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6.137.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卜商帖 的原始碼
←
卜商帖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卜商帖</big>''' |- |<center><img src=https://pics5.baidu.com/feed/3812b31bb051f819c35cca630948bdeb2f73e7a6.jpeg?token=c624a6e656ecded367759d47b2ad21aa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ct=201326592&tn=baiduimage&word=%E5%8D%9C%E5%95%86%E5%B8%96&pn=12&spn=0&ie=utf-8&oe=utf-8&cl=2&lm=-1&fr=&se=&sme=&cs=703936282%2C3229303828&os=870350420%2C978037326&objurl=https%3A%2F%2Fpics5.baidu.com%2Ffeed%2F3812b31bb051f819c35cca630948bdeb2f73e7a6.jpeg%3Ftoken%3Dc624a6e656ecded367759d47b2ad21aa&di=7146857200093233153&tt=1&is=0%2C0&adpicid=0&gsm=3c&dyTabStr=MCwzLDIsMSw2LDQsNSw3LDg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书名;《卜商帖》 别名;《卜商读书帖》 作者;欧阳询 类别;书法 年代;唐代 作品大小;高25.2厘米 横16.5厘米 作品字数;53字 字体;行楷 保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 《[['''卜商帖''']]》,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存世墨迹。纸本,高25.2厘米,横16.5厘米,行书六行,共五十三字。 此帖宋代藏于宋徽宗宣和御府,清代归安岐所有,后来成为[[乾隆]]皇帝御府的珍品,辑入《[[法书大观]]》册中。此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927/23/1597421_937921641.shtml 欧阳询《卜商帖》],360doc个人图书馆 , 2020年9月27日</ref> ==简介== 《[[卜商帖]]》又称《[[卜商读书帖]]》,是欧阳询存世墨迹,纸本,高25.2厘米,横16.5厘米,行书6行,共53字。 前隔水有宋徽宗手书“唐欧阳询书”签,钤双龙、“宣和”连珠印。帖上有宣和内府诸印和一瘦金体题跋:“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有人认为这是宋徽宗的手笔。 此帖宋代藏于宋徽宗宣和御府,清代归安岐所有,后来成为乾隆皇帝御府的珍品,辑入《[[法书大观]]》册中。宋《[[宣和书谱]]》、周密《[[云烟过眼录]]》,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等书著录。《[[快雪堂帖]]》摹刻。此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 此贴释文:“卜商读书毕,见孔子。孔子问焉,何为于书。商曰,书之论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如参辰之错行,商所受于夫子者,志之于心,弗敢忘也。” 这段文字见于《[[尚书·大传]]》,并收入《[[艺文类聚]]》卷五五《[[杂文部·读书]]》,与史籍相较,帖中个别字有出入。 卜商是孔子弟子,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他师事孔子,师生间常有议论问答,极富哲理。 ==作品介绍== 《[[卜商帖]]》用墨浓重,行气淹贯,下笔锋利如斩钉截铁。他楷书中的瘦劲典雅,在这里转化为锋锐的笔痕,似乎还残留着北派书法中的方劲笔法。但是墨气却极为鲜润,笔画饱满丰腴,起笔简截而少婉约之势,是与当时流行的王羲之或王献之书风大不一样的。正如清人吴升《[[大观录]]》跋:“笔力峭劲,墨气鲜润。” 欧阳询曾书古人逸传数篇,汇为一集,总称《[[史事帖]]》(或称《[[故事帖]]》),后渐散失,《[[卜商帖]]》为其中一篇。 ==作者介绍==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长沙)人。