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80.19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戊辰戰爭 的原始碼
←
戊辰戰爭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戊辰战争行動路線'''<br><img src="https://g.udn.com.tw/upfiles/B_CH/charleslin9863/PSN_PHOTO/912/f_24959912_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blog.udn.com/charleslin9863/128899542 圖片來自udn]</small> |} '''戊辰战争'''(1868年-1869年,慶應4年/明治元年-明治2年)是[[日本歷史]]上在[[王政復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击败[[江户幕府]]勢力的一次[[內戰]]。1868年乃[[戊辰]]年,故有此名。<ref>[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8753 《戊辰戰爭》:新選組「一番隊組長」沖田總司短暫的一生],thenewslens,2019/12/18</ref> == 戰爭經過 == === 衝突開始 === 1867年11月9日至1868年1月3日(慶應3年12月9日),[[倒幕派]]在朝廷發起宣告將政權交歸[[天皇]]([[大政奉還]])。新政府于小御所會議上要求[[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向朝廷返還官位和領地(辭官納地)。 此事刺激了幕府,更激化了雙方的對立。[[會津藩]]、桑名藩的藩兵以謁見天皇為名从[[大坂]]向[[京都]]進軍,同時,以[[薩摩藩|薩摩]]和[[長州藩|長州]]兩藩軍隊為主力的政府軍亦重兵集結,雙方在京都南郊的鳥羽、伏見爆發武裝衝突,即[[鳥羽伏見之戰]]。薩長軍獲得壓倒性軍事勝利,倒幕派掌握了新政府的實權,并宣布大將軍德川慶喜为朝敵。 慶應4年1月6日,德川慶喜放棄[[大阪城]],由海路逃往江户。失去指揮官的幕府軍随即潰散。 === 江戶开城 === 1月31日,朝廷發布討伐德川慶喜的命令。2月3日,剝奪了慶喜的官職;9日,由[[西鄉隆盛]]擔任總參謀的東征軍以薩摩、長州等藩兵為主力,相繼從京都出發。3月12-13日,東征軍諸路接近[[江户]],决定3月15日發起總攻。幕府主戰派要求决一死戰,但幕府重臣[[勝海舟]]看到了民心向背的嚴重形勢,與薩長軍統帥西鄉隆盛談判成功,勸說德川慶喜投降。4月21日,新政府軍[[江戶開城|和平接收江户]],軟禁德川慶喜,但[[德川家]]得以延續。 此後内戰擴大到東北地方。政府軍先後平定了[[彰義隊]]、[[奥羽越列藩同盟]]、[[蝦夷共和国]]等舊幕府殘餘勢力。 === 東北列藩的抵抗 === 8月的[[會津戰爭|會津戰役]]是戊辰戰爭中的一場關鍵戰役。政府軍3000人迂迴突襲[[會津藩]]的[[若松城]],戰鬥歷經1個多月;9月22日,[[松平容保]]率會津藩開城投降。會津藩戰死3000人。戰後會津藩被遷移到[[斗南藩]](今[[青森縣]])。 === 箱馆战役 === 由前幕府海軍奉行[[榎本武揚]]在[[北海道]]所成立的[[蝦夷共和國]]政權,與明治政府軍交戰,之後幕府軍戰敗,[[土方歲三]]戰死。明治二年5月17日(陽曆1869年6月26日),榎本決定[[五稜郭]]開城投降,並於5月18日轉交給政府軍陸軍參謀[[黑田清隆]],成立一百多天的蝦夷共和國宣告结束。至此幕末內戰「戊辰戰爭」在德川幕府及其殘餘勢力的失敗、新政府軍的勝利之下告終。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戊辰戰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