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3.58.161.11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才鸿年 的原始碼
←
才鸿年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才鸿年.jpg|250px|缩略图|右|才鸿年<br>[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225/18/33989007_804415595.shtml 原图链接] ]] '''才鸿年'''(1940年1月29日-)出生于[[北京]],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简介<ref>[http://renshichu.bit.edu.cn/mxms/lyys/9796.htm 才鸿年 ],北京理工大学网 </ref>== 才鸿年主要从事先进材料技术的研究,是我国薄装甲钢、复合装甲和炮管自紧技术的创始人之一,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主战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等十多种主战武器,其成就已载入《[[当代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参加和主持了“七五”至“十三五”我国军用材料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拟制,为我国武器装备发展所需关键材料的保障做出了贡献;近十年来主持开展了军用材料体系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主编了《武器装备基本材料体系要览》和《武器装备基本材料体系要览(材料系列研究)》,为我国军用材料发展的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等科技成果奖励。 曾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国防973专家顾问组成员,现任装备发展部先进材料技术专业组组长,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员、军用材料配套专家组组长,国家新材料重大科技项目专家组成员等。兼任亚稳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冲击环境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兵工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编委。 1984年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和兵器工业功勋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 ==人物经历== 1957年9月,才鸿年考入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 1961年1月,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2年7月,本科毕业后继续在北京钢铁学院就读研究生。 1966年1月,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兵器工业52研究所,先后担任课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至1988年2月)。 1982年3月,担任兵器工业52研究所所长(至1993年1月)。 1988年1月,担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先进材料技术专业组副组长、组长。 [[File:才鸿年1.jpg|缩略图|左|[http://renshichu.bit.edu.cn/mediaDir/images/content/2017-11/20171110032504908550.jpg 原图链接] [http://renshichu.bit.edu.cn/mxms/lyys/9796.htm 图片来源 ]]] 1993年1月,担任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至1999年7月)。 1999年1月,担任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员,军工配套分委会副主任。7月,担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7月,担任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1月,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至2008年1月)。 2007年1月,担任总装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国防973)专家顾问组成员 。 2009年1月,担任中国兵工学会副理事长。 2016年10月18日,受聘为电子科技大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才鸿年长期从事军用新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了焊后不回火薄装甲钢和中国第一代复合装甲的研究工作,发明了中国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装甲钢,为中国复合装甲材料与结构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主持了火炮身管自紧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参加了自紧身管疲劳寿命的研究,先后创立了火炮身管液压自紧技术和高效液压自紧技术,使炮管强度提高60%-100%,并成倍提高疲劳寿命;组织了军用新材料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研究 。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10月,才鸿年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60余篇,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 。 {|class="wikitable" width=80% |- style="background:#006699; color:#fff" align=center |- |出版日期||名称 ||作者 ||出版社 |- |rowspan="1"|1984.05|| 《淬透性 测定方法和应用》|| (日)大和久重雄著;赵之昌,才鸿年译 || 北京:新时代出版社 |- |rowspan="1"|1997|| 《火炮身管自紧技术》 ||才鸿年等著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rowspan="1"|2010.01|| 《现代热处理手册》|| 才鸿年,马建平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rowspan="1"|2011.03|| 《金属材料手册》|| 才鸿年,赵宝荣主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承担项目=== 截至2016年10月,才鸿年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国防973)项目"特种材料模拟、表征与优化设计"。参与和主持了"七五"以来历次军用新材料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五年计划的编制 。