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3.237.14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敦煌组诗:高原(杨炼诗歌) 的原始碼
←
敦煌组诗:高原(杨炼诗歌)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U3875P843DT20130621160456.jpg|缩略图|右|[http://image.chinawriter.com.cn/2013/0621/U3875P843DT20130621160456.jpg 原图链接][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06-21/165268.html 图片来自于中国作家网]]] '''《敦煌组诗:高原》'''是诗人杨炼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作品原文== 一 漫游者,你在大地的颂歌中穿行,为我骄傲吧 家已遥远,你被风引领着踏上这走廊。别再回头吧 攀登金黄的高处,呼吸我如醉如痴的欲望 而分享那投入死亡的冲动中豁然辽阔的幸福 海洋退去,我的梦发蓝,白鸟在诞生第三天盘旋 雪山像新月之王,面对沙漠的广场宣喻 袒露爱情吧,漫游的伙伴,除了你谁配跟随我 孕育青铜的土地,孕育了铁,巨石似的男人 胸脯溢出红色,披挂雷霆, ——-的纯真隐约浮现 草原上有的是奔驰的马,黄羊闪着光冲向悬崖 我的弓,我的犁,把岁月刻进冷静的花纹 野性的河流在太阳抚摸下只能是温柔的 蟋蟀和狼群使黑夜紧张,我的性格铸成方鼎 漫游者,用牙齿咀嚼我用心吮吸我:一首歌 向天空唱了千年,一对牛角被迫折断朝原野祭奠 山峰回声不绝,为了死去——成为一滴血 而我隆起于东方第一缕晨曦之前,嘲笑黑暗 我是流浪的土地,亘古未变的土地 头晕目眩的中午打开一渠凉意,汩汩灌溉想象 大雁长鸣着仿佛远方的祝愿,为绽开的湖泊而悠扬 漫游之外,死之外,射出的源泉如此洁白 像注入陶罐的金属的汁液,激荡子夜的风暴的汁液 灼热的潮汐轰响着,涌向最深邃的人类之树 因为你,万物亲吻同一的水波,变成孩子 二 于是,一颗带来厄运的果实无法送还 森林的阴沉低语,枭的纷乱羽毛,战争与殉葬萌芽 贪婪的疾病,像发疯的蝗虫成群降落,黑夜 一个预定的结局,一条从终点出发的道路 石头的眼窝,盛满历史中越埋越深的痛苦 荒废的古城朝世界展示一个寓言 我,接近天空,那用成千重鸟翅擦净悔恨的天空 衰老的卖艺人,锣声凄厉得把黄昏敲碎了 路旁的乞丐,太多的冷漠是扔给你的唯一施舍 没有泥土,衣衫褴褛的帐篷就在沙石间生长 骆驼草移植到腐烂的台阶上,喂养蝙蝠 一次次动荡和不安,驱散牧民的炊烟 从遗忘的伟大国度而来,闯进晨祷时的断壁残垣 思想被摧毁,一条肮脏的狗守望在废墟门前 年号,瓜分着永恒——没有昨天或明天 召集众人的长号空空,雕成花蕊的星宿朦胧 丝稠愰愰惚惚,听任蹒跚的铃铛踱出边界 异族的旗帜却给大地增添着奇异的温情 一声血腥的呐喊,一枚锈蚀的铜钱,一片灰烬 密密麻麻的伤口喘息着,凿成石窟 壁画在最后呕吐,搁浅了一动不动的生命 除了你谁也不配跟随我,除了死亡一切都是不解之谜 只有你不再追问那滞留于卜辞上的余音、儿女 满载我们的孤独驶向无名港口的羊皮筏子 创伤和饥馑为什么永远来自灵魂深处 而荒废古城朝世界讲述的那个寓言是真的 三 带着死亡的庄严,高高矗立于太阳舞蹈的河岸 我是我,整个世界穿过黑暗合而为一 岁月是风,是水,是缓慢移动于我内外的同一叶帆 注入灌木和人类,波涛汹涌而又静止 白杨刺痛我,墙分割我。自由,一个绝望的诱惑 我在我心中无处可逃,但决不跪下哀悼失明 我像一棵树,不是用黑暗包裹泪水的树 仅仅享受着睡眠的喷泉,被天空抛弃在墓碑旁 我的茂盛,一次狂放更改大地的山洪 岩石的马厩,乌云的鹰巢——到这金黄的高处来吧 漫游者,当你再次震惊于沦入 寂静骨髓的一瞬,我的根像三叶虫一样盲目而坚强 高高矗立于太阳舞蹈的河岸,远离青春 节日像绳扣,一个千度轮回的记忆,在心上磨着 只有坚持是唯一的信念,袒露是美 我从我诞生的每个襁褓开始,在痛苦的每个角落完成 我如醉如痴的欲望是一场暴风雨 漫游的伙伴,你的灵魂将飞入那只盘旋的白鸟吗 无拘无束君临世界,征收所有梦的奉献 那儿,火红的山清晰聆听着月光从脸上滴落 欢笑或痛哭、丰硕或荒芜、神圣或卑贱 同一的表情,同一的年轮——是星,是夜 我的树升起,升起,陶醉于蔚蓝色无垠,像一缕烟 也许有一天,那最高的爱 恰自深渊而来,收拢一切——跟随我吧 静静分享那投入死亡的冲动中豁然辽阔的幸福 ==作者简介== [[杨炼]](1955-),男,出生于[[瑞士]][[伯尔尼]],祖籍山东,[[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利西斯奖]]”评委。