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51.11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朱轼 的原始碼
←
朱轼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朱轼'''== [[File:朱轼.jpg|缩略图|右|朱轼|[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4266631&di=dffbed1496d07fb0d2739eec279629d1&imgtype=jpg&er=1&src=http%3A%2F%2Fwww.yhmatou.com%2Fyhimg%2F5788239998258002036.jpg%26amp%3Bfrom%3Dexport 原图链接][http://www.yhmatou.com/lishi/294268.html 来自一号码头的图片]]] '''[[朱轼]]'''({{bd|1665年||1736年|catIdx=Z朱}}),[[表字|字]]'''若瞻''',[[号]]'''可亭''',[[江西省]][[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属[[高安市]][[村前镇]])人。 ==生平== 朱轼自幼苦读,“束身励行,通经史百家”,<ref>[https://www.docin.com/p-1892946449.html 【2017年整理】金板搭银桥]豆丁网</ref>[[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浙江巡抚]]、[[吏部尚书]],有惠政,居官廉洁,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自诸生至宰相,食不二味,衣不鲜华,而爱国忘家,唯民休戚是念,凡所学必以身践之”。雍正命朱轼在[[懋勤殿]]设讲坛,教育[[弘曆]],被誉为“帝师元老”。<ref>[[袁枚]]《神道碑》: “公奉世宗诏,侍皇上青宫最久。皇上登极未一载,仁言圣政,重累而下,九州八陔,靡不异音同叹,庆尧舜复生,然则公启饫之功可以想见。”</ref>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雍正]]赐诗:“忠岂唯供职,清能不近名;眷言思共理,为国福苍生。”[[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十七日卒于[[京城]],諡'''文端'''。次年归葬故里。 ==简介== [[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进士。由庶吉士改授湖北潜江知县,有惠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雍正时,充圣祖实录总裁。行取授刑部主事,督学陕西。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与怡贤亲王共治畿辅营田水利,蓄泄得宜,溉田六十顷。卒,谥文端。任浙江巡抚时,首创用"水柜法"修筑海塘,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朱轼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 轼工古文,学宗横渠,著有周易注解、周礼注解、仪礼节略、历代名儒循吏传等,《清史列传》及文端公集,并传于世。 ==影响== 高安市村前镇艮溪朱村,村庄虽小而普通,却在清朝康熙四年诞生了一个普通而出众的人物,这个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雍正皇帝赐誉其为“朝堂良佐”,高安采茶戏《[[南瓜记]]》便是以他为模特儿创作的,这个人就是朱轼。 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号可亭。出身于高安的一个农家。《[[朱氏宗谱]]》上曾记有北宋元丰年间,苏轼曾在赴筠州(后改瑞州)看望弟弟苏辙的途中,慕名游览过艮溪里,于是,流经艮溪里的河,便改叫苏溪河,艮溪里的山,也改叫坡山。艮溪里人以苏轼游此而认为是一大殊荣,对苏轼推崇备至。这种尊崇,也给朱轼以极大的影响。为此,他把学名取为朱轼。 