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6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方宗熙 的原始碼
←
方宗熙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方宗熙 | 圖像 = [[File:方宗熙.jpg|缩略图 |center|[http://www.sohu.com/a/210747633_651102 原图链接]]] | 出生日期 = 1912年 | 國籍 = 中国 | 别名 = | 職業 =海洋学家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big> '''方宗熙'''</big><big><big></big></big>(1912~1985年),又名少青,云霄城关人。民国22年(1933年)[[厦门大学]]预科理部毕业,民国25年生物系毕业,留校任助教。民国27年到印尼巨港中华学校任教,募捐支援国内抗日战争。印尼被日本侵占后隐居躬耕。抗日战争胜利,到[[新加坡]][[华侨中学]]任教。民国35年夏,参与中国民主同盟马来亚支部创建。民国36年夏,由华侨王万新资助进[[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生物学,1949年底获遗传学博士。当时,资本主义国家阻挠中国籍学者回国。1950年,方宗熙以学者身份往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同年底转道[[东南亚]]回国。1951~1953年,任中央出版总署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编著《动物学》、《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学》、《达尔文主义基础》等教材,使国内中学首次使用完全由自己专家编写的生物课本。1953~1958年,应童第周邀任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1959年起历任山东海洋学院教授、海洋生物系遗传教研室主任、生物系主任、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兼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遗传杂志》主编、《海洋学报》副主编、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1978年起,任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 1959~1966年,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合作,领导该所海藻遗传育种小组开展海带若干性状遗传研究,培育出“海青”一、二、三号新品种,填补了海带遗传基础研究和育种空白。1973~1985年,领导山东海洋学院生物遗传研究室开展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研究,首次发现海带雌性生活史,培育出若干海带单倍体细胞系,奠定了中国海藻遗传育种基础,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同时又与山东荣城县有关单位合作,培育出海带“单海1号”和抗病性强高产高碘“单杂10号”,是世界海带0优势的首次研究成果。还进行裙带菜、紫菜等遗传研究。1978年,美国访华科学代表团在《山东海洋学院参观访问报告》中说:“海藻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就在山东海洋学院进行。”1980年,与美国西伊里诺大学教授马德修合作,进行应用植物核技术核监测环境污染的研究,为中国运用遗传学监测环境污染奠定基础。两次到法国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会议,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西德]]、[[新加坡]]及[[香港]]讲学访问。其间,编写过《普通遗传学》、《达尔文主义》、《生物学引论》等大学教材,并与叶笃庄合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等。其论著有《我国海带的遗传学研究》、《海带遗传和育种的研究》、《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的实验》、《海带和裙带菜的组织培养》等,有的被译为英文出版。还撰写并出版了《古猿怎样变成人》、《懂一点遗传学》、《懂一点达尔文进化论》、《生命发展辨证法》、《遗传工程浅说》等约百万字的青少年通俗科学读物。 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五、六届代表,政协山东省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常委、[[青岛市]]副主委,全国侨联委员、山东省侨联副主席、青岛市侨联主席。1985年6月8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6日因胰腺癌于青岛逝世,[[王震]]、[[宋健]]、[[庄希泉]]、[[胡愈之]]和[[山东]]、[[福建]]、[[青岛]]有关单位及中共云霄县委、云霄县人民政府送花圈、发唁电哀悼。<ref>[http://ren.bytravel.cn/history/6/fangzongxi.html 方宗熙]博雅人物网</ref> ==耕耘科普园地== 方宗熙还是颇有影响的科普作家。他在新加坡时就开始了科普创作活动,发表过不少有关生物学的科学小品,如《公鸡变母鸡》、《子女为什么像父母》、《换血救命》、《细菌是怎样生活的》、《为什么要研究生物学》、《谈姑表结婚》、《从白痴低能讲起》等。可惜这些作品都已散落海外,国内无人见到过。他的夫人江乃萼后来曾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和华侨中学的图书馆寻找过,都未能找到他写祖国之恋的小说《心花》和早期发表的科学小品。 回国后,方宗熙在致力于教学科研工作之余,还勤奋耕耘于科普园地,先后撰写出版了《古猿怎样变成人》、《米丘林学说》、《达尓文学说》、《生物的进化》、《生命进行曲》、《遗传工程浅说》、《遗传工程》、《科学的发现——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等100多万字的科普著作,深为青少年所爱戴。 《古猿怎样变成人》一书第一版出版于1952年,1958年、1965年、1977年、1984年分别作过修订或部分改写,旨在根据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情况,修改和补充一些材料。一本科普读物,修订重排四次之多,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 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生命进行曲》讲述整个生物的进化。《生命进行曲》是50年前陶宏先生编译的一本优秀科普读物,原由解放前的开明书店出版,70年代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筹划编辑出版大型的《少年百科丛书》,叶至善先生把编这套丛书的打算告诉了方宗熙教授,请他参与编写这套书中的一两个选题。他说十分愿意再给少年读者写点儿什么。过了几天,叶至善先生把那本讲达尔文进化论的《生命进行曲》交给他,请他修订补充,他马上应承了下来,并从头到尾认真改写了一遍。书名照旧,没有改动;内容已参照科研新进展修订删去了一些陈旧的材料,增加了一些国内外的新材料;文字上尽量改写得简明易懂,动大手术全部改写过。所以,出版社决定作新书出版。 