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6年10月,才鸿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 {|class="wikitable" width=80% |- style="background:#006699; color:#fff" align=center |- |时间 ||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 |rowspan="1"|1988年 || 一九八六年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系统||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rowspan="1"|1982年|| 焊后不回火薄装甲钢|| 国家发明二等奖 |- ===人才培养=== 截至2016年7月,才鸿年在[[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一共培养硕士生、博士生20多名,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才鸿年培养学生情况如下 : {|class="wikitable" width=80% |- style="background:#006699; color:#fff" align=center |- |年度 名称 || 作者|| 作者学位 |- |rowspan="1"|2016 高速冲击作用下材料宏细观响应行为的跨尺度数值模拟研究 || 刘金涛 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 |- |rowspan="1"|2016 新型超高强度钢设计、力学行为及微结构分析|| 周士猛 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 |- |rowspan="1"|2016 新型钨钢复合材料的制备、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 李伟赫 北京理工大学|| 硕士 |- |rowspan="1"|2016 连续増强SiC3D/Al复合材料三维实体模型重构及动态力学性能模拟|| 王庆祥 北京理工大学|| 硕士 |- |rowspan="1"|2016 新型结构锆合金的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 聂洋洋 北京理工大学|| 硕士 |- |rowspan="1"|2015 热处理工艺对AerMet100钢微观组织及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 || 张胜男 北京理工大学|| 硕士 |- |rowspan="1"|2014 Al/Fe2O3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在推进剂中的应用 || 高坤 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 |- |rowspan="1"|2014 Ti–6Al–4V合金中绝热剪切带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对抗多次打击性能的影响|| 孙凯 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 |- |rowspan="1"|2014 C_f/SiC基体等离子喷涂耐烧蚀涂层性能与防护机理研究|| 文波 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 |- |rowspan="1"|2014 冲击加载下Ti-6Al-4V靶板失效机理研究|| 刘腾腾 北京理工大学|| 硕士 |- |rowspan="1"|2010 形变态93WNiFe合金绝热剪切现象研究|| 彭磊 北京理工大学 || 博士 |- |rowspan="1"|2009 电流、电场和电脉冲对TC6钛合金力学行为的 || 裴传虎 北京理工大学|| 硕士 |- |rowspan="1"|2009 挤压、扭转复合形变提高钨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的研究|| 刘金旭 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 |- |rowspan="1"|2008 药型罩用高密度纯钨及钨镍合金研制|| 范爱玲 北京理工大学 || 博士 |- |rowspan="1"|2008 高应变率下变形态镁合金力学行为各向异性研究 || 吴园园 北京理工大学|| 硕士 |- |rowspan="1"|2008 宽温高稳定性MLCC介质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机理研究|| 杜旻 电子科技大学|| 博士 |- |rowspan="1"|2008 TC4钛合金微观组织与绝热剪切敏感性关系研究|| 胡阳光 北京理工大学|| 硕士 |- |rowspan="1"|2008 多孔W增强Zr基大块非晶合金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薛云飞 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 |- |rowspan="1"|2007 三维连通网状SiC/Zr基非晶复合材料动态性能及变形特征研究|| 刘娜 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 |- |rowspan="1"|2007 一维加载条件下镁合金动态力学行为研究|| 彭磊 北京理工大学|| 硕士 |- |rowspan="1"|2006 粘结NdFeB永磁材料制造原理与技术|| 白书欣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博士 |- |rowspan="1"|2006 粘结相对钨合金自锐性能影响的研究|| 祝志祥 北京理工大学 || 硕士 |- |rowspan="1"|2006 结构钢成分组织与绝热剪切敏感性关系研究 || 冀建平 北京理工大学|| 博士 |- |rowspan="1"|2006 Mg-基、Zr-基大块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特征研究 || 邵长星 北京理工大学|| 硕士 |- |rowspan="1"|1995 平板结构在冲击载荷下动力响应的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 范亚夫 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 |- |rowspan="1"|1990 自紧身管残余应力稳定性的研究|| 朱秀荣 第五二研究所|| 硕士 |- == 荣誉表彰 == {|class="wikitable" width=40% |- style="background:#006699; color:#fff" align=center |- |时间|| 荣誉/表彰 |- |rowspan="1"|1984年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rowspan="1"|1991年|| 兵器工业功勋奖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 |rowspan="1"|2001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 == 社会任职 == 才鸿年曾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国防973专家顾问组成员,现任装备发展部先进材料技术专业组组长,国家国防科工局科技委委员、军用材料配套专家组组长,国家新材料重大科技项目专家组成员等。兼任亚稳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冲击环境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兵工学会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还担任多个学术期刊编委 。<ref>[http://yz.kaoyan.com/bit/daoshi/24/330323/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导介绍:才鸿年 ] ,北京理工大学考研网</ref> ==人物评价== 才鸿年是中国薄装甲钢、复合装甲和炮管自紧技术的创始人之一,为中国武器装备发展所需关键材料的保障做出了贡献,为中国军用材料发展的系列化、标准化、通用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评) 才鸿年是兵器工业系统中一位优秀的科技专家,多年来,他为中国科研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为中国兵器工业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新华网评) == 参考资料 == [[Category:科學家]] [[Category:中國人]] [[Category:教授]]
返回「
才鸿年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