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9.28.19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抱忱 的原始碼
←
李抱忱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李抱忱.jpeg|有框|右|<big></big>[https://static.zucidian.com/images/sys_ci/sfli28.jpg 原图链接][https://www.zcdian.com/ci/sfli28.html 来自 zcdian 的图片]]] '''李抱忱'''(1907年7月18日-1979年4月8日),笔名饱尘、疲兮[1],是一位出身河北保定的音乐[[教育]]家,基督教新教教徒。 一些被公众认为是圣人的人<ref>[https://www.sohu.com/a/399991217_436131 中国的“圣人”和西方的“圣人”有何差别?看中西评判标准的差异],搜狐,2020-06-05</ref>,可能从没有得到任何教会认可。即使在天主教内,不同教区和不同主教团对不同圣人的敬礼也不一定相同。有些教团通常只敬礼本教团所认可的圣人;有些圣人则只在其家乡受到敬礼。在东正教<ref>[https://www.sohu.com/a/254147502_621021 东正教把斯大林“封圣”,其实他本想彻底把宗教从苏联清除] ,搜狐,2018-09-20</ref>中,于教区内去世的成员,一般会在所属教区的礼仪中被曕仰。 ==简介== 1907年,李抱忱出生在河北保定西关外长老会福音园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母亲在教会担任私塾教师。七岁时,他开始在教会开始学习弹奏[[钢琴]]。1920年,他进崇实[[中学]]就读,并在身兼传教士的钢琴老师带他到北京饭店观赏由百余位欧美组织的合唱团演唱《弥赛亚》,因深受感动而自此立志一生奉献合唱。 1926年,他被保送进入燕京大学,主修化学,选修钢琴和音乐史。后来,他在运动比赛中摔断腿部,因而无法再长时间待在实验室中,并将主修改为[[教育]],副修音乐。毕业后,他于北平育英中学任教;期间,他曾积极参与推动北平各大专及中学学生的合唱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写作出《出征》、《凯旋》、《为国奋战》、《我所爱的大中华》等歌唱教材,由“育英”合唱团于1932年进行首次发表演唱。为扩大影响,他又计划带领该团南下举办旅行音乐会;1934年春,他率领团员及随团护士在两周内前往北平、天津、济南、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演出。 1935年,他前往美国欧柏林学院音乐系就读,并在1937年获硕士学位。 1941年,他担任国立音乐院教务主任,并代理院务;同时,他在重庆大轰炸后于当地[[广场]]举办“精神总动员”千人大合唱[[演唱会]]。 1944年,他再度前往[[美国]]。随后,他在耶鲁[[大学]]、美国国防语言学院及爱荷华大学教授中国语言,编写许多中国语文教材,又组织指导中文合唱团,以提升语言学习的乐趣。1948年,他获哥伦比亚大学颁予音乐教育博士学位。 1958年,他以美国在华基金会第一位傅尔布莱德学人身份应[[教育]]部邀请前往[[台湾]]推动音乐教育,巡回当地各处演讲及举办联合合唱音乐会,以宣扬其音乐教育观念。1959年1月31日,他指挥五校合唱团进行联合大合唱,并在台北市中山堂举办公演;唱完由胡适作词、赵元任作曲,以及他负责编合唱曲的《上山》后,胡适致词表示“李先生指挥三百青年这样唱出,竟使我的诗从没有这样好过。” 1972年,他独身返回台湾定居,继续积极推动合唱教育,并曾担任台北爱乐合唱团指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及台北市立女子师范专科学校音乐科教授等职位。此后,他不停写作手稿、谱曲、指导合唱、担任音乐评审,直到1979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为止。 ==视频== ===<center> 李抱忱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真正的自由圣言法师与天主教单国玺枢机对话</center> <center>{{#iDisplay:u0337xdrx9k|560|390|qq}}</center> <center>【圣方济各行传】天主教圣人纪录片</center> <center>{{#iDisplay:k0178z2b0a1|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200 宗教總論]]
返回「
李抱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