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9.167.18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公理会 的原始碼
←
公理会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big>公理会</big> ''' |- |[[File:公理会.jpg|缩略图|居中|[https://img1.qunarzz.com/travel/poi/201210/23/cfacaa1532af8bc3ddb12cfb.jpg_480x360x95_c09d6850.jpg 原图链接]]] |- | style="background: #66CCFF"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公理会 外文名: Congregational Church |} '''[[公理会]]'''(英语:Congregational Church),是一个信奉[[基督新教公理宗]](Congregationalists)的传教组织。在教会组织体制上主张各个堂会独立,会众实行自治(即公理制)。公理会的信仰比较自由化,强调个人信仰自由,尊重个人理解上的差异。<ref>[http://travel.qunar.com/p-oi5083565-diyigonglihuijiaotang-0-1],去哪儿旅行 , </ref> ==起源与发展== 公理宗起源 于16世纪的英国及清教徒(Puritan)。他们针对由伊利莎白一世(Elizabeth I)所建立的英国国教。 在伊利莎白时代,清教徒在英国国教内部工作,他们大多数认为国教的宗教仪式是罗马天主教的遗留,因此要把它们废除。这些仪式包括在洗礼中使用十字架,牧师礼服、在圣餐礼中跪下领餐。 他们也怀疑主教的权威是否来自圣经。他们要改革教会行政模式,教会要由长老和大会管理,教规要严谨。伊利莎白一世执政最初几年,英国教会中向往清教的圣职人员和信徒在议会中有强大的支持力量,对改进教会抱有很大的希望。他们的领袖中有卡特赖特(Thomas Cartwright,1535-1603)及珀金斯(William Perkins,1558-1602)。 可是,伊利莎白一世不愿批准教会按照清教徒路线去变革,国王詹姆斯一世(James I)对清教徒也同样强硬。虽然如此,清教运动主力依然存在英国教会内。许多清教徒只是勉强遵从圣公宗教义,处于守势。于是,分离运动和清教主力一同发展起来,由分离派(Separatists)清教徒勃朗(Robert Browne,约1550-1663)及哈里森(Robert Harrison,死于约1585)领导。这些分离派不再承认英国教会是真正的教会。1580年,勃朗在荷兰发表《[[不受任何拦阻的宗教改革]]》(Treatise of Reformation without Tarrying for Anie),提议直接由管治的会众制度;这成为公理会的纲领性原则。 1581年,他们带着门徒(通常称为勃朗派)在诺里奇(Norwich)设立独立教会,由勃朗任区牧,哈里森任讲道员。他们认为英国教会已经败坏,变成虚有其表,所以完全和它脱离关系。他们依据圣经,成立他们自己的教会。这便标志着公理宗运动的开始。 英国政府和主教们对勃朗派也不再忍耐,开始镇压,或禁锢或滋扰,不少成员逃亡到荷兰。荷兰人也对他们宽大为怀,准许他们自由进入。1620年,罗滨逊(John Robertson,约1576-1625)率领102名流亡者乘「五月花号」(Mayflower)帆船抵达北美新英格兰地区,到达时,当中只有53名生还者;他们是「美国开国祖先」。 改革宗思想也由此传入美洲。 其后,[[新英格兰]]地区建立了6个以公理会为官方宗教的殖民地,分别是:[[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康涅狄格(Connecticut)]]、[[新罕布什尔(New Hampshire)]]、[[佛蒙特(Vermont)]]、[[缅因(Maine)]]、[[罗得岛(Rhode Island)]]]。 进入20世纪,公理会的影响力急剧下降。然而,此时出现了合一的浪潮:1957年,美国公理会(Congregational Christian Churches)与福音改革宗(Evangelical and Reformed Churches)合并并成为美国联合基督教会(United Church of Christ); 信徒只有1,296,652人。比19世纪以前的黄金时代已经下降很多。此外,1972年,英格兰及韦尔斯公理宗(Congregational Church in England and Wales)与英格兰长老宗(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结合成为联合改革宗(United Reformed Church)。 ==特色== 由于勃朗(Robert Browne)于1592年著书宣传建立独立于国教的自治教会,不赞成设立统管各教会的上级领导机构(教区制度),仅允许设立各教会自由参加的联谊性机构。因此,该宗主张各教堂的会众组成独立教会,并由其教徒公众自治管理,全体信徒对教会事务行使平等权力,民主选举执事,聘任牧师。由于它主要从教会的管理体制来划分,故它的一些教堂可能在别的方面又属其他宗派,如浸礼会的一些教堂,也采用公理制的管理体制。公理宗强调信徒民主自治,强调个人信仰自由,认为国家应对各种不同的信仰采取宽容态度。该宗主要分布在英语国家。 ==在中国== 美部会(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ers for Foreign Missions)于1810年成立。1830年2月25日,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1861)、雅裨理(David Abeel)和伯驾(Peter Parker)到达广州,美部会是美国第一个来华的差会。裨治文1847年迁至上海,把广州传教工作,让与长老会。1847年,杨顺从暹罗到福州南台,开始创建新教区。1860年柏亭理到天津开创北方传教事业。1883年,喜嘉理(Charters Robert Hager)自美至香港,同年他为孙中山施洗。之后喜嘉理又继续在香港经营27年之久。 此外,二十世纪初,中国长老总会因见五四运动后,中国民营意识高涨,逐提倡自治自养,摆脱洋教包袱,且希望宗教合一;因此,在1919年,公理宗、伦敦传道会等代表召开会议,1927年,成立中华基督教会(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 ==著名人物== 艾碧该·亚当斯(Abigail Adams) 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1801-1861) 伯驾(P.Parker,1804-1889) 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 雅裨理(David Abeel ) 明恩溥(Arthur H. Smith,1845-1942) 梅子明(William Scott Ament,1851-1909) 富善(C.Goodrich) 谢卫楼(D.Z.Sheffeild) 江载德(L.D.Chapin) 谭沃心(1888—1986)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240 基督教總論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公理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