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88.218.219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旗山老街 的原始碼
←
旗山老街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旗山老街'''<br><img src="https://orgws.kcg.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LY2dPcmdVcGxvYWRGaWxlcy8yNzgvY2tmaWxlL2RjNjQxNTI5LTM0ODYtNDZkMi1hZjJiLTQ1NGQwZTVmOGFkZEAxMDI0eDc2OC5qcGc%3d&n=5Lu%2f6KW%2f5byP54mM5qiTMS5qcGc%3d&Icon=.jpg" width="250"></center><small>[https://cishan88.kcg.gov.tw/cp.aspx?n=B2F94370E04669B2 圖片來自高雄旗山區公所]</small> |} '''旗山老街'''位於[[臺灣]][[高雄市]][[旗山區]],旗山的中山路,為日治時期開闢的「本通」。這條老街上有指定為[[高雄市文化資產#歷史建築|歷史建築]]的巴洛克式街屋立面和「[[旗山亭仔腳|石拱圈亭仔腳]]」<ref>[http://heritage.khcc.gov.tw/Heritage.aspx?KeyID=54cdd9b0-ee63-4875-91cc-e9d3d65081af 旗山亭仔腳(石拱圈)],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5/07/19</ref>《台灣歷史建築百景專輯》 ,此外另有[[旗山車站]]<ref>[https://cishanstation.khcc.gov.tw/home02.aspx?ID=$1001&IDK=2&EXEC=L 旗山車站],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5/07/19</ref>與[[旗山區農會]]文化資產。旗山老街在2001年的[[臺灣歷史建築百景列表|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中,被票選為第24名。 == 建築風格 == 巴洛克式街屋的主體是磚木結構的斜頂樓房,而正立面則多用鋼筋混凝土樑與磚頭造成。此外外牆會施以洗石子工法,配合清水磚或磁磚做裝飾。 ==名稱由來== 旗山地區原名為[[西拉雅族]]支族[[馬卡道族]]「大傑巔社」(Taburian)的所在地,後相傳於清康熙末年時住於鳳山的漳州墾民從[[福建]][[汀州]]招募佃人到此向大傑巔社人租耕土地,而由於他們在此搭建竹寮並種植番薯,這裡便有了「蕃薯寮/藔」之稱。蕃薯寮位於羅漢門地區的羅漢外門,後有漢人居民日增,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左右發展成蕃薯寮「-{庄}-」,最晚到了嘉慶十二年(1807年)左右就更進一步發展成蕃薯寮「街」,進入[[臺灣日治時期|日治時期]]後,在[[蕃薯藔廳]]廳長石橋亨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4月14日提出街路改正的訓示後,當地的街道改變成棋盤式布局,而「亭仔腳」建築型式也逐漸在街道上出現之後,鄰近溪邊的清代舊街漸沒落,核心移轉到「本通」(今中山路)。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left; margin: 10px 10px 10px 1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zImXzu5RjMiazAToTr1d5G4LJqWyXCazk1SHDFWLcGx_58tTHqcCtHlTN9S33rFTw5chg10oKhl2OHcET3ldSfWiZBbbhk=s600" width="200"></center><small>朝林冰果室:旗山老街70年老店<br>[https://ifoodie.tw/post/5b189a6b23679c49361d49b9-%E6%9C%9D%E6%9E%97%E5%86%B0%E6%9E%9C%E5%AE%A4%EF%BC%9A%E6%97%97%E5%B1%B1%E8%80%81%E8%A1%9770%E5%B9%B4%E8%80%81%E5%BA%97%EF%BC%8C%E6%A5%8A%E6%A1%83%E6%9D%8F%E4%BB%81 圖片來自愛食記]</small> |} (臺灣牌樓厝)位於中山路上的巴洛克式街屋,則是在大正十四年至昭和五年(1925年-1930年)之間由街長陳順和等人所倡建,原這一帶為軍事用地,經協調北段撥出原練兵場660多坪建地,南段撥出原營房500多坪建地,最後建了共19間洋樓,每間寬1丈5尺。 ==老街發展== 二次大戰後,在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5月拓寬了延平一路後,中山路的繁榮地位被取代,但仍保有許多小型零售與餐飲店。而中山路5米的寬度到民國七十年(1981年)後,於該年9月進行拓寬工程,將寬度拓寬到9米,由於街道上仍保有許多文化資產,在文化觀光發展之後成為觀光景點,現今假日時常有許多觀光客前往。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730 亞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旗山老街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