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5.12.13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小雅·雨无正 的原始碼
←
小雅·雨无正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小雅·雨无正</big> ''' |- | [[File:W020121214333553282451.jpg|缩略图|居中|[http://news.fjnet.com/wywz/wywznr/201212/W020121214333553282451.jpg原图链接][http://pic.sogou.com/d?query=%E9%84%98%E9%A3%8E%C2%B7%E7%9B%B8%E9%BC%A0&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1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小雅·雨无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君王近侍写的讽刺周幽王昏暴、朝廷大臣自私误国的政治抒情诗。全诗七章,前二章每章十句,中二章每章八句,后三章每章六句,通篇采用了直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复杂而深厚的思想感情,少打比喻,不绕弯子,语言质朴,感情真实,颇有一种哀而怨、质而雅的艺术之美。 =='''作品原文'''== 小雅1·雨无正2 浩浩昊天3,不骏其德4。降丧饥馑5,斩伐四国6。旻天疾威7,弗虑弗图8。舍彼有罪9,既伏其辜10。若此无罪11,沦胥以铺12。 周宗既灭13,靡所止戾14。正大夫离居15,莫知我勚16。三事大夫17,莫肯夙夜18。邦君诸侯19,莫肯朝夕20。庶曰式臧21,覆出为恶22。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23。如彼行迈24,则靡所臻25。凡百君子26,各敬尔身27。胡不相畏28,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29,饥成不遂30。曾我暬御31,憯憯日瘁32。凡百君子,莫肯用讯33。听言则答34,谮言则退35。 哀哉不能言36,匪舌是出37,维躬是瘁38。哿矣能言39,巧言如流,俾躬处休40! 维曰予仕41,孔棘且殆42。云不可使43,得罪于天子44;亦云可使45,怨及朋友46。 谓尔迁于王都47。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48,无言不疾49。昔尔出居50,谁从作尔室51? =='''创作背景'''== 关于《小雅·雨无正》的诗旨,学界一直聚讼纷纭。有一种意见断它为周平王东迁以前之所作,目的在于刺周幽王。另一种意见认为此诗是东迁洛阳后痛定思痛的作品,大要在于总结历史教训,以为后来的执政者鉴戒。《毛诗序》说:“《[[雨无正]]》,大夫刺幽王也。雨,自上下也。众多如雨,而非所以为政也。”诗中说“曾我暬御,憯憯日瘁”,作者应是周幽王的近侍之臣。周幽王昏愦荒淫,朝政混乱腐败,是历史上有名的。他信用虢石父等佞臣,加重了剥削,再加地震及旱灾,使人民流离失所,灾难重重;他不用贤良,不纳言听谏,高官大臣只知明哲保身,不辅政,不建言,甚至逃离了京城;他宠爱褒姒,废除了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结果引起了申侯的极端不满。在周王朝饥馑混乱之际,申侯联合犬戎等外族势力,一举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攻陷了镐京,消灭了西周王朝。西周王畿之地,也遂为犬戎等族所侵占。姬宜臼在申、鲁、许等国的拥立下,嗣立为王,迫于无奈,由秦国护送,东迁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又由晋、郑等国的夹辅而立国。这就是东周的始君周平王。这位作者,亲身经历西周的陷落和东周的建立,看到政事荒怠、社会混乱的现实,既埋怨老天爷的“弗虑弗图”和周幽王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又埋怨那些“正大夫、三事大夫、邦君诸侯”自私自利、不勤王事并且嫉恨忠于国家、勤于王事的好人,所以自己面对离乱黑暗的政局,只有“鼠思泣血”,直陈时弊。