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65.6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公平貿易 的原始碼
←
公平貿易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公平貿易''' </p> |- |<center><img src="https://okogreen.com.tw/sites/okogreen.com.tw/files/u274/%E5%85%AC%E5%B9%B3%E8%B2%BF%E6%98%93%E5%A4%A7%E5%93%89%E5%95%8F-%E4%BB%80%E9%BA%BC%E6%98%AF%E5%85%AC%E5%B9%B3%E8%B2%BF%E6%98%93-10_0.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okogreen.com.tw/about/fairtrade 圖片來自okogreen] </small> |} '''公平貿易'''是有組織的[[社會運動]],在貼有公平貿易標籤及其相關產品之中,[[勞動|勞工]]、[[環境保護|環保]]及社會政策的公平性標準、以生產者的[[利益]]為先,而非中間商人的利潤;其產品從[[手工藝品]]到農產品不一而足,這個運動特別關注那些自發展中國家銷售到發達的外銷。 公平貿易運動,試圖透過與被邊緣化的生產者及勞工的緊密合作,將他們從易受傷的角色,轉化成為經濟上的自給自足與安全,並且為他們[[賦權]],使他們成為其自己組織的利害關係人,同時在[[全球市場]]中能夠更主動,而非只能被動的受傷害,以促進[[國際貿易]]的公平性。 公平貿易運動的組成份子,包括了範圍廣泛的一些國際[[宗教]]、發展援助、社會及環境組織,像是[[樂施會]]、[[國際特赦組織]]或[[國際明愛|天主教國際明愛會]]等等。 公平貿易以一種致力於發展的努力,極具爭議性,同時引發了[[政治光譜]]左右兩極的批評,有些[[經濟學家]]及保守[[智庫]],認為公平貿易只是另一種形式的[[補貼]],妨礙經濟成長,最终并不会让生产者受惠,某些[[左派和右派|左派]]則批判公平貿易不夠激進。 在2005年,全世界公平貿易的銷售約為十一億英鎊,每年約成長37%。雖不到全球實體商品的百分之一,但公平貿易的商品約佔北美及歐洲市場的0.5%到5%<ref>FINE.(2005)[http://www.ifat.org/downloads/marketing/FairTradeinEurope2005.pdf Fair Trade in Europe 2005: Facts and Figures on Fair Trade in 25 European countries] Brussels: Fair Trade Advocacy Office</ref>,全球有超過一百五十萬人的弱勢生產者直接受益於公平貿易運動,同時另外有五百萬人受益於公平貿易所資助的基礎建設及社區發展計劃。 == 概述 == 公平貿易的提倡原是為支持[[社會公義]]和援減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極度[[貧窮]]情況。其中尤以[[工會]]組織和[[环境保护主义|環保分子]]較熱衷提倡,用以批評[[資本家]]跟[[勞工]]和[[自然環境]]的對立情況。公平貿易的倡議者認為現代的社會不穩定、社會公義的失落、[[恐怖主義]]的擴張都是由一個失衡的[[全球經濟體系]]所致。而[[全球化]]所標榜的[[自由貿易]]並不一定會為所有人類帶來財富,因為[[自由貿易]]並不保證公平貿易,[[自由貿易]]只會帶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社會不穩定以及弱勢民族的衰亡。 現在的公平貿易運動提倡改革現行的貿易行為(尤其是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框架之下進行的國際貿易),例如要求已發展國家廢除其對國內農業的補貼,以減少將農產品[[傾銷]]到發展中國家,從而打擊當地農業的情況。另外,還包括鼓勵消費者不要參與涉及不公平貿易的消費,從而向有關生產商施壓。在歐美等國,市面上比較流行印有[[公平貿易標籤]]的產品,以供消費者一個另類選擇,以稍微高一些的價錢購買合乎公義的貨品,其中以[[公平咖啡]]和[[巧克力]]最為著名。 