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22.79.17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吴国盛 的原始碼
←
吴国盛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吴国盛0001.jpg|缩略图|right|'''吴国盛'''[http://y0.ifengimg.com/news_spider/dci_2013/10/74ea201b77750dfba23603b48239b040.jpg 原图链接][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10/24/30602048_0.shtml 来自360网]]] '''吴国盛''' 男,1964年9月5日生于[[湖北]][[广济]](武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第七、八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ref>[http://www.dhs.tsinghua.edu.cn/2017/06/26/669/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师介绍 2017年6月26日</ref> ==个人简历==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3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攻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导师[[黄耀枢]]教授,1986年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6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 1997年被破格晋升,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 1995年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毕业并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9年4月9日离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 1999年12月被批准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 2000-2009年担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 2001-2005年出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中心主任。 2001年起担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 2004-2015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 [[File:吴国盛10.jpg|缩略图|right|'''吴国盛'''[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18/571bbfcab118451ea0f1dba150254311_th.jpeg 原图链接][http://mt.sohu.com/20161118/n473568796.shtml 来自360网]]] 2006年起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2007年起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史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0-2016年担任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9月1日离开北京大学,进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任长聘教授。 2017年6月担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ref>[http://www.people.com.cn/GB/14738/27939/27984/1895869.html 吴国盛教授个人简介]人民网</ref> ==出版书籍== *1.《自然的观念》,译著(与柯映红合作),[[华夏出版社]]1990年出版,145千字 *2.《自然本体化之误》,专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年出版,128千字 *3.《希腊空间概念的发展》,专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90千字 *4.《[[自然哲学]]》(第1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290千字 *5.《科学思想文库》,主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共5种 *6.《科学的历程》,专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出版,728千字 *7.《[[时间的观念]]》,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180千字 *8.《自然的退隐》,专著,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120千字 *9.《自然哲学》(第2辑),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440千字 *10.《绿色经典文库》,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2000年出版,共16种 *11.《追思自然》,个人文集,辽海出版社1998年出版,300千字 *12.《现代化之忧思》,个人文集,[[三联书店]]1999年出版,130千字 *13.《自由的科学》,个人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189千字 *14.《科学的历程》(第二版),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925千字 *15.《北京大学科技哲学丛书》第1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共5种 *16.《[[哥白尼革命]]》,译著(与张东林、李立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259千字 *17.《让科学回归人文》,专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207千字 *18.《反思科学》,演讲集,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出版,110千字 *19.《大学科学读本》,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500千字 *20.《社会转型中的应用伦理》,主编,华夏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361千字 *21.《科学与社会》,译著(校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22.《自然的观念》,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166千字 *23.《时间的观念》(第二版),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200千字 *24.《寂静的春天》,评点,科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25.《技术哲学经典读本》,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800千字 *26.《技术哲学讲演录》,演讲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161千字 *27.《希腊空间概念》,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165千字 38.《什么是科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240千字 *28.《吴国盛科学博物馆图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29.《由史入思--从科学思想史到现象学科技哲学》,2018年4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460千字<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fdc0620102xebn.html 《由史入思》出版]吴国盛的博客(2018-05-17 16:12:21)</ref> *30.《科学的历程》第四版,2018年8月,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fdc0620102xo0n.html 《科学的历程》第四版出版]吴国盛的博客(2018-08-17 17:55:26)</ref> *31.《科学史笔记》出版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9年8月 ISBN:978-7-218-13749-0<ref>[http://blog.sina.com.cn/wugshpku 《科学史笔记》出版] (2019-09-22 12:54)吴国盛的博客</ref> ==所获成就== ===个人成就=== *1. 1998年获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 2002年获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 *3. 2004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著作奖项=== *1. 1996年,"希腊人的空间概念"(《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颁发的"自然辩证法青年成果奖"(1996年5月)。 *2. 1996年,"重建自然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第2期)获"《自然辩证法研究》创刊10周年优秀论文奖"(1996年5月)。 *3. 1996年、1997年,《科学的历程》(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获96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997),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1997)。 *4. 1999年,《时间的观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二等奖(1999年)。 *5. 2001年博士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6. 2008年,《时间的观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7. 2009年,《科学的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获"200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ref>[http://www.dhs.tsinghua.edu.cn/2017/06/26/669/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师介绍 2017年6月26日</ref> ===教学奖项=== 2005年,"哲学本科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北京大学)"获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获奖者吴国盛、叶朗、赵敦华、丰子义、胡军。同年,《[[科学通史]]》被评为北京大学精品课程,获奖者吴国盛。 2010年,《科学通史》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获奖者吴国盛。<ref>[http://www.people.com.cn/GB/14738/27939/27984/1895869.html 吴国盛教授个人简介]人民网</ref> [[File:吴国盛2.jpg|缩略图|right|'''吴国盛'''[https://p5.ssl.qhimgs1.com/sdr/400__/t01b0d72f7defac661f.jpg 原图链接][http://mt.sohu.com/20161118/n473568796.shtml 来自360网]]] ==评价== ===潜心读书、追求学术=== 1964年9月5日,吴国盛出生于湖北省武穴市(原广济县)的一个农村家庭,鄂中地区良好的文教传统培养了他旺盛的求知欲。在身为教师的父亲的影响下,年仅5岁的吴国盛开始了自己的校园生活。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吴国盛小学、中学一步步读下来,成绩始终位居年级前列。其实,吴国盛当时比较喜欢的是文科专业。但是,按照当时的流行观念:最好的学生要选理科,最好的理科要数物理,于是,年仅15岁的吴国盛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了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并以全县理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顺利录取。 进入北京大学后,吴国盛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其实并不是纯粹的物理学问题,而是理论物理学中一些带有思辨性质的基本命题,于是勤于思考的他转入了科学史及科学哲学相关领域的学习--而这其实就已经逐渐进入了哲学的范畴。在强烈的学习兴趣的引导下,4年本科之后他顺利考取了北京大学哲学系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的数学哲学家[[黄耀枢]]先生,从此把自己对哲学的业余爱好变成了一生的学术追求。 ===为求学术、守清贫甘坐冷板凳=== 1986年,年仅22岁的吴国盛硕士毕业了,当时的他面临着多种选择:出国、从政、做学术,等等。最终,他选择了学术作为他一生的志业,进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工作,开始了长达13年的社科院的科研与学习生涯。 那个时候的吴国盛虽然年轻,却一心一意要做一个在学术方面有所造诣的学者。为求学术上的发展,他摒弃了外界所有的诱惑,在清贫的日子里坚守着科研的冷板凳。 经过许多个日夜的苦读、思考、探索、求证,1996年5月,他的名为《希腊人的空间概念》与《重建自然哲学》的两篇论文相继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评为"自然辩证法青年成果奖"与"《自然辩证法研究》创刊10周年优秀论文奖"。他的著作《科学的历程》也在1996年、1997年先后被中宣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等权威部门评为"五个一工程"著作奖、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首届胡绳学术奖,并在1999年被科技部、中科院、全国科协评为"科学家推荐的20世纪百部科普佳作",列入了新华书店总店《全国新书目》的"新中国50年百部名著"。 1997年,他的著作《自然的退隐》再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8年,他主编的丛书《绿色经典文库》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局的"年度吉林省长白山优秀图书奖"。1999年其著作《时间的观念》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二等)"。除此之外,1998年他还获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厚积薄发、攀登高峰=== "学然后知不足",在社科院潜心研究学问的过程中,吴国盛渐渐感觉到自己学养的不足。为了在学术上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在自己从事的科学思想史与哲学史之间建立起有益的链接,于是,在繁忙的科研之余,1995年,他报考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西方哲学的博士研究生,并被顺利录取,师从哲学系著名博士生导师、哲学大师叶秀山先生。 吴国盛当时属于在职读书,一方面要忙于哲学所的科研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完成研究生院规定的学位课程,每天都要来回奔波于研究生院和哲学所之间,紧张辛苦忙碌,但是他都坚持下来了。在博士一年级时学习学校要求必修二外,于是他就选择了德语。零基础开始,学习很紧张。但是他坚持只用一年左右就啃下来了。这一年的德语学习为他将来进一步的学术和科研工作打下了极好的德文基础。1997年,尚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吴国盛被社科院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成为当时这所学术研究机构中最年轻的研究员,那一年他仅33岁。对此他笑称,这都是研究生院的严格要求给学生带来的丰厚收获。 ===葆守热情、成名不欲人知=== 当年的吴国盛已经算是颇负盛名。然而,在提起这些事情的时候,他却表现得十分轻描淡写,更不大愿意被人称为是"天才式的成功"。在他心里,他更愿意把自己的人生表达为一种单纯的学者生活--终其一生不断地读书、思考、交流、写作。在他看来,这些其实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在社科院那样安静的科研环境里,在13年的工作积累中,如果不做出一些像样的东西,那反倒是有问题的。如果一定要问究竟是什么在这里面起主导作用的话,他更愿意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对于学术问题本身的兴趣,即学术热情。 说到葆守学术热情,吴国盛本人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这既是吴国盛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自己的承诺。在研究生院读博期间,非哲学科班出身的他,选择了从哲学史的基础开始从头学习。从古希腊到海德格尔,围绕着现代技术与人类未来的命运问题,顺着西方哲学的传统一路思考。三年磨一剑,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沿着海德格尔的"思""路"》于2001年被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之一。这是他所获得的众多奖项中最令人难以忘却的一项。但是,每每谈到这里,他总是将其归功于恩师叶秀山先生的教导有方,同时又很谦虚地表示自己的那篇论文其实并不是大家说得那么完美,只是自己学术道路上一次并不算成功的探索和思考而已。其实,所谓"严师出高徒",正是在叶先生的严格要求下,吴国盛养成了对于自己的学术作品严格要求的严谨作风。不仅是对于自己的这篇博士学位论文,对于自己当年的成名之作--《科学的历程》一书,他也是一再修正,其第二版于2002年获得了《科学时报》社举办的"科学时报读书杯"最佳科普图书奖。而他自己,也由于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于1999年被母校北京大学聘请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0年又担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2001年出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200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再回母校,授业解惑=== 回到了北大,吴国盛笑谈自己不再有当年的创作热情,开始转型为一个"教书匠"。不过我们可以看到,正如金子到了哪里都会发光,一个对于自己事业有热忱、有执著信念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会十分出色。 2002年,吴国盛被教育部授予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其实,从1999年开始,他就在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中频繁出现,就环境保护、科学的未来与人类的命运等问题与学界及社会各界展开了卓有成效的讨论,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科学革命"与"技术理性"两大专题上形成了自己新的学术思路。 另外,在学术研究方面,除在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思想史四个方向努力外,他还致力于"科学技术哲学"的学科建设,在"科学革命"和"技术理性"两大专题上积累文献、开拓思路。在大众写作方面,他力求沟通科学与人文,传播绿色观念,反思现代现象,持守科技时代思的可能性。 ==视频== '''北大哲学系教授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和哲学反思》下'''<br> {{#ev:youku|XMzQ5NDIyNDk2|alignment=left}} ==参考资料== [[Category:教授]]
返回「
吴国盛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