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179.20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分离定律 的原始碼
←
分离定律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分离定律1.jpg|缩略图|分离定律[https://img.jk51.com/img_jk51/147169073.jpeg 原图链接][https://img.jk51.com/img_jk51/147169073.jpeg 图片来源优酷网]]] '''分离定律'''又称[[孟德尔第一定律]]。其要点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随机分别进入一个配子中。该定律揭示了一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对在减数分裂时经过复制后发生分离是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ref>[[官大威.法医学辞典: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ref> '''中文名''':[[分离定律]] '''外文名''':law of segregation '''提出人''':[[格里哥·孟德尔]] '''见载刊物''':《遗传学名词(第二版)》 科学出版 '''社公布时间''':2007年 <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2574424/df27rthiP7iBHYew_tOxZjk9T3-jBhuP8AHpHVIDWAGrOVTaSnINOPQ8preNYGDnlJ5e1d7QgUi9QyLpsIx3SsW5 911查询,引用日期2021-07-06] </ref> '''提出时间''':1865年 ==理论由来==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为孟德尔遗传定律之一。决定[[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杂种一代]](F1)的个体中,但仍维持它们各自的[[个体性]],在配子形成时互相分开,分别进入一个配子细胞中去。在[[孟德尔]]定律中最根本的就是分离定律。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在纯合子中相[[同染色体]]上占有同一[[基因]]位置的来自双亲的二个基因决不会发生融合而是仍维持其个体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基因发生分离,其结果是杂种第二代(F2)和回交一代(B1)中性状会发生分离。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本类型== ===交配类=== (1)杂交:一般指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指同一个体或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间交配的过程。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来测F1的遗传因子组成。 (4)正交与[[反交]]:相对而言,正交中的父方和母方分别是反交中的母方和父方。 ===性状类===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称。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同性状的两种纯种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的叫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5)性状分离比 #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3:1 #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中出现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为1:1 ===遗传因子类=== (1)隐性遗传因子:控制隐性的遗传因子 (2)显性遗传因子:控制显性的遗传因子 ===个体类=== (1)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2)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视频==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iDisplay:o0874t459pe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69 微生物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分离定律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