<ref>[https://cul.qq.com/a/20150814/044183.htm 杨炼:思想才是诗之根基]</ref> 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北京[[昌平县]]插队,之后开始写诗,并成为《今天》杂志的主要作者之一。1983年,杨炼以长诗《诺日朗》出名,1988年被中国内地读者推选为“十大诗人”之一,同年在北京与芒克、多多等创立“幸存者诗歌俱乐部”。<ref>[https://www.sohu.com/a/345806115_673626 重磅!潍坊这位著名诗人杨炼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ref> 杨炼的作品以诗和[[散文]]为主,兼及文学与艺术批评。其诗集八种、散文集两种,与众多文章已被译成二十余种外文,在各国出版。他不停参加世界文学、艺术及学术活动,被称为当代中国文学最有代表性的声音之一。《大海停止之处》、《同心圆》等被称为杨炼的代表作。《大海停止之处》以特定的组诗形式,把外在漂流转为一场内心之旅。《同心圆》更是取消了时间概念,直指人性不变之处境。<ref>[http://roll.sohu.com/20120711/n347821303.shtml 杨炼成唯一入选的中国诗人(图)]</ref> 如果说,杨炼属于当代中国最早达成了诗的自觉、尝试建立自洽的个体诗学,并用以指导自身写作的诗人之一,那首先是因为他最早深切体验并透彻反思了母语现实和文化的双重困境,由此拓开一条决绝的向诗之路。“一颗无法孵化的心独自醒来”(《半坡·石斧》,那一刻也就是孤独的漂泊之旅启程的时刻。<ref>[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16564 专访诗人杨炼:和顾城探访《今天》杂志,回头再看朦胧诗派]</ref> 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到美国到德国再到英国,二十年来杨炼漂泊的足迹印遍了大半个世界,其要旨或许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即以生存方式的简约,换取精神宇宙的丰富。在他的身后,不断矗立起以他所钟爱的组诗形式构成的纸上建筑群。那是他的世界,一个足以与他走过的世界相对称的同样浩瀚,同样深邃,同样生生不息的汉语诗歌世界:《面具与鳄鱼》(1989)、《无人称》(1991)、《大海停止之处》(1992—1993)、《同心圆》(1994—1997)、《十六行诗》(1998—1999)、《幸福鬼魂手记》(2000)、《李河谷的诗》(2001—2002)等。此外,他还以类组诗的结构创作了长篇散文《鬼话》(1990—1992,由16篇构成)、《十意象》(1994)、《那些一》(1999,由5篇构成)、《骨灰瓮》(2000)、《月蚀的七个半夜》(2001,由7篇构成)等。这些作品,再加上他此一时期的二十余篇理论、批评文章,如同由一个看不见的中心(虚无的中心)兴发,波向四面八方的道道涟漪,构成了他创作自身的“同心圆”。“同心圆”既是他个体诗学的核心概念,是他心目中的诗歌秩序图像,也是他把握生存,语言临界点的方式。<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3/2013-06-21/165268.html 杨炼:对现实的自我反思与追问]</ref>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 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敦煌组诗:高原(杨炼诗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