朱轼自幼苦读寒窗,通晓经史百家,是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康熙]]三十三年(1694),中进士。历任潜江知县、陕西学政、奉天府尹、浙江巡抚、左都御史。雍正时,充圣祖实录总裁,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兵部尚书。乾隆时,充世宗实录总裁,命协同总理事务。卒赠太傅。朱轼跻身相位,当朝一品,得到康熙帝的赏识、雍正帝的重用、乾隆帝的倚重,是康、雍、乾三世“恩宠极人臣之分”的显赫人物。 朱轼一生秉承“皇权专制加道德教化”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为官之道。在他出任潜江知县之治,认为教民易俗莫如圣谕十六条,即援用楚中乡语,注为训解,每月朔望,宣讲四乡。无论他在何处为官,都必强调教育的重要,办书院崇尚儒学。他三主会试,以“读对贤书而能发明其义蕴”为选才标准,在浙江任上刊印颁发了《[[大戴礼记]]》、《[[仪礼节略]]》以及《[[张子全书]]》、《[[颜氏家训]]》、《[[温公家训]]》等书,使浙江风俗为之一变。 朱轼为官清廉刚正、望正朝端。时,康熙推崇[[朱熹学]]说,朱轼为当时朝廷御用程朱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生活俭朴,高安民间旧时流行的酒席“朱公席”,待客时多为四盘两碗,据说是朱轼宴请乾隆时所创。 朱轼还主张“[[民本]]”,“民可载舟,民可覆舟”。他在潜江,下车伊始,即下免粍之令,正供之外无丝毫多取。朱轼关心民生,对于营田水利各节,筹划举措,都事必躬亲。他在浙江督修海塘,多所创造,海宁、上虞等县常患海潮,朱轼采用“木柜法”作堤基,从而堤塘坚固,潮患免除,民则安之,所以人言“朱轼所修不塌”。 康熙五十九年朱轼擢左都御史。六十年,山西、陕西大旱,朱轼差往山西劝粜给赈。他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富户、绅士捐献粮钱,救济灾民。他还组织劳力整治漕河水道,停收米船课税,以利粮食流通责任地方官设厂医治患病灾民。此后疏请山西建立社仓以备荒歉;大兴水利,引泉灌田,民受其利。 雍正元年,御赐“朝堂良佐”匾和题诗扇面,转迁吏部尚书,晋加[[太子太保]],又加太子太傅,雍正视其为左右手。 在朱轼的家乡高安市,至今还在上演着以朱轼为模特而创作的高安采茶戏《[[南瓜记]]》。《南瓜记》讲的是南昌县恶霸地主王寿庭勾结官府,横行霸道,强抢穷秀才丁文选之妻杜兰英为十房夫人。适为回高安与老母拜寿的宰相朱轼所闻,并设下巧计救出杜兰英,依法严惩了王寿庭和一班贪官污吏。为表感激之情,丁文选挑担南瓜去与朱母祝寿。这个节目多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中播放,成为家喻户晓的采茶戏。 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朱轼积劳成疾,病逝于京都。二百多年过去了,在二十世纪末的今天,人们只能从他留下的文稿,他的手书,以及碧落桥连同他的墓地等为数不多的文物中来凭吊这位为民兴利,为国选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朝堂良佐”。诗人袁枚有《[[朱文端公墓下之作]]》:“鹓鹭曾居第一班,衣冠常惹御香还。独将经术勷三圣,自起清风播九寰。玉魂骑箕苍昊上,石麟沐雨翠微间。寻思几滴西州泪,仰止松揪不忍攀”。朱轼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从采茶戏《南瓜记》里唱下去 。 据史料考证,朱轼一生居官廉洁,刚正不阿,处事公正,执法严明,赈济灾民,广施惠政,被百姓称为“大清官”,他巡抚浙江,政绩更著,时称“轼持风谦,以身作则,境内之治,号通国第一。”是列入清史的显赫重臣和著名政治家之一。查同治《[[高安县志]]》记载,雍正皇帝曾于1723年赐与朱轼“朝堂良佐”御匾一块,以表示当朝皇帝对他的器重和信赖之情。 朱轼不但是历史上对政治有重大建树之杰出人物,而且还是一位博学多才、著述丰富、潜心教育、善育英才的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他曾先后被雍正、乾隆皇帝召充为《[[圣祖实录]]》、《[[世宗实录]]》总裁,其传世之作《[[周礼注解]]》、《[[周易注解]]》、《[[文端公集]]》以及《[[春秋钞]]》、《[[历代名臣传]]》、《[[历代名儒传]]》、《[[仪礼节要]]》等至今在我国文史学术界影响甚大。