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91.200.42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敦煌组诗:朝圣(杨炼诗歌) 的原始碼
←
敦煌组诗:朝圣(杨炼诗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U3875P843DT20130621160456.jpg|缩略图|右|[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3/0621/U3875P843DT20130621160456.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06-21/165268.html 图片来自于中国作家网]]] '''《敦煌组诗:朝圣》'''是诗人杨炼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作品原文== 朝圣的道路 远远追逐着侯鸟的背影 向西飞入沙砾和傍晚 向西 黄昏之火展开你的传说 岩石在流放中燃烧 红色的苍茫,从历史走来 一匹巨大的三峰骆驼 主宰沉默 朝圣的道路上 光把陡峭的天空编成折扇 瓦蓝的墙,梦的釉彩 第一阵眺望只留下墓地和箴言 夜,张开你小小庙宇前的宽阔庭院 信仰的塔古老、干裂、深深倾圯 两眼中神圣化为大地的星辰 哦三危山,你的生命 来自名字以外的另一个生命 在夕阳的世界,超越了人类的高度 所有被黑暗劫走纯真的田野羡慕你 你是第一朵不向破晓奉献的莲花 你是圣地。伟大的岩石 像一个千年的囚徒 有雕塑鹰群的狂风雕塑着茫茫沉思 春天与流沙汇入同一空旷 这棕黄的和谐里浸透你静的意志 时间风化了的整个记忆之上 树木被描绘,充斥绿色的暴力 你是河床下渗漏的全部清凉和愿望 又从富有节奏的手指涌出 挣脱诅咒,缓慢过滤的痛苦 在这里找到丰满的形象 爱情陷进虚幻而你从虚幻醒来 深藏奥秘,在夕阳的世界孤独伫立 脚下的孩子,被踏成一抹粗糙的烟尘 世纪堵住喉咙,发不出一丝哼声 东方的奇迹呵—— 与嘴唇接吻的黎明,像死亡的祝福 在蓝天回荡 昏昏欲睡的头颅花白了 晒黑的肩膀继续生长 海市蜃楼,曾经相信过多少回 因此宁愿渴望危险的黄昏 一个沉重又沉重的传说 追求的痛苦,纳入终点的痛苦 真实的传说,迫使听众变成传说 夜要求一切—— 陨落的躯体、强壮的均衡、群山个气魄 而你还将升到它们之上吗 从一种美跃入另一种美 你的海再次沸腾,你的鹰在黑暗的王国 等候开辟出新的大陆? 垂死的母亲,又一轮冲动、激荡、惶惑于光明 被同一颗贫血的太阳抓住、摇撼、剥夺灵魂? 你,三危山,哪儿也不去 一面巨大的铜镜 超越人的高度 以时间的残酷检阅自己 神圣从来是安宁的 只要看着风把一座座搅乱视线的坟墓磨平 只要倾听一代代寄托梦想的心的和声 只要沉思,并抬起头 间或数一数耐不住寂寞烧尽的星 就是最好的慰籍 神圣永远是安宁的 ==作者简介== [[杨炼]](1955-),男,出生于[[瑞士]][[伯尔尼]],祖籍山东,[[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利西斯奖]]”评委。<ref>[https://cul.qq.com/a/20150814/044183.htm 杨炼:思想才是诗之根基]</ref> 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北京[[昌平县]]插队,之后开始写诗,并成为《今天》杂志的主要作者之一。1983年,杨炼以长诗《诺日朗》出名,1988年被中国内地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同年在北京与芒克、多多等创立“幸存者诗歌俱乐部”。<ref>[https://www.sohu.com/a/345806115_673626 重磅!潍坊这位著名诗人杨炼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ref> 杨炼的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其诗集八种、散文集两种,与众多文章已被译成二十余种外文,在各国出版。他不停参加世界文学、艺术及学术活动,被称为当代中国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大海停止之处》、《同心圆》等被称为杨炼的代表作。《大海停止之处》以特定的组诗形式,把外在漂流转为一场内心之旅。《同心圆》更是取消了时间概念,直指人性不变之处境。<ref>[http://roll.sohu.com/20120711/n347821303.shtml 杨炼成唯一入选的中国诗人(图)]</ref> 如果说,杨炼属于当代中国最早达成了诗的自觉、尝试建立自洽的个体诗学,并用以指导自身写作的诗人之一,那首先是因为他最早深切体验并透彻反思了母语现实和文化的双重困境,由此拓开一条决绝的向诗之路。“一颗无法孵化的心独自醒来”(《半坡·石斧》,那一刻也就是孤独的漂泊之旅启程的时刻。<ref>[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6564 专访诗人杨炼:和顾城探访《今天》杂志,回头再看朦胧诗派]</ref> 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到美国到德国再到英国,二十年来杨炼漂泊的足迹印遍了大半个世界,其要旨或许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以生存方式的简约,换取精神宇宙的丰富。在他的身后,不断矗立起以他所钟爱的组诗形式构成的纸上建筑群。那是他的世界,一个足以与他走过的世界相对称的同样浩瀚,同样深邃,同样生生不息的汉语诗歌世界:《面具与鳄鱼》(1989)、《无人称》(1991)、《大海停止之处》(1992—1993)、《同心圆》(1994—1997)、《十六行诗》(1998—1999)、《幸福鬼魂手记》(2000)、《李河谷的诗》(2001—2002)等。此外,他还以类组诗的结构创作了长篇散文《鬼话》(1990—1992,由16篇构成)、《十意象》(1994)、《那些一》(1999,由5篇构成)、《骨灰瓮》(2000)、《月蚀的七个半夜》(2001,由7篇构成)等。这些作品,再加上他此一时期的二十余篇理论、批评文章,如同由一个看不见的中心(虚无的中心)兴发,波向四面八方的道道涟漪,构成了他创作自身的“同心圆”。“同心圆”既是他个体诗学的核心概念,是他心目中的诗歌秩序图像,也是他把握生存,语言临界点的方式。<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06-21/165268.html 杨炼:对现实的自我反思与追问]</ref>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敦煌组诗:朝圣(杨炼诗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