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9.15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擎天一柱天柱山(陈茂声) 的原始碼
←
擎天一柱天柱山(陈茂声)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擎天一柱天柱山'''<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7799309/pexels-photo-779930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擎天一柱天柱山》'''是[[中国]]当代作家陈茂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擎天一柱天柱山=== 要说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名扬天下,让我神往,而天柱山似有一层面纱,给我一种桀骜不驯的遐想,诱我去揭开。我喜欢一个人行程,一个人品茶,一个人沉思码字。春夏之交的清晨,我带着冲动,踏上去天柱山的行程。微风凉爽,车在路上行驶,窗外一抹淡淡的朝霞,温暖干净。坐在车上,怀着对天柱山神秘感的猜想,心情自然是倍爽!有些急不可耐。 为节省体力,我做了预案,选择坐索道进入主峰景区。第一个目标是天柱山的第二峰天池峰。一路前行,导游小吴一路给我们讲解天柱山的概况。天柱山位于潜山县西部,因主峰峭拔高耸,如柱擎天而得名。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因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安徽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主峰海拔1488.4米,风景区面积82.46平方公里。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亲临天柱山设台祭岳,封号为“南岳”,故又有“古南岳”之称。自古以来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骚客文人、达官显宦纷至沓来。李白、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等对天柱山情有独钟,留下许多珍贵的诗词游记,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登临此山,留下“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的诗句,描绘出了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绝美。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 在总关寨前,小吴吿诉我们:关于“寨”,有南关、西关、东关和北关寨。南宋末年,朝廷腐败南迁闽浙,无力恢复中原,以致江北地区大部沦陷。元蒙部队开进江淮区域,军民纷纷退入大别山和天柱山一带。潜山地区民众推选义兵长刘源为首领,于公元1265年(宋咸淳元年)在天柱山修筑山寨,聚集群众,抗元复宋,坚持了18年之久。我敬仰不已。 虽然山路九曲十八弯,峰峦起伏,岩石遍布,但山花烂漫,鸟语花香,树影婆娑,气候宜人,而且浓厚的宗教氛围,让我畅意适怀,心境澄明。其中三祖寺是著名的禅宗古刹。据传,宋初宝志禅师手执锡杖来到潜山,被这里的奇山秀水所陶醉,有心在山麓开山建刹,讲经说法。而有位白鹤道人正好云游至此,也选中这块风水宝地准备开辟道场。二人争执不下,互不相让,只好一较高低,宝志禅师技高一筹,终获小胜,逼白鹤道人退出。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道教尊此为第14洞天,57福地,饱含深沉的历史厚重。被称为“司命峰”的天柱峰,在群山的掩映中,如巨人般矗立于山之巅,显示出大自然赋予它生命之瑰丽、伟大和永恒,禅悟之真谛。 天柱山有许多神奇,其神秘谷就是“天柱一绝”。谷里洞穴密布,曲折幽深,大洞连小洞,洞洞相连,有时只能侧身通过。据导游讲,神秘谷长约三里,无数的巨石,看似毫无章法,却又像精心布置一般,叠置于峡谷之中,形成54个形态各异的洞穴,是天柱山最精华的景区,一大奇观。在洞中穿行,犹如迷宫,难辨东西,令人颇感压抑,但一出洞口,即见光明,又使人轻松激动。 一路沿六月雪、振衣岗、连珠桥、象鼻石、观景台、皖公神像、逍遥宫、神秘谷、迷宫、龙宫、天宫等景点一路向天池峰攀登,山间清静,习习山风,青山空蒙。