[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取儒家学说之精华而私扬之,乃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于是,整理其典籍者有之,展示期形象者有之,研究其大义者更不乏其人。 儒家典籍浩繁古奥,儒家学说博大精深。我们不揣冒昧地从中撷取了孔子历代儒家之名言二百条,以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略尽绵力,并飨读者。然而,万条易汇,百句难选,况这本小书的编者水平有限,是故所选不敢必当,祈请读者诸君赐教。<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2219790/a074-xVxDuHMkKbH3cpNcED-PZ6W7uSlokeRZSDhj3E_AwtUvW-6eOPJZYWBVJbP27BlWrEedH8gpPu8Y-bkH_gWm7c 儒家者言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2012-05-11]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020 圖書資訊學總論]]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儒家者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