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3.159.4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台湾三颗针 的原始碼
←
台湾三颗针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medical}}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台湾三颗针'''<br><img src="https://image.dayi.org.cn/public/uploads/20180615/dea381770de561d385cd6b01d15bd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295"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3918 圖片來自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small> |} '''台湾三颗针''',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台湾小檗BerberiskawakamiiHayata的根或叶。分布于台湾。具有清热燥湿,泻火之功效。用于湿热腹泻,痢疾,口疮,疮疡肿毒。叶并有解热作用。<ref> [https://www.dayi.org.cn/cmedical/303918 台湾三颗针]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ref>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台湾三颗针</br> 汉语拼音:Tái Wān Sān Kē Zhēn</br> 别名:川上氏小檗、黑实檗木</br> 性味:味苦,性寒</br> 功能:清热燥湿,泻火</br> 主治:用于湿热腹泻,痢疾,口疮,疮疡肿毒。叶并有解热作用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台湾三颗针 拼音名:Tái Wān Sān Kē Zhēn 别名: 川上氏小檗、黑实檗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kawakamii Hayata ===来源===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台湾小檗的根或叶。 ===采收和储藏=== 秋季采根,除去须根,洗净,切段,晒干。春、夏采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3500m的山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国的[[台湾]]。 ===原形态=== [[台湾小檗]],常绿灌木,高1-2m。茎直立,多分枝,枝条浅黄色,有深槽及疣状突起,刺3分叉,长1-3cm。叶数片簇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通常长3-3.5(-6)cm,宽1-2.7cm,先端刺尖,基部楔形,边缘有4-7个刺状细锯齿,刺长1-2mm,齿锯3-6mm,两面网脉开展。花10-15朵簇生于叶脉,花梗长5-12mm;萼片6,排成2烨,均为披针形,先端渐尖;花瓣6,矩圆形,长4.5mm,先端微凹,基部有1对腺体;雄蕊6,花药截形;子房上位,内含胚珠2-3个。浆果长圆形或近圆形,长约6mm,直径4.5mm,有宿存花柱,果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性状=== *性状鉴别,根圆柱形,有分枝,稍扭曲,直径0.2-1.3cm。表面灰棕色,较粗糙,具明显纵皱纹。质硬略脆,较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横切面可见明显的放射状射线,皮部较窄,棕色或棕黄色,木部占大部分,黄色。气微,味苦。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类圆形,边缘常有2至多个凹陷。木栓细胞数得天独厚,壁微木化。皮层5-6列薄壁细胞,与韧皮部的界取不甚明显。皮层和韧皮部散有黄色的纤维及石细胞,单个或数个成束,纤维束纤维数可达10余个,主要存在于凹陷处内侧。韧皮射线细胞含草酸钙方晶,近形成层入尤多。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大部分,细胞壁均木化;木射线宽1-11列细胞,偶含草酸钙方晶。木射线及木薄壁细胞含大量淀粉粒。 粉末特征:棕黄色。1.韧皮纤维黄色,多梭形,末端稍钝圆,直径12-52μm,长113-296μm,壁厚,木化,孔沟明显,部分呈石细胞状。2.木纤维多碎断,直径18-29μm,壁较薄,斜纹孔明显。3.石细胞黄色,类方形、类圆形及类长方形,直径24-62μm,壁厚,孔沟明显。4.草酸钙方晶方形及长方形,直径24-27μm,多存在韧皮射线细胞中。5.导管主为具缘纹孔导管,直径12-72μm。6.木栓细胞多角形,壁微木化。 ===化学成分=== 根含小檗碱(berberine),掌叶防已碱(palmat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小檗胺(berbamine),异粉防已碱(isotetrandrine)及木兰花碱(magnoflorine)。 ===鉴别===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少许于载玻片上,滴加5%盐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可见大量黄色针状、针簇状及杆状结晶析出。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主湿热腹泻;痢疾;口疮;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ref> [https://www.zysj.com.cn/zhongyaocai/taiwansankezhen/index.html 台湾三颗针]中医世家 </ref> ===摘录=== 《[[中华本草]]》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 [[category: 410 醫藥總論]] [[category: 414 中藥学]] [[Category:418 藥學;藥理學;治療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edic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Hatnot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台湾三颗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