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1.237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啧 的原始碼
←
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啧 </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2.baidu.com/it/u=170126653,914314633&fm=253&fmt=auto&app=138&f=JPEG?w=500&h=500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95%A7&step_word=&hs=0&pn=8&spn=0&di=7214885350303334401&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722005672%2C2668729021&os=1774412641%2C3362749240&simid=1722005672%2C2668729021&adpicid=0&lpn=0&ln=1056&fr=&fmq=168264901435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d6ca7bcb0a46f21fbe09610dd76f7c600c3387440010&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c%25lc%25A0AzdH3F9mbmddb&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2LDMsMSw0LDUsMiw3LDgsOQ%3D%3D 来自网络的图片]</small> |- |- | align= light| |} 啧(读zé)是汉字通用[[规范]]二级字。 此字最初见于《说文》小篆文字中。 本义是争辩,后也用啧做象声词,咂嘴声和鸟鸣声也用啧来表示。 ==基本信息== 中文名;啧 拼 音;zé 繁 体;嘖 部 首;口 五 笔;kgmy(86版) 仓 颉;rqmo 郑 码;jclo 笔 顺;25111212534 字 级;二级字(编号4811)平水韵入声十一陌笔画数11 结 构;左右结构 四 角;65082统一码基本区 U+5567注音字母ㄗㄜˊ “啧”字最初见于东汉《说文》小篆文字(图1)。发展到汉代文字(图2)阶段时,其右半部分变成了“责”,之后,发展到现代汉语阶段,由于其繁体字笔画过于繁复,简化作“啧”。 “啧”是形声字,“啧”是由“口”和“责”组成。“口”用作形旁,“责(zé)”作声旁。其形体像张开的口,表示开口争辩;责表争辩时互相责备、斥责。本义是大呼,两个人及以上相互大呼,引申为争辩的样子;看到什么惊讶的事情,发出多个“zé”的声音,从而又引申为叹词,表示赞叹。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士革切 大呼也。从口责声。謮,啧或从言。 ==说文解字注== 大呼也。呼当作嘑。广韵:㗲啧、叫也。左传定四年:啧有烦言。 从口责声。士革切。十六部。 啧或从言。百官公卿表:典客、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应劭曰:郊庙行礼謮九宾,鸿声胪传之也。今汉书譌赞。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唐韵》《集韵》𠀤士革切。音赜。《说文》:大呼也。《广韵》:㗲啧,叫也。 又与赜通。《左传·定四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洽也。注:啧,至也。疏:《易》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谓见其至深之处,赜亦深之义也。谓至于会时有烦乱忿争之言,无才辨者莫之能治也。 又《管子·桓公问》:名曰啧室之议。注:谓议论者言语讙啧。《荀子·君道篇》:斗斛敦槩者,所以为啧也。 又《广韵》《集韵》《韵会》𠀤侧革切。音责。《广韵》:大呼声。 又《集韵》:啧啧,鸣也。《尔雅·释鸟》:宵鳸啧啧。《释文》:啧,庄革反。 又《韵会》:争言貌。《左传·定四年》《释文》:啧,士责反。一音责。《广韵》:或作謮。<ref>[https://hanyu.baidu.com/zici/s?from=aladdin&query=%E5%95%A7&srcid=51368&wd=%E5%95%A7 啧], 360国学 ,</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返回「
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