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52.14.140.10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如梦令·城上层楼叠巘 的原始碼
←
如梦令·城上层楼叠巘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如梦令·城上层楼叠巘</big> ''' |- | [[File: 如梦令·城上层楼叠巘.jpg|缩略图|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1974288928&di=97f131f1d476c4b67ce65363c12dc564&imgtype=0&src=http%3A%2F%2Finews.gtimg.com%2Fnewsapp_match%2F0%2F10645948025%2F0.jpg 原图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91030A0OXZG00 来自看点快报网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如梦令·城上层楼叠巘 作者:苏轼 |} ==原文== 如梦令·城上层楼叠巘 [宋] 苏轼 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举手揖吴云,人与暮天俱远。魂断。魂断。后夜松江月满。 <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281912.html 如梦令·城上层楼叠巘],诗词名句网</ref> ==译文== 人们朝城上望去,映人眼帘的是高耸的楼台和重叠的山峰。再朝城下望去,只见清澈的淮河水和古老的汴河水都在静静地流淌。 站在城楼上向着昊天的云间拱手致意,人与傍晚的天空一样都是这样的遥远。目送朋友离去忧伤已极,待到他日松江月满的时候,我们还共有一轮明月。 ==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原名《忆仙姿》,又名《宴桃源》。苏轼嫌其不雅,依后唐庄宗词“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更名《如梦令》。有单调、双调两体。苏轼词中用此调均为单调一体。 淮山楼:在泗州治所临淮(其故城在今江苏汴洪东南,盱眙对岸,清康熙年间被洪水淹没,陷入洪泽湖),即旧有的都梁台。 层楼:即高楼,指淮山楼。叠巘(yǎn):重叠的山峰。 清淮:清澈的淮河水。淮河为古代四渎之一,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入安徽,注入洪泽湖,下游自淮阴县与大运河会合。古汴:汴河故道有两条,这里是指隋以后汴河故道,由河南的旧郑州、开封至商邱县治南,改东南流经安徽的宿县、灵璧、泗县入淮河。现在已荒废,只有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吴云:吴地的云。这里指南方的天空。 松江:即吴淞江。太湖支流三江之一,由吴江县东流与黄浦江会合,再北上出吴淞口入海。 这首小令把咏怀古迹与登临述感结合了起来,篇幅虽短,耐人寻味。起笔“城上层楼叠巘,城下清淮古汴”二句,写泗州城的壮丽和古老。这两句从大处落墨,将泗州城一侧的壮丽风光表现无余,像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油画。“层楼”,暗点题目淮山楼,二句从高大、雄伟的背景上衬托出了淮山楼的壮观。一个“古”字,则给泗州城多少涂上了古老文明的色彩。细加品鉴,会发现“城上层楼叠巘”一句似乎有点不合逻辑:高楼、群山怎么都显现于城墙之上?其实,“层楼”、“ 叠巘”同城墙都不在一个平面上,作者所用的手法类似于“画境的平面化”(宗白华语),是作者用艺术家的眼睛和心灵观照外物,移远就近的结果,其妙处与“画栋朝飞南浦云”([[王勃]]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杜甫]]句)等古人诗句相同。 第三、四句写遥望南天时的情态以及所见的景物。“吴云”,本义是吴地的云彩,作者当时身在汴州(在今苏北境内),根本无从见到,所以这里用来借指南方的天空,而且表示作者将要去的方向,这与柳永的词《雨霖铃》用“楚天”一词表示将要南下用意相似。作者对“吴云”“举手”行礼,则是表示友好的意思。“人与暮天俱远”,是写南方天边的远景,对作者此行的目的地来说,也含有望而不见的意思,其心驰神往就意在言外了。 最后三句是虚拟,想象后夜赶到松江时的情景。“魂断”二句,按照词律的要求用了重迭的句式,也强化了主观的感情。这里的“魂断”,与[[陆游]]诗“远游无处不消魂”(《剑门道中遇微雨》)句中的“消魂”意思极为相近,有令人神往、使人眷恋之意。“魂断”为什么写两次?末句作了回答:“后夜松江月满。”“月满”是一个具有多义性的意象:一是表示时间,即当夏历的望日(十五)或“既望”(十六)月圆的时候。二是状写景物,写一轮圆月照耀中天的美景。可以想象,如此美景再加上松江与之上下辉映,这无疑是大自然的杰作,所以作者要为之倾倒、为之消魂。三是带有某种象征意义,即意味着作者对其前景乐观的展望,在这一意义上,与初唐[[杨炯]]《夜送赵纵》诗后两句“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同一机抒。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朝廷任命苏轼为杭州通判。苏轼七月离开汴京(今河南开封),十月,苏轼经过泗州。泗州是一座古城,苏轼首次经过,便稍事逗留以观览河山胜迹,后写下该词。十一月苏轼到达杭州任所。<ref>[https://so.gushiwen.org/mingju/juv_9bc8db27f6a2.aspx 如梦令·城上层楼叠巘],古诗文网</ref> ==作者简介== [[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举[[进士]],复举制科。治平中,入判登闻鼓院。熙宁中,上书反对[[王安石]]新法,迁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诗讽新法,被捕入御史狱,贬黄州团练副使、安置黄州。元祐初,授翰林学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为翰林学士承旨,旋出知颍州,徙[[扬州]]。以[[兵部尚书]]召还,改礼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哲宗亲政,出知定州。绍圣初,[[御史]]劾其讥讽先朝罪,贬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贬[[昌化]]。徽宗即位后赦还,病死于常州。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及《和陶诗》四卷等。<ref>[http://www.guoxuedashi.com/renwu/13679g/ 苏轼],国学大师网</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030 國學總論]]
返回「
如梦令·城上层楼叠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