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52.10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教会学校 的原始碼
←
教会学校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教会学校.jpeg|有框|右|<big>教会学校(教学楼)</big>[https://ss2.meipian.me/users/3018110/626c6f24b69b4fb69eca6f6c333f2a93.jpe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原图链接][https://www.meipian.cn/2jz1yc19 来自 美篇网 的图片]]] '''教会学校'''是指[[天主教]]或基督教(新教)教会所设立和控制的学校。最早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的大学大都是教会办的。现在某些国家中大量的初等﹑中等和高等学校仍受教会控制。鸦片战争以后,英美等国通过教会曾在中国设立大﹑中﹑小学。1926年,国民政府就禁止外国人办教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接管了外资津贴学校,收回了教育主权。 ==特殊地位== 由于教会学校的特殊地位,在一个较为封闭的大环境中形成了若干个较为开放的小环境。教会大学的中国师生与西方文化乃至西方社会有较多直接的接触,思想比较活跃并且享有较多的自由。同时,也由于更为经常直接感受某些外国势力如政治、 宗教、 种族偏见的刺激,比较容易触发民族反抗情绪乃至滋生 革命思想。所以,历次反帝爱国运动与民主革命运动,都有大批教会大学师生积极参加,有的教会大学甚至成为爱国民主运动的重要据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教会大学史对于研究近代中国政治史、革命史也有一定意义。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一个双向对流的运动过程。中国教会大学既是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文明的载体,同时它又处在东方传统文化环境与氛围之中,因而不可避免地要逐步走向 本土化、 世俗化。中国教会大学的发展,归根到底,还得取决于它对中国国情与社会需要的适应能力。许多长期在中国教会大学工作的西方教职员(包括一些传教士),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在不同层次与不同程度上吸收中国文化,并且将其带回西方故土。所以,对于有些西方人来说,教会大学又是一个观察、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的不大不小的窗口。 教会学校校规非常严,不仅对学生有成绩要求,还对学生有很高的礼仪要求。教会学校中女子学院居多,而且都要求女生必须穿校服,剪短发,不化妆,不涂口红,不染指甲。[[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都是威斯利安女子学院毕业的学生,由于当时校规,宋史三姐妹只能剪短发,不能留其他发型。毕业照中三姐妹都留短发,毕业照中的其他女生也是短发。香港真光中学在1993年前要求女生短发。弘道女中的校长周觉昧会亲自检查女生的发型,要求女生一律齐耳短发。 ==与中国话剧的关系== 20世纪初,西方教会把西方宗教文化带到了古老的中国,同时,也把西方的文学作品、戏剧艺术普及到了东方。精神意义上的基督教文化,是部分中国[[话剧]]作家的思想文化资源之一,对中国话剧产生了多种影响。 1. 西方戏剧在中国演出,最早是从教会学校所演出的宗教剧开始的。而西方宗教剧因其具有以世俗生活为对象、以讽刺为特色等话剧艺术因素,故对中国早期话剧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话剧形式的影响 --只说不唱的演法;话剧观念的影响--追求真实的、生活化的表演观念与方法,而非传统戏曲那种象征的、虚拟的表演观念与方法。 2.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话剧的关联主要表现在翻译剧、改编剧的翻译、改 编、上演中。这一时期的翻译者、改编者,从注视与基督教文化有关的剧本,过渡到注视圣经题材剧。但目的不是为了传教,而是“意在教外”,别有所图。其一,他们的“所图”乃在于:取材于经典,背离经典。其二,他们的“所图”乃在于:借西方之神,斥东方之鬼。但是却在客观上使中国既出现了一批反基督教精神的作品,也出现了一批有助阐明或宣扬基督教精神的文学作品。 3. 现代剧作家经历了一个从注视与基督教文化有关的剧本,到注视基督教文化内涵的变化过程。基督教文化与中国话剧的“汇合”,成为中国话剧蜕变、发展的一个条件,也使中国话剧剧作更加多彩。 ==美国教会学校== 谈到教会学校,不得不先从美国教会学校说起,因为美国是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美国许多世界知名的学校或大学都是由教会创办的。 教会大学与西方高等教育渊源极深,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美国名牌大学都是由教会创立的,比如1636年在美国的清教徒创立了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其后的康奈尔、耶鲁等知名大学也都是由教会出资创办。美国教会大学在美国社会中地位非常高,学位的认可度也较高。 教会学校会更快融入本土文化:[[美国]]的教会学校的氛围更像个大家庭。对于国际学生融入本土文化还是很有帮助的,由于教会走读学校的学生都来自于一个教区,很多同学都会在每周日的礼拜日在[[教堂]]与家人一起做[[礼拜]]<ref>[https://www.sohu.com/a/259409775_501392 “星期”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又称为“礼拜” ],搜狐,2018-10-14</ref>,大家彼此很熟悉,加之在教会里强调的是人人平等,都是上帝的孩子,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所以,这种氛围延伸到学校里面,对于国际学生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学校学风严谨,重视教育是[[华人]]的特点,重视下一代的[[道德教育]]<ref>[http://www.npc.gov.cn/zgrdw/npc/flsyywd/flwd/2000-12/17/content_13499.htm 道德教育应包括哪些内容?怎样进行道德教育?],中国人大网,2000-12-17</ref>也是如此。尤其对于身在异国他乡的小[[留学生]],不能陪在身边的父母更是担心孩子会沾染一些不良习惯。教会中学校风严谨、管理严格,通过教会学校的良好氛围,可以培养学生的品格。相比非教会学校,教会学校对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更为严格。学校有严格的着装规范:平日穿衣必须正式,须穿衬衫,男生打领带,系皮带;女生穿裙子不能短于膝盖两英寸以上。宿舍每天晚上11点准时熄灯。这也许和很多中国家长所认为的“美国学生比较自由,可以行为散漫”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 ==视频== ===<center> 教会学校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十分钟了解五大宗教</center> <center>{{#iDisplay:m0391iva9xu|560|390|qq}}</center> <center>世界三大宗教之:佛教全球传播路线地图!中国对佛教传播的影响力</center> <center>{{#iDisplay:s09588ux1xl|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240 基督教總論]]
返回「
教会学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