乾隆帝在给朱轼的祭词中称“朱轼学术端醇,器资凝厚,早登词苑,蜚声著作之庭”。 在教育上朱轼不但培养出了[[乾隆]]皇帝这一文武兼备、治国称雄的杰出人才,而且在振一代文风、严格科举制度、兴办各类书院、选拔优秀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此,雍正帝曾将一面优质苏州折扇贡品赐给朱轼,并在扇面上题诗一首以表彰。诗云:高岳生良佐,兴朝瑞老臣。南昌持藻鉴,北斗重权衡。忠岂唯供职,清能不近名。眷言思共理,为国福苍生。 这把御扇一直被朱轼后裔珍藏下来,“[[文革]]”前捐献给当地人民政府,现收藏在高安市档案馆,高安市博物馆存有复制件。 朱轼御扇现仅存扇面,该扇面淡烟黄色底,洒金“皇榜纸”质,白宣精工裱托,色泽清丽。扇面横长54.5厘米,纵28厘米,右起竖书翰墨13行,题诗一首计字五十个于上,每字2—2.5厘米见方,书法圆润秀发,似仿松雪体,每行字数不一,疏密有致,颇具美感。题诗首字旁铃长条朱文印,诗后署“御笔赐尚书朱轼”一行,并铃雍正帝朱文御印2方。整个扇面完整无损,字迹清楚,印文可辨。据有关文物专家鉴定,确认此扇面为国家珍贵文物,对研究朱轼生平及其清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朱轼后裔在捐扇时介绍了这面御扇记载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雍正朝某年科考,皇帝钦定朱轼为主考官,侍郎刘碧为副主考官。 开考前一天,雍正帝密召两主考官定下考题。当天下午,国舅命其亲信给正副主考官各送来黄金、锦缎等贵重礼品,意欲请主考关照他的儿子,与此同时,刑部、工部、户部等一些官员也分别送来不少礼品,均请求主考官关照其亲朋好友。刘碧贪财将考题泄露,朱轼却连夜带全部礼单、礼品进宫禀告皇帝,雍正大怒,立即要治罪刘碧和国舅等官员。朱轼则请[[雍正]]帝暂不处理人事,先将考题重新出过。结果考后国舅等送礼官员亲属子女名落孙山,而考中者尽为文章锦绣、见解独特的优秀人才。雍正帝为此赞赏朱轼“尽拨佳文、摒除弊端”,并赐题诗御扇于朱轼,以示奖赏。从御扇题诗首句“高岳生良佐”与雍正帝曾赐朱轼御匾“朝堂良佐”这一语气分析,此御扇为雍正帝赐赠朱轼完全可信。 ==乾隆帝师== 帝师,皇帝的老师。帝,本文指的是[[清代]]为帝60年、创“[[乾嘉盛世]]”的乾隆皇帝,在这指的是乾隆皇帝的老师高安人朱轼。在高安,至今流传着和乾隆的故事。朱轼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担任大臣,是三朝元老。皇四子[[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初入学,雍正命朱轼为师,在懋勤殿设讲坛,行拜师礼。朱轼对弘历的要求很严,连雍正也觉得过分了,就对朱轼说:“教也为王,不教也为王。”意思是说,对皇子,教育他做王,不教育他也做王,先生何必这么严格呢?朱轼答道:“教则为尧舜,不教则为桀纣。”意思是说,教育好他,就可以使他做尧舜那样的贤君,不教好他,就会成为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雍正见说得有理,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乾隆做了皇帝后,非常感激和尊重他的老师,曾亲自到高安来问候朱轼,朱轼用四盘二碗宴请皇帝,菜谱是:腊肉、肉皮、粉丝、闽笋四盘猪脚或冻鱼,肉圆子或薯粉圆子为二碗。这种筵席,一直在高安流传下来,人们称为“朱公席”。朱轼崇尚节俭,以南瓜接待地方官为母贺寿,除暴安良的故事,同样脍炙人口,《[[南瓜记]]》演唱其事。 ==佚事== 《[[清稗类钞]]》载其“河目海口”。<ref>《清稗类钞·[[s:清稗类钞/065|卷六十五]]》:朱文端河目海口 高安朱文端公轼,字若瞻,生而宏声广颡,双颧插髩,大口长目,步阔二尺。二十三岁入学,二十九中乡试,主司宋大业见之,即曰:「河目海口,惟吾先公。今复见子。」大业,文恪子也。</ref> ==参考资料== * [[朱轼墓]] ==参考文献== {{reflist}} {{wikisource|清史稿/卷289}}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Wikisourc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朱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