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5.195.2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勒·柯比意 的原始碼
←
勒·柯比意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勒‧柯比意(Le Corbusier,1887-1965) 瑞士-法國建築師、室內設計師、雕塑家、畫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本名「Charles-Edouard Jeanneret-Gris」,生於1887年,1965年以77歲高齡過世。柯比意是近代建築史上的傳奇人物,致力於讓居住在擁擠都市的人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是功能主義建築的泰斗,被稱為「功能主義之父」他和巴克敏斯特·富勒、密斯·凡·德羅並稱為國際形式建築派的主要代表。柯比意致力於讓居住在擁擠都市的人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在都市計劃有相關的影響,也是國際現代建築協會(CIAM)的創始成員。他著重功能性、以混凝土、鋼鐵與大面玻璃為建材的作法,為後代建築帶來新啟發,對現代化運動有著莫大的貢獻。尤其是他39歲時提出的「新建築5點」,包括用柱子讓底層挑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水平窗帶、屋頂花園,對許多當代建築師有很大的啟發,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17項建築作品橫跨法國、瑞士、阿根廷、比利時、德國、日本和印度七個國家,其中十處在法國。 這些建築體現了現代建築運動在二十世紀裡面對革新的挑戰而尋求的解決方案,佐證了建築實踐的全球化進程。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柯比意作品代表人類創造性的才能,給當今世界的建築帶來很大影響,並稱讚這些項目「見證了新的建築語言與過去的決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委員會(World Heritage Committee),將有「現代建築之父」之稱的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的17項建築作品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表揚其對現代化運動的貢獻。 他著重功能性、以混凝土、鋼鐵與大面玻璃為建材的作法,為後代建築帶來新啟發,對現代化運動有著莫大的貢獻。尤其是他39歲時提出的「新建築5點」,包括用柱子讓底層挑空、自由平面、自由立面、水平窗帶、屋頂花園,對許多當代建築師有很大的啟發, 這17件建築橫跨法國、瑞士、阿根廷、比利時、德國、日本和印度七個國家,其中十處在法國。 這些建築體現了現代建築運動在二十世紀裡面對革新的挑戰而尋求的解決方案,佐證了建築實踐的全球化進程。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柯比意作品代表人類創造性的才能,給當今世界的建築帶來很大影響,並稱讚這些項目「見證了新的建築語言與過去的決裂。」 以下是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17項建築作品: 1.拉羅什住宅和讓訥雷住宅,法國巴黎,1923 2.萊芒湖畔小居,瑞士科爾索,1923 3.弗呂傑城,法國佩薩克,1924 4.吉耶特住宅,比利時安特衛普,1926 5.白院聚落,德國斯圖加特,1927 6.薩伏伊別墅,法國普瓦西,1928 7.克拉泰公寓,瑞士日內瓦,1930 8.摩利托門租住公寓,法國布洛涅-比揚古,1931 9.馬賽公寓,法國馬賽,1945 10.聖迪耶工廠,法國孚日聖迪耶,1946 11.庫魯切特博士住宅,阿根廷拉普拉塔,1949 12.廊香教堂 ,法國朗香,1950 13.科比意小屋,法國羅屈埃布蘭卡馬爾坦,1951 14.政治中心建築群,印度昌迪加爾,1952 15.聖瑪麗-圖雷特隱修院,法國埃弗爾,1953 16.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日本京都,1955 17.費爾米尼文化中心,法國費爾米尼,1953
返回「
勒·柯比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