一生经历陈、隋、唐三朝。他聪颖善悟又刻意勤奋,仕隋时已为太常博士。晚年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等职,并参与了《[[艺文类聚]]》的编纂工作。 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家,影响极大。张怀瓘在《[[书断]]》中说欧阳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很遗憾的是,他“尤精”的篆体及“冠绝”的飞白我们却无缘一见。所见者有隶书《[[房彦谦碑]]》、《[[宗圣观记]]》,小楷有《[[千字文]]》等。 欧阳询的行书因其楷书书名太大又加上留传较少而影响不大。所昭者仅《[[卜商帖]]》、《[[梦奠帖]]》、《[[张翰帖]]》等,又字数寥寥。但正如“得名迹数行终身临之,便可名之于世!”历史上还是有不少书家管中窥豹,并取得卓然成就的。 据传《[[卜商帖]]》与《[[梦奠帖]]》、《[[张翰帖]]》均属于欧阳询的《[[史事帖]]》,乃欧阳询记述古人逸传之作,并汇成一集,总称《[[史事帖]]》,后来被拆散,仅存此三。《[[梦奠帖]]》、《[[张翰帖]]》出于己意,与楷书一脉相承,但又多右军遗韵,惟《[[卜商帖]]》独具一格。 欧阳存世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等。书碑刻传世的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碑]]》等。欧阳询临有《[[兰亭序]]》,流传的定武本《[[兰亭序]]》,相传是根据欧临本上石的。 ==书法欣赏== 《[[卜商帖]]》(见图),纸本,纵25.6,横16.6厘米。帖上有古半印两枚,内容无法辨识。帖前有宋徽宗瘦金书题“唐欧阳询书”。《[[卜商帖]]》曾与《[[张翰思鲈帖]]》合装一册,宋时入内府,清初归冯铉所有,刻入《[[快雪堂帖]]》;后转入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该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欧书墨迹中,除《[[千字文]]》外,另三件墨迹均被疑为摹本,如陈继儒以为“宋人书”,都穆疑是临本。但都出于猜测,并无实据。其实《[[卜商帖]]》与《[[梦奠帖]]》、《[[张翰思鲈帖]]》均属于欧阳询“史事帖”(欧阳询有记述古人逸传数种,汇成一集,总称“史事帖”),后来被拆散,今仅存此三帖。《[[张翰思鲈帖]]》字近《[[千字文]]》面目,《[[梦奠帖]]》多右军遗韵,唯《[[卜商帖]]》独具一格。《[[卜商帖]]》笔法多方折,露锋人纸,钩挑有力,下笔肯定,字迹明、显带有北碑棱角分明、方峻雄强的痕迹,个别笔法的方折程度甚至不亚于《[[始平公造像记]]》。这不禁让我们联想起王献之《[[廿九日帖]]》,帖中“日”、“中”等字亦是方峻劲健。如果说晚于北朝碑刻一百余年的《[[卜商帖]]》是受到北朝书法影响,那么早于北朝碑刻一百多年的《[[廿九日帖]]》又作何解释?可见这种方折峻劲的笔法并非北朝专利。同时是否也说明,北朝碑刻中的方笔并非仅仅是刻手所为呢? 在《[[卜商帖]]》中,“离”字,尤其是第二个“离”字,很似王羲之《[[丧乱帖]]》中的“离”字,个别字也略有《[[频有哀祸帖]]》的意思,可知这时欧阳询已在有意识地学习右军书法。此帖没有书写年月,但有研究者以为是欧阳询晚年所书。从此帖北朝笔法及模拟右军结体来看,不大像是欧阳询晚年具有个人风格特征的作品,但结体修长这一点倒与《[[千字文]]》一致。然而此帖的精彩是不容怀疑的,如第一行第四字“书”的几个横画轻重粗细及笔势无一雷同;第三行第五字“如”、第四行第三字“参”宇的笔法、笔势变化多端而又脉络清晰;而“于”、“夫”等字则是欧阳询自己的面目。 整体来看,此帖前三行,尤其前两行多楷意,下笔斩钉截铁,锋芒外露。写到后来,略有松弛,行书意味增多,晋人及自己面目也开始流霹出来。细审此帖,疑其所用毛笔为短颖硬毫,即所谓“枣心笔”者。 欧阳询是中国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名声很大,所遗书迹尚多,临习者众,又著有《[[付善奴传授诀]]》、《[[用笔法]]》及《[[三十六法八诀]]》,是一位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书法家]]。 == 参考来源 == <center> {{#iDisplay:s320184mbhg|480|270|qq}} <center>(玄)唐 欧阳询 卜商帖</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50 中國史料 ]]
返回「
卜商帖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