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2.130.2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图穷匕见(汉语成语) 的原始碼
←
图穷匕见(汉语成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汉语成语'''<br><img src="http://www.xuexili.com/uploads/allimg/2307/13-230F61G455649.pn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www.xuexili.com/chengyu/45963.html 圖片來自 学习力]</small> |} === 图穷匕见[tú qióng bǐ xiàn] === '''图穷匕见(拼音:tú qióng bǐ xiàn)'''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策·燕策三》,《史记·刺客列传》也记录有同样的故事。 《战国策·燕策三》载:战国时,荆轲奉燕国太子丹之命行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预先把匕首卷在图里,到了秦王座前,慢慢把地图展开,最后露出匕首。后人就用“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阶段,终于露出了真相或来意(穷:尽;见:同“现”,显露)。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也作“图穷匕首见”。 ==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图穷匕见'''<b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654f9e6e6a139973.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upimg.baike.so.com/doc/4357535-4562980.html 圖片來自 360百科]</small> |} * 中文名:图穷匕见 * 拼 音:tú qióng bǐ xiàn * 注音字母:ㄊㄨˊ ㄑㄩㄥˊ ㄅㄧˇ ㄒㄧㄢˋ * 出 处:《战国策·燕策三》 == 成语出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又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秦王谓轲曰:‘取武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后来“图穷而匕首见”简化为成语“图穷匕见”或“图穷匕首见”。 == 成语故事 == 秦王嬴政在进行并吞六国的统一战争中,先灭掉了[[韩国]]和赵国,接着就直捣燕国。为挽救国家的危亡,燕太子丹经过周密的谋划,派出[[刺客]]荆轲,带着从秦国叛逃来燕国的将军樊於(wū)期的脑袋和一卷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东南)的地图,来到[[秦国]],假借献上秦王的仇人的人头和割地求和的地图,而暗暗地把一把匕首藏在用布帛做成的地图卷里,企图伺机逼迫秦王改变其进攻邻国的政策,退还侵占的别国的土地;如果不答应,就杀死秦王。 临出发那天,太子丹又给荆轲找来一个叫秦舞阳的人做帮手。荆轲走到易水河边,在跟他送行的人[[告别]]时,他对着天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就[[慷慨悲壮]]地唱起歌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就拉着秦舞阳,蹦上了车,连头也不回,飞也似的就走了。 公元前227年,荆轲到了秦都[[咸阳]]。秦王一听说燕国的使臣送来了樊於期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心里[[十分高兴]],便穿上朝服,安排几个招待员,在[[咸阳宫]]隆重地接见荆轲。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木匣,秦舞阳捧着[[地图]]匣,一步步地走上了秦国宫殿的台阶。 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么[[威严]],不由得有些[[心惊胆战]]。秦王左右的人看见他这个样子,都很奇怪,既然是使者为什么脸变了颜色呢?荆轲[[镇定自若]],走向前去对秦王说:“他是北方粗野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秦王对他们是否[[心怀歹意]],也有点防备,就对荆轲说:“叫他退下去!你给我把地图拿来。”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拿过地图,把它献给秦王。秦王打开地图,荆轲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指给秦王看。翻到末了,卷在地图里的匕首露出来了。于是,荆轲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一见,抬起身子使劲地向后一转,那只袖子断了,连忙拔剑,可是因为心急慌忙,剑也太长,拔不出来。