由[[FINE]]所創「FINE是指一個由[[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國際公平貿易協會(International Fair Trade Association)、歐洲世界商店連線(Network of European Worldshops)及歐洲公平貿易協會(European Fair Trade Association)四個公平貿易的主要組織所組成的非正式連線」: 公平貿易是一個基於對話、透明及互相尊重的貿易活動夥伴關係,志在追求國際交易的更大公平性,以提供更公平的貿易條件及確保那些被邊緣化的勞工及生產者的權益(特別是南半球)為基礎,致力於永續發展,公平貿易組織則積極的參與支持生產者、認知提升及志在改變傳統國際貿易習慣的專案等活動。 然而,公平貿易的確可有助改善那些被邊緣化的勞工及生產者的權益,但不能完全解決根治貧窮問題,而其所涉及的生產者很多,公平貿易不能一一保障。公平交易以一種致力於發展的努力,極具爭議性,同時引發了政治光譜左右兩極的批評,有些經濟學家及保守智庫,認為公平交易只是另一種型式的補貼,妨礙經濟成長,某些左派則批判公平交易不夠激進。 == 歷史 == 在北半球市場,第一次將公平貿易產品商業化的嘗試是在1940及1950年代,由宗教團體及數個政治導向的非政府組織所開始,在門諾會互助促進社(Mennonite Central Committee,簡稱MCC)裏的一個[[非政府組織]]萬村會(Ten Thousands Villages)及SERRVE International於1946年及1949年首次開始在[[發展中國家]]發展公平貿易的供應鍊<ref>International Fair Trade Association.(2005).[http://www.ifat.org/fthistory/history3.shtml Crafts and Food] URL accessed on August 2, 2006.</ref>,產品不外乎都是手工藝品,從黃麻製品到十字繡的作品,絕大部份都在[[世界商店]](Worldshops)銷售,產品本身除了表明捐款目的外,幾乎沒有別的功能。 === 團結貿易 === 現今公平貿易運動形塑於1960年代的歐洲,公平貿易於這時期通常被視為一種反抗新帝國主義的政治姿態,激進的學生運動開始關注跨國公司,並出現了一種認為傳統商業模式基本上是有缺陷的共識,那時的口號“貿易,而非援助”(Trade not Aid),被1968年所召開的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簡稱UNCTAD)所採用,並得到國際認同,會議中強調與發展中世界建立公平的貿易關係。 1965年誕生了第一個[[另類貿易組織]](Alternative Trading Organization,簡稱ATD):那年,[[英國]]的[[非政府組織]][[樂施會]](Oxfam)發起了「以銷售來幫忙」(Helping-by-Selling)的活動,一個以郵購及在[[樂施會]]商店銷售進口手工藝品的計劃。 1969年,第一個“世界商店”在[[荷蘭]]開張,這個開創性的構想,是以銷售符合公平貿易規則的“發展中區域”的產品,將公平貿易的法則帶入零售部門,第一個商店由[[志工]]營運,非常成功,之後數十個類似的商店開始在[[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及[[德國]]等其他西歐國家開始營業。 在1960和1970年代,公平貿易運動裏很重要的部份是,為那些因為政治因素而被排斥於主流貿易管道的國家,協助他們的產品尋找市場。數千名志工在教會後面和[[世界商店]]銷售來自[[安哥拉]]及[[尼加拉瓜]]的[[咖啡豆]],以這些產品從家裏和公共場所的攤位傳達一個訊息:給那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弱勢生產者一個公平的機會,就是支持他們自主的[[永續發展]]。另類貿易活動的盛行,若不從貿易量來說,至少以在數量上,有數十個[[另類貿易組織]](ATO)在大西洋兩岸成立,同時隨著[[世界商店]]的擴張,有許多計劃性的行動與專案,抨擊國際間的剝削與支配的現象,宣揚著[[曼德拉]]、[[朱利葉斯·尼雷爾]]及[[尼加拉瓜]][[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桑定政權]]的理念:自主及獨立的權利,與接觸全球市場及消費者的公平管道。 === 手工藝品VS.