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9.88.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同济大学校史馆 的原始碼
←
同济大学校史馆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同济大学校史馆.jpeg|有框|右|<big>同济大学校史馆</big>[https://gtjuh.tongji.edu.cn/_upload/article/images/18/90/5a7b57a449eca9173dbb9c2574b4/3ddbe13e-adbb-48e0-807c-42cc9e93d2f9.jpg 原图链接][https://gtjuh.tongji.edu.cn/ 来自 同济大学校史馆网 的图片]]] '''同济大学校史馆'''建筑面积1395平方米,地上3层,[[建筑]]高度13.76米,于2007年5月——同济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建成并投入使用<ref>[http://news.sohu.com/20070513/n249987848.shtml 同济大学校史馆开馆],搜狐,2007-05-13 </ref>。 ==项目概述== 校史馆的建造旨在向全校师生、校友和[[社会]]提供一个展示同济风雨同舟百年历史及严谨求实办学传统的平台,展现其厚重辉煌的过去,桃李芬芳的今天和光明灿烂的未来。 ==总体布局== 同济大学校史馆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同济大学本部校区东北部,是校区建筑沿四平路城市界面的节点之一。其与百米高层综合楼、设计院办公楼、[[教学]]北楼、行政楼共同围合近4000平方米的绿化景观广场。广场下地下车库与综合楼地下室连为一体,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校史馆位于广场北侧,作为校区北大道视觉对景,与由北大道串联起的三好坞(校内公园)、文远楼及其南草坪、教学北楼及其北侧绿带等,构成空间有序、生机盎然的生态型校园[[环境]]。 ==设计构思== 同济大学校史馆[[设计]]秉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原则,充分融合区位环境、建筑功能、[[交通]]流线等要素<ref>[https://www.sohu.com/a/106199844_447384 上海最好的服装设计学院 ],搜狐,2016-07-16 </ref>。根据建设规模和广场视线分析,建筑主体呈长方形,层顶为黑色陶瓦四坡顶,坡度30°。外墙实体墙面以青砖包裹,以传统的建筑语汇营造庄重、朴实的历史氛围;从校园总体流线分析,为迎合来自西南向(东大道)的校史馆主要参观人流,在主体中部嵌入呈60°夹角斜交[[玻璃]]体和横贯中部的带状采光廊,界定主入口方向和内部交通节点。简单的形体处理使晶莹通透的玻璃体成为视觉焦点,强调主入口的识别性,增添建筑主体的飘逸感与时代感。传统与现代建筑语汇对立统一,和谐共处,体现稳健而不失灵动、庄重而不乏个性的建筑性格。建筑材质、色彩和立面细部刻画延续同一理念。竖向凸体和条窗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屋顶]]1.5米挑檐端庄典雅;竖明横隐的玻璃体竖向构件错落有致,与之呼应。12mm和18mm两种厚度的定制毛面砖勾勒墙体横向线条,光影交错,时隐时现。竖向条窗窗槛墙石材拼贴,以校史馆屋顶平面投影为原型,简化为主题[[装饰]][[图案]],赋矛建筑深厚的内涵。 ==内部空间== 馆内主要内容包括入口门厅、位于各层的8个展厅及辅助设施,三层设部分管理办公室。以小型规模的展馆承载百年同济的历史,同济大学校史馆展示流线的组织力求简明、紧凑。以设置于带状采光廊的通透观光[[电梯]]为枢纽,两端的步行楼梯为辅助,从首层门厅起呈逆时针方各形成串联8个展厅的常规参观流线。玻璃体、采光廊、空中连廊等活跃元素构成趣味空间,提供观众间歇休憩场所和至各展厅和门厅的便捷交通。 室内地坪选用仿石地砖和仿古木地板相间,墙体延续室外毛面砖贴面做法,天花采用便于布展的规则透空[[钢构]]格栅,营造平和、恬静、舒适的展示[[空间]]。 ==视频== ===<center> 同济大学校史馆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跟着耿老师曲老师一起了解同济大学校史馆</center> <center>{{#iDisplay:n3017jz6gew|560|390|qq}}</center> <center>济人济事 | 同济大学精美校史沙画视频</center> <center>{{#iDisplay:t0128912lg3|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26 公共建築]]
返回「
同济大学校史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