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7.166.1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內湖復育園區 的原始碼
←
內湖復育園區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內湖復育園區''' </p> |- |<center><img src="https://pic.pimg.tw/tzongyu1002/1527691812-2754117203_wn.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zongyu1002.pixnet.net/blog/post/221976114 圖片來自pixnet] </small> |} '''內湖復育園區'''(舊名'''葫洲里垃圾掩埋場''',又稱'''內湖垃圾山''')是位於[[台北市]][[內湖區]][[葫蘆洲]][[基隆河]]右岸的一座已於1985年停止使用的[[垃圾掩埋場]],佔地15.5公頃,垃圾堆置面積14.3公頃、體積約為429萬立方公尺<ref>{{cite book| title=內湖垃圾山清除策略規劃報告| year=2002| publisher=臺北市政府}}</ref>。因大量垃圾堆積後成為一座[[人造山|人造小山]]而被稱為「垃圾山」,堆積高度最高曾超過60公尺<ref>{{cite news|author= |title=內湖垃圾山.「一暝大一寸」 有宰相之腹.高比「希爾頓」|accessdate=2013-02-19|newspaper=聯合報|date=1985-01-01}}</ref>。 == 歷史 == *[[垃圾]]掩埋場原址原為一處位於[[基隆河]]旁的窪地,於1970年9月啟用,最初稱為「葫洲里垃圾場」,規劃使用至1975年,並在填滿漥地後停止使用。但由於[[台北市政府]]未能在原訂期滿後尋得新的垃圾掩埋場場地,使得掩埋場一直持續使用下去。當時掩埋場僅採用簡單的覆土倒棄法,在填平漥地後繼續堆積垃圾的結果,使得垃圾逐漸堆積成山並產生惡臭,產生的環境問題於1980年起開始受到周邊居民及輿論的重視,開始稱之為「垃圾山」<ref>{{cite news|author=王震邦|title=台北市垃圾問題系列報導之二 內湖「垃圾山」快塌了!|accessdate=2013-02-19|newspaper=民生報|date=1981-11-06}}</ref>。 *自1983年起,因垃圾產生的[[沼氣]]自燃多次引發大火,不但產生空氣汙染問題,也造成垃圾山多次「坍方」,影響工作人員之安全;因此1984年台北市政府決定新闢[[福德坑垃圾掩埋場]],並於1985年新掩埋場啟用後關閉內湖垃圾山。<ref>{{cite news| author=| title=北市垃圾找到新家 福德掩埋場昨破土| accessdate=2013-02-19|newspaper=聯合報| date=1984-10-16}}</ref> *掩埋場關閉後,因堆積之垃圾已佔用基隆河[[行水區]],1997年行政院要求台北市政府應清除垃圾山位於行水區內的部分;因此台北市政府自2006年開始清除垃圾山<ref>{{cite news|author=馮復華|url=http://twgeoref.2002.moeacgs.gov.tw:8080/GipOpenWeb/wSite/ct?xItem=99544&mp=101&ctNode=223|title=內湖垃圾山 5年後剷平|accessdate=2013-02-19|newspaper=聯合報| date=2006-10-24}}</ref> ,清出之垃圾區分為四類:可回收再利用、可燃垃圾、有毒事業廢棄物、廢土,目標清除222.8萬立方公尺<ref>{{cite news| title=內湖垃圾山變16公頃綠地 將成台北第二肺| url=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219/165200.htm| accessdate=2013-02-20| newspaper=ETtoday| date=2013-02-19| archive-date=2018-07-1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714111325/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30219/165200.htm| dead-url=no}}</ref> ,於清理完畢後改設為公園<ref>{{cite news |author=陳珮琦 |title=8年抗戰 43歲內湖垃圾山大變身 |url=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704562.shtml |accessdate=2013-02-19 |newspaper=聯合晚報 |date=2013-02-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327025508/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7704562.shtml |archivedate=2013-03-27 |dead-url=no }},</ref>。 *2014年11月5日,[[聯合國]]和平使者[[珍·古道尔]](Jane Goodall)與[[國際扶輪]]3520地區第13分區代表響應此垃圾清除復育,捐贈1600株臺灣原生植物樹苗及裝置藝術給[[臺北市政府]]用於公園內,預計2015年1月完工。 * 2015年6月5日,'''內湖復育園區'''啟用,建置復育林區、遊憩區、高灘地、陽光草坪、活動廣場、景觀廣場及觀景台等<ref>[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02986 8年抗戰 內湖垃圾山變綠地] [[人間福報]].2015-06-06</ref>。 ==影響== 長一千公尺、寬三五○公尺、高五十三公尺的大型垃圾山,[[臺北市政府]]花了八年時間,將三百萬立方公尺的垃圾山挖掉了兩百多萬立方公尺,進行復育工作並成為一片綠地,代表了在環境保育上的進步。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內湖復育園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