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9.24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叶用甜菜(藜科甜菜属植物) 的原始碼
←
叶用甜菜(藜科甜菜属植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叶用甜菜(藜科甜菜属植物)'''(学名Beta vulgaris L. var. ciclaL.),又名牛皮菜、莙荙菜等。是藜科甜菜属甜菜栽培种的一个变种,为二年生草本饲用作物。 叶用甜菜直根粗壮,[[圆锥形]]。短缩茎上着生大量叶片和侧芽。叶片簇生,长达40厘米,光滑无毛,茎高约1米,穗状花序,花小、簇生,排列成椭圆形,果实聚合成球状,称种球。内有种子1-4粒,种球千粒重为14.6克。其原产于欧洲南部,后引入中国。在华南、华北、西南等地均有种植。叶用甜菜喜温和气候,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抗寒性强。幼苗能在-3至-5摄氏度下存活, 还能忍受短期-10摄氏度。在南方,播种当年9-11月和第二年3-5月生长较快,能收获8-10次。北方在6-7月生长较快,可收获45次。叶用甜菜富合维生素A、维生素C、钙等,因较多草酸,不宜饲喂过多,以免影响钙的吸收。幼苗期可作蔬菜食用<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516689990 你知道中国的甜菜是从哪里来的吗?]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ecdee75eae1b309f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物种起源 == 据L.Freseltol(1996)报道,叶用甜菜可能是栽培甜菜中最早的一种甜菜类型,是从近东的滨海甜菜muaritina中分离筛选出来的。然后传入欧洲、北非、中国、印度以及其它国家。但有的学者报道在大约4000年前,在美索布达米亚,第一个叶用甜菜原始类型已被栽培,尽管有关叶用甜菜起源年限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叶用甜菜是甜菜作物中栽培最早的。董忱(1984)引用《太平环宇》中的有关记载,中国的叶用甜菜是在大约公元前5世纪由阿拉拍人从波斯传入的,距今已有2500年左右的历史,比原来的说法向前推进1000年 == 主要价值 == 研究价值 近几年来初步调查,发现其中存在不同的生态类型和抗褐斑病品种,含有丰富的遗传基因,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研究潜力,是不可多得的一种甜菜遗传资源。 食用价值 叶用甜菜叶柄的颜色分红色、绿色、白色3种。即可观赏又可食用。每百克叶用甜菜含粗蛋白1.38g,纤维素 2.87g,胡萝卜素2.14mg,钾164mg,钙76.0mg。此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铁、锶、锌、硒等元素。 叶用甜菜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行痰止血的作用。可补中下气,理脾气,去头风,利五脏。其含有大量维生素,被人体吸收后,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防病抗感染。流感病毒流行之时,食此菜有预防作用;叶用甜菜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增进消化功能,利于大便的排泻,具有宽肠通便作用;叶用甜菜为碱性蔬菜,可纠正体内酸性环境,有利于体内酸碱平衡。其还含有大量微量元素,有利于水电解质紊乱的纠正,具有利尿、止痢作用,还有一定的营养强壮作用,能稳定和调节妇女内分泌功能。 叶供蔬菜用,小株幼苗可以当菠菜食用,可以生食、炒食、焯后凉拌、煮食、做汤或做馅等;大株叶片可将叶肉、叶柄分开来食,可煮食、凉拌炒食、做汤或做馅等。 == 形态特征 == 叶用甜菜根系发达长圆锥状,侧根发达。营养生长时期茎短缩,生殖生长时期抽生花茎。叶卵圆或长卵圆形,肥厚,表面皱缩或平展,有光泽,呈绿色或紫红色。叶柄发达,宽短肥厚或窄长肥圆。果实为聚合果,含2-3粒种子,种子肾形,棕红色。 == 生长习性 == 叶用甜菜适应性强,喜冷凉湿润,耐高温、[[低温]],耐肥,耐盐碱。其发芽适温为 18-25℃,日均气温14-16℃时生长较好。低温、长日照促进花芽分化。土壤的pH值以中性或弱碱性为好。 == 分布范围 == 叶用甜菜主要分布于土耳其、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在中国中部的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南地区都有广泛的分布,南方栽培较多。 == 繁殖栽培 == 栽培方法 气候条件 叶用甜菜喜冷凉润湿的气候条件,但适应性较强,耐高温也耐低温。栽培季节分为春、秋两季,而以秋季栽培为主。春播2~4月可陆续播种,以采收幼苗为主;秋播9~12月播种,11月至翌年5月采收,一般剥叶采收。另外,也可利用甜菜耐热力强的特点,在6月播种,8~9月采收供应。 播种育苗 以幼苗供食者撒播,分期剥叶采收者条播或育苗移栽。条播行距25~30厘米,间苗后株距2025厘米,育苗移栽定植株行距25厘米×35厘米。HG菜的种子是植物学上的球果,果皮革质,皮厚不易吸水发芽,播种前要将聚合果搓散,以免出苗不匀,然后浸种10~12小时,播后覆土,炎夏还需覆草保湿,以利发芽。育苗每667平方米(1亩)需种子1.5~2.0千克,约可定植0.6公顷。苗龄30天左右。 叶用甜菜种子先浸泡12h,以去除果皮上的发芽抑制物,有利于种子吸水。用小铲挖坑,坑间距15cm见方,每坑内放入浸泡好的种子3-5粒。若能区分开种子代表不同的叶柄颜色,最好不同颜色叶柄的种子相间隔播种,出苗后有利于观赏。播后覆土,置于20-25℃条件下促进出苗。 叶用甜菜喜冷凉润湿的气候条件,但适应性较强,耐高温也耐低温。栽培季节分为春、秋两季,而以秋季栽培为主。春播2~4月可陆续播种,以采收幼苗为主;秋播9~12月播种,11月至翌年5月采收,一般剥叶采收。另外,也可利用甜菜耐热力强的特点,在6月播种,8~9月采收供应。 间苗 叶用甜菜出苗后降低温度至20-22℃,苗子具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去除生长势弱的苗子,间苗后浇1次小水。3-4片真叶时第二次间苗,间苗后结合浇水施一点尿素,或浇营养液,间出的苗子可移栽至别的容器。植株长到6-7片叶时可采收外层叶,每次采收完毕均在伤口干后进行浇水施肥。多数情况下10天采收1次。水分的管理以见干见湿为宜,不要使土壤过干,以免影响品质。 采收 采收幼苗者播种后50~60天或定植后30~40天开始采收;剥叶采收者定植后40~60天,待有6~7片大叶时开始采收,一般每10天左右剥叶一次,每次剥叶3~4片,留3~4片大叶。 叶用甜菜耐肥,耐碱,每次采收后要结合灌水施以较浓厚的速效氮肥一次。勤采轻采和施足追肥,不断促进新叶的生长是丰产的关键。采收到中后期,应在收后及时中耕培土,以促进新根发生,防止倒伏。每667平方米(1亩)的产量,采收幼苗者1500~2000千克,剥叶采收者5000千克以上。初次采收,要注意不要整株拿起,以免影响日后的采收。若全株食用,可待植株具有8-10片叶时全株采收。 == 病虫防治 == [白粉病] 主要受害部位为叶片、[[叶柄]]。发病初期形成白色小粉点,后来扩大成连片的病斑,叶片干枯,后期白粉斑呈灰白色,上散生小黑点。此病害在高温高湿与干旱交替时易发生。 发病初期用40%多硫胶悬剂600倍液,或3%农抗120水剂150倍液,或无毒高脂膜200倍液喷雾,6-8天1次,连喷2-3次。 == 种类介绍 == 瑞典博物学家林奈(Linuaeus,1767)在《[[植物种志]]》一书中,按照双名法原则,将甜菜定名为Betaoulgaris,并将其分为野生种及栽培种。野生种名为Betamaritima,栽培种分为Betavulgaris及Betacicla,这是最早关于甜菜的分类提法,Betacica主要指叶用甜菜。Krasochkin(1959)及Helm(1957)提出了叶用甜菜(Swisschards)典型的鉴定特征t0,Helm还将Swisschards分为Provaroul.garis(叶用)及Provarflavesces(叶柄用)二种,但在实践中,很难将这二种区别开,由于农民的长期选择,生态条件的差别,叶用甜菜的叶片、叶柄类型、颜色及日照反应及春化条件都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要比较清楚地区分叶用甜菜的不同类型还比较困难。据W.Iange等(1996)最近报道,在国际Beta属遗传资源研讨会上,对叶用甜菜分类的意见是:叶用甜菜属于Beta种群(Section)中的BetavulgarisL.种,栽培甜菜亚种Subspvulgaris中的叶用甜菜组(Group)。它与糖用甜菜同属于栽培甜菜亚种,两者亲缘关系比较近,易于进行杂交。 通过几年的调查研究,以及归纳整理的中国饲料品种目录和中国蔬菜品种目录,根据形态调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孙以楚(1990)把中国现有叶用甜菜初步分为5种类型:泊色叶用甜菜、绿色叶用甜菜“四季”叶用甜菜、卷叶叶用甜菜和红色叶用甜菜。叶用甜菜为本属植物甜菜(菾菜)的变种。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叶用甜菜(藜科甜菜属植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