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7.237.2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日本气象厅烈度等级 的原始碼
←
日本气象厅烈度等级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日本气象厅烈度等级.jpg|350px|缩略图|右|<big></big>[https://pic1.zhimg.com/80/v2-f5a7944b23c03e52b7076bcfb4737da4_720w.jpg 原图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478954/answer/332656721 来自 知乎 的图片]]] '''日本气象厅烈度等级'''(日语:気象庁震度階級/きしょうちょうしんどかいきゅう kishōchō shindo kaikyū */?)是[[日本]]采用的地震度量,表示地震的烈度,是日本独有的度量。[[韩国]]曾有一段时期采用过,而台湾的烈度分级则修改自日本的旧烈度等级。不同于矩震级或里氏地震震级以一个[[数字]]描述地震的整体规模,日本气象厅烈度等级描述某一具体位置的摇晃程度。所以,每个地点量得的烈度都可以不同。 截至2018年2月,在日本全国范围内,被日本气象厅用于烈度观测的观测点共有4375个,其中属于气象厅的有671个,属于自治体的有2917个,属于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有787个。 ==历史== 现今,日本全局每天会发生大约400次地震(包括[[无感地震]]),不过绝大部分都只有烈度0或以下,只能靠地震仪器侦测。 1884年,日本气象厅的前身中央气象台首先发表一个四级烈度表,包括:微震、弱震、强震、烈震。1898年增补为微震(感ナシ)、微震、弱震(弱キ方)、弱震、强震(弱キ方)、强震、烈震七个等级。 1908年,又增加了与各等级相对应的现象的[[文字]]描述。1936年,《地震观测法》开始施行,七个烈度等级改称为:无感、微震、軽震、弱震、中震、强震、烈震。 因为烈度6未能描述1948年6月28日[[福井县|福井]]地震中超过90%房屋倒塌的受灾程度,1949年1月通过的地震观测法增设烈度7,从0至7共八个等级。烈度7列入了“房屋倒塌率30%以上”的标准,但其制订的详细过程仍然不明。八个级别分别是:无感、微震、轻震、弱震、中震、强震、烈震、激震。 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因为烈度5和烈度6的地方过多,被批评导致评估地方受灾程度出现过轻或过重的情况,为了提升救灾效率和重建工作,需要更细致的分级。所以1996年10月1日起烈度5和烈度6分别被细分为两个等级,共十个等级:0、1、2、3、4、5弱、5强、6弱、6强、7,而且微震轻震之类的名称被取消,沿用至今。另外从1996年4月开始,气象厅发布的烈度由根据人的体感得出改为由烈度计观测得出。 引发烈度7的摇晃并被监测到的地震迄今只有六次,分别是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兵库县南部地震)、2004年的[[2004年新潟中越地震|新潟县中越地震]]、2011年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2016年的[[2016年熊本地震|熊本地震]](前震和主震均达烈度7)以及2018年的北海道地震<ref>[https://www.sohu.com/a/252420576_428290 日本北海道地震受灾严重 ],搜狐,2018-09-07 </ref>。 ==计测烈度== 计测烈度是指由[[烈度]]计测定的,将地震动的强弱数值化的烈度。依照日本气象厅的规定,烈度由烈度计观测到的计测烈度对应得出,对应关系如下节的表所示。1996年以前,日本气象厅向公众发布的烈度都是由观测点的职员的体感得出。为了更迅速地向公众提供地震速报等服务,以及为了减轻主观因素对烈度观测的影响,气象厅对烈度进行计测化,即由[[地震计]]的观测[[数据]]得出烈度<ref>[http://roll.sohu.com/20110517/n307765787.shtml 日本灾害监测预警的做法与启示],搜狐,2011-05-17</ref>。 ==视频== ===<center> 日本气象厅烈度等级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地震常识第十集 地震烈度</center> <center>{{#iDisplay:t0140tirbg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350 地球科學總論;地質學總論]]
返回「
日本气象厅烈度等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