農產品 === 在1980年代初期,[[另類貿易組織]]面臨了一個嚴重的挑戰:一些公平貿易的產品失去了新鮮感,需求己達到高峰,許多手工藝品在市場上開始看起來“不流行且令人膩煩”<ref>Redfern A. & Snedker P.(2002)[http://www.ilo.org/dyn/empent/docs/F1057768373/WP30-2002.pdf Creating Market Opportunities for Small Enterprises: Experiences of the Fair Trade Movement]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p6</ref>,手工藝品銷售的下滑,使得公平貿易的支持者開始重新思考他們的營運模式及目標。更重要的,許多支持者在這段時間關心農產品價格下滑對於貧農所造成的衝擊,許多人相信,找尋一種適當的補助,來解決這個產業的危機,是這個運動的責任。 在接來的幾年中,公平貿易的農產品在許多[[另類貿易組織]]的成長過程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市場上的成功,它們提供了生產者極需要的報酬,同時也為停滯的手工藝品市場提供一個絕佳的替代選項,第一種公平貿易的農業產品是[[茶]]與[[咖啡]],緊接著是水果乾、[[可可]]、[[糖]]、果汁、香料及堅果。在1992年時,手工藝品佔總銷售的80%,其餘20%是農產品,但在2002年,手工藝品僅佔總銷售的25.4%,而食物商品卻增加到69.4%。 === 標籤的興起 === 直到第一次的[[公平貿易標籤]]行動開始,公平貿易商品的銷售量才真正的大增。雖然不斷成長的銷售額頗令人注目,但公平貿易只在出現在歐洲零星的[[世界商店]],稍微有推廣到北美。某些人覺得這些商店離現代的生活模式與步調太遠,即便是最熱心的顧客,都覺得去這些商店買東西很不方便。只有一個方法能增加銷售機會,就是在顧客常去的商店,以一般的物流管道來販售公平貿易商品。唯一的問題便是,如何能增加銷售管道,但卻不減少消費者對公平貿易商品與其來源的信心。 直到1988年第一個[[公平貿易標籤]]的行動“Stichting Max Havelaar”開始,這個問題才找到解答,這行動是由Nico Roozen、Fans VanDer Hoff及荷蘭的非政府組織Solidaridad所創。這個獨立的認證使得商品能在[[世界商店]]以外銷售,進入主流市場,接觸到廣大的顧客,讓公平貿易商品的銷售顯著成長。這個標籤行動同時也能讓顧客及通路商能追蹤產品的來源,以確保讓[[供應鍊]]另一端的生產者受益<ref>Redfern A. & Snedker P.(2002)[http://www.ilo.org/dyn/empent/docs/F1057768373/WP30-2002.pdf Creating Market Opportunities for Small Enterprises: Experiences of the Fair Trade Movement]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p7</ref>。 這個想法受到許多注意,在接下來的幾年,北美及歐洲出現了許多類似的非營利公平貿易標籤組織,1997年,一個彙整標籤(Labelling Initiatives,簡稱LIs)的過程催生了[[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LO)的成立,FLO是一個傘形組織,其任務在訂定公平貿易的標準,支持、檢查並認證那些弱勢的生產者,同時協調公平貿易運動。 在2002年,FLO發起了一個新的[[國際公平貿易認證標章]](International Fairtrade Certification Mark),發起的目標在於增加標章在超級市場貨架上的能見度、促進跨國貿易及簡化生產者及進口者之間的程序;現今,有超過16個FLO的認證會員,基於FLO的認證,在數十個產品上使用這個國際公平貿易認證標章,包括有[[咖啡]]、[[茶]]、[[大米|米]]、[[香蕉]]、[[芒果]]、[[可可]]、[[棉花]]、[[糖]]、[[蜂蜜]]、果汁、堅果、新鮮水果、[[奎寧]]、藥草、香料、[[紅酒]]及[[足球]]等產品。 === 今日 === 過去十年,全球公平貿易的銷售量大幅增加,特別是貼有公平貿易標籤的商品,其銷售量的增加更為顯著。