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9.247.2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古埃及文明 的原始碼
←
古埃及文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古埃及文明</big>''' |- |<center><img src=http://photocdn.sohu.com/20150518/mp15483167_1431935920856_16.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15483167_105772 来自 壹号收藏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古埃及文明 外文名称: Ancient Egypt 所属洲: 非洲 首都: 孟菲斯(行政)→底比斯(宗教)→亚历山大 国庆日: 赛德节,闻风节 官方语言: 埃及语,希腊语,科普特语等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 法老 主要民族: 埃及,努比亚,马其顿 主要宗教: 古埃及多神教 |}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今中东地区)。距今约7400多年前,以法尤姆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城邦进而形成国家,'''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约公元前5450年),终止于(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国将其伊斯兰化。 5150年前(约公元前3150年)南北埃及完成统一,并建立了世界上首个大一统国家,其朝代延续并更迭长达三千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 古埃及王国先后历经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晚王国、托勒密王朝,共10个时期,33个王朝的统治(含0至第32王朝)。 第十八王朝时期达到鼎盛,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帝国领域有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其帝国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托勒密时期疆域包含昔兰尼、安那托利亚南部,塞浦路斯和地中海诸岛,领土最南时可达努比亚。 古埃及有着一套完整的文字系统、政治体系和制度,以及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 通过治理和控制尼罗河一年一次的泛滥,获得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功。 [[埃及]]是世界古国中的古国,有着旷古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其自古以来的民族认同就是看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地理位置、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艺术形式有[[诗歌]]、[[雕塑]]、[[绘画]]等,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411588793_17e2914b9001008ydw.html 失落的埃及文明: 古埃及对文字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新浪网</ref><ref>[https://www.sohu.com/a/15483167_105772 埃及壁画——带你了解古埃及文明失落之谜!]搜狐网</ref> == 历史年表 == 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从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从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国或孟斐斯帝国(公元前2686-2181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从纳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国王。焦瑟统治时代是权力和胜利的开始,此时出现了以沙卡拉的阶梯[[金字塔]]建筑群为代表的恢宏壮观的石头建筑。该建筑群的设计师、作家兼学者的伊姆荷泰普成为史书上首批出现的伟人之一。这一时代是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得以发展的时期,君主坐于孟斐斯,分派各省总督统治全国。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从斯内夫卢(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从金字塔的雄伟程度来判断,斯奈夫鲁、胡夫和哈尔夫的统治时期为这个时代的顶峰。在达夏尔,梅顿和基萨修筑的金字塔显示出王朝的治国有方、经济繁荣。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从乌斯卡夫(Ouser)到乌纳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萨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在第五王朝,"太阳崇拜意识"迅速发展,在沙卡拉的乌尼斯金字塔墙上刻着著名的金字塔铭文。 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从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国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岁的佩比(Pepi)二世。 虽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显赫一时,曾组织过远至非洲南端的军商远征,但一些省督不断膨胀的权利使中央集权的孟斐斯备受威胁,而引发了内乱。 第一过渡时期(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只统治了七十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未知。 第九王朝到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凯蒂。 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蒙图荷泰普二世在公元前2050年统一全国,从此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统治了整个埃及。这虽然使他们的故乡底比斯城地位越来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斐斯。底比斯的统治者适时尚须来回旅行,并在十二王朝时在通往法尤姆的入口处修建了行宫,和诸如伊蒂-塔维的小城。王朝在不放弃底比斯的同时向北转移权力中心,显示出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逐渐恢复。 中王国或底比斯第一帝国(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三位蒙图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约2040年统一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门埃玛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后一位统治者是女王塞贝克内菲卢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稳定总是和动乱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权势力和其他历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势力,毁灭了从第十二王朝传续下来的底比斯政权,埃及分裂成许多的诸侯国。 第二过渡时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到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1674年。约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几位名叫塞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时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统治。