病故前,他创作的最后一部科普作品《科学的发现——揭开遗传变异的秘密》讲述遗传学基础知识,遗传和变异是人类和生物进化的基础。这本小册子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及“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样的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讲起,讲生物的各种性状是怎样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为什么患色盲症和血友病的绝大多数是男孩子?用什么方法来改变动物和植物的遗传性和培育新品种…… 综而观之,方宗熙教授的科普作品可读性比较强,也比较通俗易懂。据方宗熙多部科普作品的最早读者,后来从中国青年出版社调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担任《少年百科丛书》的复审和终审工作,又成了方宗熙教授后期著作的终审者的陈昌云介绍:“方宗熙教授的科普作品有两大特色:一是可读性比较强,比较通俗易懂,读来既觉得有趣,也富思想内涵,读者可通过具体事例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二是叙述脉络清楚,很有条理,许多作品用了同一个模式,即每章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标题下又分一、二、三、四……每个小节末尾都有一个小结,全书结尾还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总结,叫人看了清清楚楚,也容易记住一些什么。” 方宗熙写了上百万字的科普作品和文章,其中还包括一些指导科普写作的文章,如《科学性是科普的命根子》、《实事求是地写好科普作品》和《编写科普读物要处理好几个关系》等。他认为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的时期,科学家应为他们的成长尽一份力量。他计划一年为青少年写出一本科普读物,他生前总是努力地实现自己的心愿。<ref>[http://dsyj.qingdao.gov.cn/yanjiu-detail-681-263-4 方宗熙与青岛]红色轨迹党史网站2008-08-05</ref> ==教学科研硕果丰== 1953年春,应国立山东大学副校长童第周的邀请,方宗熙到该校生物系任教。从此以后,他一直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58年前,他任国立山东大学生物系教授兼教研室主任。当时山大生物系教师的业务水平很高,集中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如: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的科学博士,在动物胚胎学的研究方面多有创见,20世纪40年代曾以《鱼类胚胎学》论著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杂志上而闻名中外的童第周教授;曾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对海洋藻类学有深入研究的曾呈奎教授;毕业于法国里昂大学,获法国国家自然科学博士,专长植物解剖学研究的陈机教授,对胚胎学、组织学有长期研究的曲漱蕙教授;在法国攻读微生物学,获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在开拓我国基础薄弱的微生物学教学和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的王祖农教授,等等。方宗熙教授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遗传学探讨深入,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有一定的成绩,论著亦有水平。强大的师资力量,地处黄海之滨的青岛,研究和开发海洋生物的地利之便,使得当时的生物系成为山大的一大特色。 1958年,国立山东大学主体迁到济南。1959年,海洋系等留青岛组建山东海洋学院,方宗熙就一直在青岛高教岗位上,先后任海洋生物系教授、遗传教研室主任、生物系主任、副院长。多年来,他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勤勤恳恳,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方宗熙教授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把教学放在首位。他为了上好一堂课,不知花了多少时间,看了多少中外书籍,然后才列出提纲,走上讲台。据当时的一些学生回顾,方教授的课既有科学先进性,又经过反复实验,有自己的创见,内容充实、分析深刻,能够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使学生大受启发。在教学中,方宗熙教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研究学术的兴趣与能力,从低年级起,就各授以题目,指导学生从事研究,从而培养了一大批专心致志、刻苦学习、严谨笃实的人才。 在长期教学工作中,方宗熙将自己研究心得加以整理,撰写了《生物学引论》、《普通遗传学》、《达尔文主义》和《生命的进化》等大学生物课本和参考书,这些都被选用作高校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其中《普通遗传学》一书,先后多次修订再版,深受读者欢迎。 在教学之外,方宗熙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他认为,大学要搞好教学工作,必须同时搞好科研,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培养出为社会所用的人才。从1958年开始,他在兼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时,就率领科研课题组开展大型研究工作,着眼于海藻遗传研究和育种研究,在海带研究方面取得优异成绩,成功地培育出海青1、2、3号海带新品种,为我国海带遗传育种打下良好的基础。进入20世纪70年代,方宗熙又带领部分青年教师开展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研究,打破西方学者长久以来认为单倍体无法培育海带孢子,没有研究价值的迷信。在缺设备,少仪器,人手不够,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因陋就简,积极创造条件进行研究。经过几年研究,终于培养出一种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的新品种——“单海1号”,打破了国外一些学者海带单倍体遗传育种不能成功的说法,找到了一条培育我国自己海带新品种的可行途径,为海带杂种优势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培养出高产、高碘、高抗病性的“单杂10号”,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方宗熙被誉为我国海藻遗传育种工作的主要开创者,为我国海藻养殖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ref>[http://dsyj.qingdao.gov.cn/yanjiu-detail-681-263-4 方宗熙与青岛]红色轨迹党史网站2008-08-05</ref> ==参考资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方宗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