在2005年,全球銷售量約11億英鎊,每年約以37%的速度成長,2006年十月,FLO認證了58個發展中國家的586個生產組織,其中超過150個組織並在IFAT(International Fair Trade Association)註冊。 == 主要原則 == 在交易關係之中,[[公平]]貿易運動倡導支持下列的一般原則與作法:<ref>International Fair Trade Association (2006). [http://www.ifat.org/ftrinciples.shtml Key Principles of Fair Trade] URL accessed on August 2 2006.</ref> ;為經濟弱勢的生產者創造機會 :公平貿易為一種[[永續發展]]及減輕貧窮的策略,它的目標是為那些經濟上弱勢或在傳統貿易系統中被邊緣化的生產者創造機會。 ;透明度及可責性 :公平貿易以透明的管理模式和商業關係,以平等及互相尊重與交易夥伴相處。 ;能力建構 :公平貿易是一種發展生產者獨立性的手段,公平貿易的關係提供了一種持續性,在這之中,生產者及其市場組織能改善其管理技巧及發掘市場的能力。 ;公平價格的付款 :公平價格,是透過對話及參與所形成的一種相互同意的價格,它不只包含了生產成本,同時也符合了社會正義與環保的原則,它提供了生產者公平的報酬,同時也考量男女平等同酬的原則,公平貿易商保證儘快的付款予其夥伴,以幫助生產者能度過收穫前期或生產前期的財務狀況。 ;[[平等主義|性別平等]] :公平貿易能適當的評價及給付婦女的勞動,婦女的報酬是以對於生產過程的貢獻而定,同時在組織中賦權予婦女。 ;勞動條件 :公平貿易提供生產者一個健康及安全的工作環境,如有兒童的參與,則不能影響兒童的完整成長、安全及教育的要求,同時也必須符合聯合國兒童權利的慣例及當地的法規。 ;環境保護 :公平貿易積極鼓勵更好的環保實踐及負責任的生產手法。 == 相关组织 == 大部份的公平貿易進口商都屬於一個或數個國內或國際的連盟,這些連盟協調、提倡及促進公平貿易組織的工作,下表所列的便是一些最大及最具影響力的組織: * [[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簡稱FLO),創立於1997年,是最大及最多人承認的標準訂立及認證的[[公平貿易標籤]]發行團體,它在[[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超過五十個國家定期的檢驗及認證生產組織,包含了大約一百萬戶的農業及勞動家庭。 * [[國際公平貿易協會]](International Fair Trade Association,簡稱IFAT),創立於1989年,是一個由公平貿易生產公司及協會、外銷公司、進口者、零售商、國家及地區性公平貿易陣線和支持公平貿易團體所組成的全球協會,在2004年,IFAT創設了“公平貿易組織標籤”(FTO Mark)以識別那些公平貿易組織(與FLO系統相反,FLO是認證產品),IFAT在超過六十個國家有將近300個組織成員。 * [[歐洲世界商店連線]](Network of European Worldshops,簡稱NEWS),創立於1994年,是一個由15個[[世界商店]]協會所組成的傘形連線,遍佈於全[[歐洲]]十三個不同的國家。 * [[歐洲公平貿易協會]](European Fair Trade Association,簡稱EFTA),創立於1990年,是一個歐洲地區公平貿易組織的連線,其從[[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近400個經濟上弱勢生產團體進口貨品,EFTA的目的在於推廣公平交易及使公平交易的進口更具效率及成效,同時,EFTA每年發行關於公平交易市場的出版品,EFTA現今於9個不同的國家有11個成員。 在1998年,以上四個組織成立了FINE,一個以協調公平貿易的標準及準則、提昇公平貿易監督系統的品質及效率、和政治性的倡議公平貿易為目的的非正式連盟。 * 公平貿易聯盟(The Fair Trade Federation,簡稱FTF)是一個美國及加拿大公平貿易批發商、進口商及零售商所成立的組織,這組織將其成員與公平貿易生產團體連結起來,同時作為公平貿易資訊交換的中心,也對其成員提供資源及連結的機會。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550 經濟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公平貿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