从公元前1730年开始,这些国王只不过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称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于[[三角洲]]东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两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统治底比斯及周围地区。他们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后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开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争。 新王国或底比斯第二王国(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1320年。从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位图特摩斯,四位阿门诺菲斯。王后阿谢普苏、阿肯纳吞(Akhenaton)和图坦卡蒙,都属于本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缇一世、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1086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赛特纳克特(Sethnakht)之外,其余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过渡时期(公元前1086-715年) 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塔尼斯统治的有斯门代斯(Smendes),普苏赛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统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纳杰姆。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时间断限为公元前5000年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历史。 == 文明传播 == 埃及文明的对外传播的原因 1.地理上的原因 埃及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以尼罗河为中心,其东西为干旱的[[沙漠]],南北濒临[[地中海]]和尼罗河的几处大瀑布。这样一种相对闭塞的环境,对于外来民族来说,几乎是形成一种天然的屏障。所以,埃及很少像[[两河流域]]那样,经常遭到游牧的和某些文明民族的侵犯和便于进行相互的文化交流。但是,事实上,这种地理上的天然的屏障并没有限制埃及与近东和地中海世界,以及非洲内地的交往。从远古时代起,埃及人通过红海海峡和苏伊士海峡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发生了交往在南方可以通过几个瀑布,经常与埃塞俄比亚人发生密切联系。特别是从新王国时代以后埃及越来越多的陷入对外军事和商贸活动中。在埃及人的不断对外战争中,埃及帝国成为近东历史上第一个军事霸国,地理环境对它的限制和影响也就越来越少,因而,所谓闭塞和保守性也就越来越被对外的军事活动和政治文化上的交往所削弱。 2.文化上的原因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公元前4000年代后半叶开始出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末,大约流行了三四千年之久。虽然,在这几千年中,象形文字的语法和词汇变化相当大,特别是在罗马统治时期的埃及语言,较之法老时期,很少相似之外,但是,象形文字的传统却得以保存下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通过西奈铭文,最后影响了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发明。象形文字最初使用起来不甚方便。所以,在古王国末期,由象形文字演变出来一种便于书写的行书体,通常称为僧侣体。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在僧侣体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更简便的草书形式,即世俗体。古埃及人尽管发明了3种书写形式不同的文字,但都是象形文字的演化。象形文字及其不同的书写体,维持了古埃及文字的固有传统。有了文字这个载体,埃及的文明就张上了翅膀,它不再局限于在尼罗河地区的影响,开始向近东地区和非洲以及地中海沿岸传播。一个文明要是没有自己的文字,是很难生存下来的,在古代中东地区有许多兴起的文明,正是因为没有文字或是文字没有抢得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很快的就衰落了。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还有很大适应性它不断的改变自己,使得它能把埃及文明胜利的承载、传播、流传下来。所以到了近代象形文字虽然失传,但是法国的商博良最终还释读成功。更加说明象形文字是有生命力的。 3.技术上的原因 公元前3000 年左右,古埃及人发明了莎草纸,它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如质轻、便宜、易造,耐用,可卷折和便于运输等。于是得以大批量生产,作为垄断产品向地中海国家出口,在近 4000 年的时间内,是最受欢迎的书写材料。古代,埃及是生产莎草纸的唯一国家。由于埃及气候干燥,文件不易腐烂,有的至今还能在沙漠里找到。近 100 年来发现的莎草纸中有前 2700~公元 900 年用十几种文字书写的文件,其中有希腊文、阿拉伯文、埃及文、科普特文、拉丁文、阿拉米文和希伯来文等。埃及是我们今天了解的记载最丰富的古代文明,这要归功于莎草纸,它不仅传下来了埃及文明本身,而且保持了其他文明。传播文明不能靠口口相传,所以作为介质的纸就成为文明传播过程中重要的媒介。因为埃及的莎草纸有着上述的特点,它很容易就扮演了埃及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角色。就像[[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一样,埃及的造纸术在早期文明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正是埃及文明能够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条件。 4.军事上的原因 古埃及时期由于地理上的封闭,埃及与外界交往不便,受到敌国入侵也很少,但是随着人类文明交往的范围的扩大,埃及也开始受到了外敌的威胁。喜克索斯人就在埃及建立过15、16王朝,统治过大半个埃及。即便是当周围国家较为弱小时埃及也会必不可免的去入侵其他国家。在埃及与外界的军事对抗交往中,敌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当然要了解和研究埃及的社会文化情况。双方发生的战争也不断的有各自的俘虏,而俘虏也会带去埃及文明的许多影响。而如果是埃及入侵了别国更是自然的把自己的文化主动地向那里传播,来消除当地文化,同化被入侵过的人民。在这样的情况下埃及的文明自然随着军事活动向外传播。 5.交通上的原因 古埃及文化和思想是通过腓尼基人传遍东地中海沿岸各国和岛屿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影响显而易见。要是没有腓尼基人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以及向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气。那么埃及文明的影响自然会大打折扣,会被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也不会对西方文明留下烙印。 == 金字塔 ==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最为集中。吉萨南郊8公里处利比亚沙漠中的3座尤为著名,称吉萨金字塔。其中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最大,建于公元前二十七世纪,高146.5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底边各长230米,由230万块重约2.5吨的大石块叠成,占地53,900平方米。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及各种贵重装饰品。全部工程历时30余年。塔东南有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哈佛啦国王的陵墓前)。 埃及[[胡夫金字塔]](规模最为庞大)最有名,是法老(古埃及的国王)的陵墓。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文字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返回「
古埃及文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