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诗题为“雨无正”,可是,从全篇诗句中,并无“雨多”之意,也无“政多如雨”之言,因而历朝历代很多人都怀疑诗题与诗意不合。有人疑为“雨无止”;有人疑为“周无正”(正,同“政”);更有人说韩诗有《雨无极》篇,诗文比毛诗篇首多“雨无其极,伤我稼穑”二句。各执一说,莫衷一是。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此篇名《雨无正》不可考,或误,不必强论。” 全诗七章。一、二章章十句,三、四章章八句,五、六、七章章六句,共五十四句,能于参差错落中见整饬。 诗的第一章首先以无限感慨、无限忧伤的语气,埋怨天命靡常:“不骏其德”,致使丧乱、饥馑和灾难都一起降在人间。但是,真正有罪的人,依然逍遥自在,而广大无罪的人,却蒙受了无限的苦难。这里,表面是埋怨昊天,实际上是借以讽刺幽王。接着,第二章就直接揭示了残酷的现实问题:“周宗既灭,靡所止戾”。可是在这国家破灭、人民丧亡之际,一些王公大臣、公卿大夫们,逃跑的逃跑,躲避的躲避,不仅不能为扶倾救危效力,反而乘机做出各种恶劣的行径。因而,第三章作者就进一步揭示出了造成这次灾祸的根本原因:国王“辟言不信”,一天天胡作非为,不知要把国家引向何处;而“凡百君子”又“不畏于天”,反而助纣为虐,做出了一系列既不自重、又肆无忌惮的坏事。第四章,作者又以沉痛的语言指出:战祸不息,饥荒不止,国事日非,不仅百官“莫肯用讯”,国王也只能听进顺耳的话而拒绝批评,只有他这位侍御小臣在为危难当头的国事而“憯憯日瘁”了。第五章,作者再次申诉自己处境的艰难。由于国王“听言则答,谮言则退”,致使自己“哀哉不能言”,而那些能说会道之徒则口若悬河。自己“维躬是瘁”,而他们却“俾躬处休”。不是自己拙口笨舌,而是国王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行为使自己无法谏诤了。对比鲜明,感情更加深沉。因此,在第六章里,作者又进一步说明了“于仕”的困难和危殆。仕而直道,将得罪天子;仕而枉道,又见怨于朋友。左右为难,忧心如焚。最后一章,作者指出:要劝那些达官贵人迁向王朝的新都吧,他们又以“未有家室”为借口而加以拒绝,加以嫉恨,致使自己无法说话,而只有“鼠思泣血”。其实,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外地虽然没有家室,也照样纷纷逃离了。 由此可见,这是一首抒情诗。作者面对国破、世危的局面,思前想后,感愤万端。既埋怨天命靡常,又揭露国王信谗拒谏、是非不分。执事大臣或苟且偷安,或花言巧语,致使天灾人祸,一起降临人间。面对昏君乱世,他忧国忧时,苦恼悲哀,虽想要勤于国事,救危扶倾,而又处境孤危,不知所措。因此只有忧伤、悲痛,怨天尤人,无可奈何。真可谓处饥馑、危亡、离乱之世,心有救乱济世之志,而行无救乱济世之力,所以只有揭示现实真象,以发泄他满腔的忧愤罢了,其感情是深沉的、真挚的。这是时代的呐喊和哀怨,因而对读者进一步认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那个时代的思想感情,也是有意义的。 作者在抒发他那复杂而深厚的思想感情时,通篇采用了直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少打比喻,不绕弯子,语言质朴,感情真实,层层揭示,反覆咏叹,时而夹杂一些议论,颇有一种哀而怨、质而雅的艺术之美。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此时饥馑之后,群臣离散,其不去者作诗以责去者。” 明代叶秉敬《[[书肆说铃]]》:“此歇后语也。若论文字之本,则当云‘夙夜在公’‘朝夕从事’也。”(钱锺书《管锥编》引)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末更望诸臣之来共匡君失,因诘责之,使穷于辞而无所遁,乃作诗本意。” <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5802850433_159e0788100100djtf.html 诗经《国风·鄘风·相鼠》赏析],新浪新闻 2019年1月27日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小雅·雨无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