阳光透过璀灿的彩云,与山石交映,聆听山雀啼鸣,流水潺潺,坐看山秀、绿色、蓝天、云朵。似乎在万籁无声的山水之间,尘世烦愁顿无,感觉眼前整个世界都是清静的。是啊!只有在寂静的山间与大自然融合,才有宁静心灵的回应。每一次呼吸,都满含着山间草木那清新的气息,每一次眺望,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美;每一次抚摸,都感受到它鲜活的生命体温,真可谓一路风景一路画。 当登上天狮峰顶,巍峨的飞来峰展现在近前。峰顶一块浑圆如盖的巨石,似从天外飞来,人称“飞来石”,峰因石得名。说到飞来石,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清朝乾隆皇帝来到天柱山,并不[[相信]]这个飞来石是从九天之外飞来的,随口吟道:“飞来未必是飞来,定是世人胡乱猜……”。话音未落,顿时电闪雷鸣,飞来峰上乌云盖日,飞来石隆隆作响,欲将飞起。吓得乾隆皇帝赶紧改口道:“飞来一定是飞来,不是世人胡乱猜。既然飞来又飞去,何必当初要飞来”。言毕,天空一碧千里,祥云绕腾,飞来石也稳稳当当地盖在飞来峰顶。听罢,真的让人觉得[[神奇]]。 经过艰难地拔涉,终于见到天柱峰的真面目。正如我[[想象]]的那样:如刀劈斧削,屹然独立,高耸雄浑,直插云霄,大有“孤立擎霄”、“中天一柱”的磅礴气势。据资料介绍:天柱峰,又名笋子尖,海拔1488.4米,为江淮地区最高山峰。站在山石之巅,俯视山谷间那长长的云带,那万籁的山谷中绿、红、黄的树林竹海,莽莽葱葱,绵延大别山深处。云雾不时把山石萦绕得深沉含蓄,奇异的山石仿佛伴着云雾在移动,若隐若现,仿佛人间仙境。难怪明代诗人李庚赞叹天柱山“天下有奇观,争似此山好”。此时,我恨不能化作精灵融入天柱峰,与天柱峰一起顶天立地! 天柱山游览路线分大循环和小循环,小循环除一样可观赏天柱峰外,自然是少了些景观,对体力不支的游客一般选此路线。大循环则需多耗两小时,但可观赏到更多的景观。对我来说,既然是旅游,当然要尽兴,如是,决定走大循环。随着人流,我沐浴着山间的阳光、林间的轻风,一路上,风景随着山路的延长而不但的变幻,度仙桥、鹦哥石、拜岳台、仙人洞、青龙背、青龙轩、潜龙窟、莲花峰等景点尽收眼底,巍然耸立的“龙吟虎啸崖”、“宝月峰”、“金龟觅珠”、“老鳖探海”等景观美不胜收。会景亭、回音台、鼓槌石,各具奇特。尤其青龙背,三面凌空,两侧断壁笔立,宛如一条青龙横亘于山间,走在狭窄的石道上,让人颤抖。还有点缀在群峰之间的画眉岭,无端为穷脊的石头平添三分秀色,不愧画眉之誉。由天狮峰,覆盆峰构成的大天门,[[东西]]对峙,如同打开的两扇门,露出前方朗朗乾坤,可敬可叹。 而位于天柱峰东南良药坪的炼丹湖,湖面如镜,水质清澈,碧绿如玉。微风徐来,波光粼粼,群峰、蓝天、白云、苍崖青松倒映其中,似一颗绿色翡翠镶嵌在逶迤的秀岭中,玲珑剔透,晶莹闪亮,给平静的水面增添了生机。静坐湖畔,倾听美妙动听的空山鸟语,呼吸清新的空气,闻着野花的芳香,一路疲劳消失,颇感轻松。湖旁有一石洞,据说是左慈当年住过的“炼丹房”。明代诗人卢桂游此赞曰:“苍苍一缕烟,袅袅出萝薜。仙风四散吹,俱带金丹气”。湖的下游湖水终年噗愣愣直泻峡谷,形成飞瀑水帘,珠玉四溅,奇特瑰丽。 天柱山不仅石奇,其独具气质的松,让人敬佩其[[精神]]。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的,只有雨水露水,然而,松却不嫌贫脊,扎根于寸土不沾的悬崖峭壁上与石峥嵘,顽强地挺立,大有百折不挠的浩然之气和王者风范。亦如[[热情]]好客的天使,时刻伸展着[[臂膀]],[[欢迎]]八方宾客的到来,让人赞羡不已。 亿万年的地质运动,造就了天柱山巍峙江淮,故雄;峰石巉屼,形象万千,故奇;流泉飞泻,终年潺湲,故灵;烟云缭绕,松竹覆被,故秀;造就了将四十二座山峰和漫山遍布的苍松、翠竹、奇洞、飞瀑、深潭之特;造就了祖孙乐、双乳石、雄起石,还是金鸡唱晚、鹦哥石、猪头石、象鼻石等86怪石之怪;造就了一座座生命的雕塑。 看过黄山,其他山怎么看都显得单薄,而号称“小黄山”的天柱山,却颇有黄山神韵。天柱山之美,美在景色中,美在人文历史里,美在故事里,美在厚重的道教文化的精魂里。天柱山之秀,秀在一幅幅绝妙的山水画卷里。品读天柱山,读是行,品在心。回顾天柱山游,尽管是蜻蜓点水,但走进山里,咀嚼安静,感悟其博大精深,我似乎淡然了许多,心胸宽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aspx?userid=43299931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陈茂声,[[河南]]省光山县人,副高职称。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擎天一柱天柱山(陈茂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