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3.124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捷径(李海榮) 的原始碼
←
捷径(李海榮)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捷径'''<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3634855/pexels-photo-3634855.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捷径》'''是[[中国]]当代作家李海榮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捷径=== 我是一个滬语纪实撰稿人,自从二零零九年退休回滬定居以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微信网络上看到滬语主流平台【渺渺如烟】上推送的滬语美文,再配上渺渺老师委婉缠绵、娓娓动听的软糯吴语诵读,几十年远离故土,伶仃再品味这样正宗的乡音,感觉简直没有任何语言能够确切描绘出我当时当地的心情。 我长期从事的工作经常离不开跟文字打交道,有时细细思量:自己刚退休虽然已逾花甲,离歇还远,离走还早。退休将近十年不二不三的时光自己总得做点什么才好?于是,邂逅【渺渺如烟】平台成了我重新出发的起跑线。我先后自2019年11月17日起到2021年3月17日连续不断地在【渺渺如烟】“留言框”留言3940篇沪语文稿和滬语改写的诙谐幽默的短篇,历时整整16个月总共480天,直到2021年1月22日07:07才得以在新平台【上海言话讲起来】首秀《天伦》。 从此,更激发我对滬语的酷爱,乃至痴迷。逐渐养成基本每天撰写/朗读一篇文稿的习惯。不知不觉自己打字的速度更加快捷了;撰写的思路越来越广了,写作的冲动越来越频繁了;对日常所见所闻的事物也越来顺眼、越来有趣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心有所感,一气呵成,成稿不再像以往那样吭哧瘪肚而难产了。 就在我先后已经在滬语和普通话文学新媒体上,发表一百多篇文稿之后。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我再也不能继续做同事多次评价的那样“写写弄弄李海榮”(言下之意就是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出),决心要“自读自文”,把“饺子倒出来”。由此萌生了参加古美街道的【朗诵】小组,无奈新冠疫情肆虐上海,整个街道文艺组织都处在停顿状态。既然去意已决,街道不行,我就干脆[[参加]]【上海市朗诵协会】吧。也是“苍天不负苦心人”,在【上海市朗诵协会】领导严格考核下,经过自己不懈努力,终于被核准参加【上海市朗诵协会】成为正式会员…… 今年五月三十一日,我终于从【诵协闵行组】转入【徐汇组】。撰写[[文章]]总是要[[发表]]供读者阅读或朗读的,那么撰稿人就非常有必要考虑读者读后感觉感受;也必须顾及朗读者朗读是否朗朗上口。如果自己既是个撰稿人,又是个[[朗诵]]者,就必然会第一时间[[感觉]]到文稿必须修改润色所在,是文稿精益求精、日臻完美的捷径。 自从上海六月一日解封以来,仅短短两个月,虽然人们都忙碌着、毫不间断地做着“核酸”,而我们【徐汇组】徐汇创作中心的闪艳芳老师却一直惦记着全组成员提高创作/朗诵水准,开拓视野,启迪心灵感悟的“诗诵雅集”。她有担当有责任心,集组织、主持、联络、接送,接待于一身,七月三日她从上海西南角驱车先接到了刚刚授课结束的诗词作者杨瑞福老师,又顶着烈日到上海东北角宝山接诵协专家吴尔朴老师,往返三百公里。以自己别墅的客厅为演播厅,为【徐汇组创作中心】组员专设了一场听觉饕餮大餐。 “诗诵雅集”上,大家首先聆听了《徐家汇的今昔》作者杨瑞福老师作主旨讲解。随后各位诵友朗诵相应各个片段,再由主创者和专家逐一予以中肯的点评与点拨。杨瑞福老师经典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心灵的视野豁然开朗。他以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沁人心脾。特别是最后一篇写在今年五月的诗词尤为深沉。树叶对台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意犹未尽,不可言传,只可心会,妙不可言。 吴尔朴老先生言简意赅,点评极其精准。妙语如珠,信手拈来,切中要害。我是一个突然闯入朗诵雅集的“不速之客”,咋一听每位训练有素的诵友朗诵都十分了得,有声有色、字正腔圆。但聆听了吴尔朴先生的逐一点评,才如梦初醒,真真领略了朗诵的真谛。他对朗诵者坦言,“对每句诗都突出,就什么也没有突出”,“朗诵其实是朗诵者对原作的[[艺术]]再创作,要按作品的变化,要悦耳动听”,“每一个作品都要有这个作品的声音形象”,“不要像作报告,要还原作品的场景,要充满诗情画意,要赞叹!”朗诵者“艺术语言要多方面储备,[[声音]]要放到最[[自然]]的[[状态]],要有[[文艺]]范!”。两位大家的点评和点拨,醍醐灌顶、震聋发聩,给我这个“朗诵白丁”上了一堂永远难忘的朗诵启蒙课。我由衷感激闪艳芳老师为这场朗诵艺术分享盛宴的精心组织、安排与身体力行的无私奉献。这是我步入朗诵艺术殿堂的第一步,我将以徐汇组年愈耄耋、侠肝义胆的开创者为楷模,“十年磨一剑”,赤脚迎头赶上,携手并肩前行。 我现在才领悟到其实写作和朗诵是触类旁通、一脉相承的,撰稿人如果兼具朗诵才华,就必然能如虎添翼,落笔生花、如有神助;同样,朗诵者如果兼具写作才能,自己朗诵自己文稿,就更加得心应手、心领神会了。如此这般,岂不是参加【诵协】虔诚学习朗诵,正是我进一步提高文学素养和捕捉写作灵感的捷径吗?<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46305516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李海榮,上海人,[[上海]]市朗诵协会会员(退休干部)。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捷径(李海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