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0.194.18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朝那县 的原始碼
←
朝那县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朝那县.jpg|thumb|right|朝那县. [https://www.huoche.net/uploads/jingdian/20151113/962e57f249240e62b37a21cff5da9c14.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huoche.net/menpiao-1968/ 图片来源于火车网] ]] '''朝那县'''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以汉族、回族为主。农产小麦、[[糜子]]、[[大麻]]、烟叶等。牧业以山羊、绵羊为主。有机械、建材、食品、[[纺织]] 、[[煤炭]] 等工业。 [[File:朝那县1.jpg|thumb|right|朝那县1 [https://www.huoche.net/uploads/jingdian/20151113/ec73e1e38025a807d53842b14cd409b0.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huoche.net/menpiao-1968/ 图片来源于火车网] ]] ==简介== 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秦灭义渠戎国设北地郡,置朝那县(宁夏彭阳古城镇境内)。汉代属安定郡。 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废朝那县,在阳晋川(今红河川)置黄石县(今宁夏彭阳沟口乡境内),为长城郡治。 大业二年(60年)改长城县为百泉县,属平凉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凉郡为原州。百泉县属之。 武德八年(625年)百泉县驻地由阳晋川迁至茹河川(今宁夏彭阳白阳镇境内)。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置东山县(今古城乡境内),属镇戎州。 元代至元十年(1273年),改东山县为广安县。五年后升广安县为广安州,属开城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广安州并入开城县,属陕西布政司平凉府。 明成化十年(1474年)在今古城乡置广安州。弘治十五年(1502年)广安州并入固原州。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固原,在今彭阳县境北部置固北县,1938年撤销。 1983年10月划固原县的彭阳、王洼2区共15个公社设置彭阳县至今未变。 西魏大统元年(公元535年)置。治所在今甘肃灵台西北。隋废。西魏、北周时,曾为安武郡治所。<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简介] </ref> [[File:朝那县2.jpg|thumb|right|朝那县2. [http://p2.itc.cn/images01/20200702/097b33b6cb664cb78975ea4945e78447.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405262074_418029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历史名人== 曾开中国针灸医学的先河,以医学宝典《针灸甲乙经》而蜚声古今中外的皇甫谧,就是安定朝那人;皇甫谧,字士安,幼年名静,自号玄晏先生。魏晋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和针灸医学家。出生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成长于三国魏,成名于魏晋,病故于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享年六十八岁。皇甫家族是汉朝至魏晋时期西北的名门望族,"累世富贵",祖辈世代为官。先祖皇甫棱、皇甫旗父子二人,先后担任过西汉度辽将军和扶风都尉。皇甫旗传皇甫节、皇甫规。节传嵩。皇甫嵩官至汉廷太尉,其嫡曾孙就是皇甫谧。但是,皇甫家族在两汉之交的XXXXX中逐渐衰败,皇甫谧过继给皇甫规一枝的堂叔为子,跟随堂叔从老家去新安(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务农为生。这是皇甫谧一生之中,唯一一次离开故里。在叔母任氏的教导下,皇甫谧从20岁才开始发奋读书,"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成为远近闻名的饱学之士。他于40岁重返故里奔丧,从此再未离开过家乡。他后来得了风湿症,后半生一直病魔缠身,但仍然"手不辍卷"、"披阅不怠",被人称为"书淫"。他甚至于把地方上能找到的书都阅读完了,而不得不向皇帝借书看。晋武帝本来就知道他的大名,早就敬慕于他,便赠送一车书给他。一个穷书生敢向帝王家借书,而皇帝又赠书给一个乡间的读书人,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段佳话。 [[File:朝那县3.jpg|thumb|right|朝那县3 [http://p9.itc.cn/images01/20200702/13223bcac79847ee9dbf29e85dbf9516.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405262074_418029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史书记载==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安定郡是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从原北地郡析出设置的新郡,上隶凉州刺史部,下辖21县,朝那为其属县之一。安定郡的治所当在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今宁夏同心县以南的宁夏固原市大部,还包括今甘肃省靖远县、会宁县和平凉市所属各县,均是该郡的管辖范围。 朝那县地望今又何所指呢?经查《史记·孝文本纪》有这样一段记录:"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邛。"可知朝那塞应是秦长城一处关隘,因位为朝那城,故名为朝那塞。反之也证明朝那城应地踞长城朝那塞之内侧近处。或者朝那城就是朝那塞。 现在彭阳县境内靠近秦长城有一个古城镇。古城者,说明它年代久远,故名。而且位于该镇境内靠近长城内侧(南侧)又有一处古城遗址,仍较为完整保存下来。1979年,曾在古城公社古城大队出土西汉初年铜鼎一尊,鼎上清晰铸有"朝那"等铭文,已被考古界定名为"朝那鼎"。后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古城遗址发掘发现文化层深达4米,下层为汉代砖瓦的堆积层。这是古城即汉朝那县城址的考古印证和实物佐证。所以1984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王树林到古城实地考察后,他结合史料记载与考古实证,确认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的古城遗址,就是汉代安定郡朝那县城的故址,这一结论早被我国史学界所公认。谭其骧老先生是最早在其研究成果中反映这一新观点的人。 古史和地方志对于朝那城位置的记载,在方位上也是基本一致的。唐《元和郡县图志》记:"百泉县,西至州九十里,本汉朝那县地,故城在今县理西四十五里。"这里所说的百泉县即今彭阳县;州即原州,今固原市原州区;故城即今彭阳古城镇之古城遗址。百泉(彭阳)至原州(固原)九十里,之间半程的四十五里处即朝那"故城",与今里程也基本上是相合的。《水经注》也记:"朝那故城在今平凉县西北与固原州西南接壤地也。"(清)《通鉴》胡三省注:"汉朝那城在原州花石川"。而古城川亦称花石川。新中国编修的史书和新方志,如《宁夏通史》、《西海固史》和《固原地区志》、《固原县志》、《彭阳县志》等,均一致认为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的古城遗址,就是汉朝那县治所在,它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彭阳县全境和周边邻县的一部分地区。 考证朝那地望还有一个重要证据,即"湫渊"。因为《汉书·地理志》中说到朝那县境内"又有湫渊祠"。湫渊,大湖也。早在秦汉时代就被列为国家级祭拜名山大川、大湖的名单之中,所以在湖岸建有专供祭祀的祠庙,因湖名曰"湫渊祠"。《史记·封禅书》中早有记载:"湫渊,祠朝那。"后来各种史志均称之为"朝那湫"。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朝那县境内有湫渊和湫渊祠。祠庙是人工建筑,年久易湮,但山川湖泊等自然面貌是难以灭迹的。作为大湖,其变化无非是水面积和水深、水量的大小而已。 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有一个名叫湫渊的大湖吗?(明)《嘉靖固原州志·古迹》记:"东海,在州东南四十里""东岸有庙","即古朝那湫。"在同一志书中又收录学政李诚撰写的《重修朝那湫龙神庙记》记文一篇。文章开篇就写道:"开城州东北距三十五里,有湫曰朝那,有山环焉。""春秋时秦人诅楚之文,投是湫也。汉唐载在祀典"。不仅固原本地方志如是记载。再考之北魏《水经注》也记有"东水发源县西南二十六里湫渊,渊在四山中"。唐之《据地志》亦载:"朝那湫祠在原州高平县东南二十里。"还有(清)《平凉府志》指朝那湫即固原:"东南四十里"曰"东海子"。古人对朝那湫的记载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大致方位和里程还是一致的,即朝那湫,在今固原以东的三四十里和今彭阳以西约五六十里之间的地方。 从朝那县古城遗址与湫渊遗址的互证,再从考古发掘实物的印证,结合对正史、古文献和地方志书等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当代学术界集体攻关所形成的各种权威性大型辞书、工具书中一致的公认,古朝那县治就是今彭阳县境内的古城遗址是无可置疑的事。<ref>[https://www.sohu.com/a/496826374_121107000 史书记载]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朝那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