他只得绕着殿上的大柱子跑,荆轲紧紧地追逼着。台阶上面站着的几个文官手无寸铁;台阶下面的武士,照当时秦国的规矩没有命令不准上殿去,再说他们也被这突然的情况惊呆了。过了一会儿,几个文臣眼看情况太紧急了,便赶上去用手去打荆轲,有一个伺候秦王的医生,急忙用药袋向荆轲打去。趁这工夫,秦王终于拔出了身上的剑,一剑就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了,就举起匕首,向秦王投了过去,没有掷中秦王,打在柱子上。接着秦王又砍了荆轲几剑,秦王的卫士也赶上来把荆轲杀死了。 <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E%E7%A9%B7%E5%8C%95%E8%A7%81/1604996?fr=ge_ala 图穷匕见(汉语成语)的信息介绍]</ref> == '''成语寓意''' == '''刺杀秦王准备得妥妥帖帖,就差会见秦王献礼的最佳刺杀时机。事情如果按预料的一步步发生,那么结果便可称心如意。中途出现突变情况后,机会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刺杀行动经过扣人心弦的攻防打斗后,还是以失败告终。按照惯性思维,做一件事时,常常潜意识觉得它应该就是这样发生的,那么它到时就可这样完成了,却疏忽了多问一个万一中途出现突发情况又怎么办,考虑周详,方可镇静自如、胸有成竹地应对事情的变化。''' == 成语用法 == 成文用法:“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该成语在句中一般充当谓语、定语。也说“图穷匕首见”。 === 运用示例 === * 近代·孙中山《敬告同乡书》:“自弟有革命演说之后,彼之诈伪已无地可藏,图穷而匕首见啊。” * 现代·叶圣陶《一个青年》:“不意先生乃蓄别抱,图穷匕见,爰有所言。” == '''相关人物''' ==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燕太子丹(?-公元前226年),姬姓,名丹,燕王喜之子,战国末期燕国太子。当时秦已攻灭韩、赵等国,次将及燕。秦灭韩前夕,被送至秦国当人质,受辱后于燕王喜二十三年(前232年),回到燕国。他以暗杀秦王政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曾策划过荆轲刺秦王事件,事情败露后,燕王喜担心秦国出兵攻打燕国,便杀太子丹,将其头颅献秦军以求和。 == '''未解之谜''' == === 秦舞阳的结局 === 《史记》中没有写出图穷匕见事件中的重要人物秦舞阳的结局。《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燕国有武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忤视。"由此说明秦舞阳是个勇士,但勇士不一定都见过大事面。有很多人,在同一阶层中间可能是个勇夫,但换个场合就不一定了。"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摄。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秦舞阳是副手,但是如果他不害怕的话,可能荆轲就没有机会亲自献上地图,也就没有图穷而匕见了。勇于私斗者,必怯于公斗,秦舞阳也许只是个市井流氓,秦王或许会放过他。 小说《燕丹子》里对秦舞阳的面白进行了另一番解说--谋士田光对燕太子丹说的一段话:"然窃观太子客,无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但这并非正史。 究竟秦舞阳有没有被杀害,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ref>[https://upimg.baike.so.com/doc/4357535-4562980.html (图穷匕见)的未解之谜]360百科</ref> == 故事的真实性 == 荆轲刺秦王的记载最早见于《史记.刺客列传》中的记载。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但这其中却能发现不少漏洞:首先动机就有问题。刺秦的目的是阻止战争。可是就算刺秦成功。秦王的子孙难道不会派出军队攻打燕国吗?虽然秦国太厉害,只有派刺客下手,可他难道不知道,这样风险太大了吗?荆轲走的时候 至易水上,祭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造出那么大动静秦王难道会不知道这件事情?再说刺秦的过程。好像更是漏洞百出。绕着柱子跑。那么大的柱子,小孩子都知道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掉过头来跑,以免迎面碰见对方。可是荆轲就在那一圈一圈跑,真有些说不过去。当然,《史记》也有其局限性。司马迁的历史观基本上仍是唯心主义的,有些记载对个人的历史作用作了不适当的夸大,有关封建迷信的神异传闻未能完全剔除,宿命论的思想也时有流露。但也不能说明其中的记载全部有误。荆轲刺秦王的真实性到底有多高呢?历史学家总有一天会找到答案的。 ==参考文献== [[Category:851 中国诗]]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Category:821 中国诗论]]
返回「
图穷匕见(汉语成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