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9.83.248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李浴星 的原始碼
←
李浴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李浴星 | 英文名 = YuXing Li | 图像 = [[File:2011121815592893.jpg|缩略图|center|[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undefined&tn=baiduimagedetail&ipn=d&word=%E6%9D%8E%E6%B5%B4%E6%98%9F&step_word=&ie=utf-8&in=&cl=2&lm=-1&st=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cs=1466920946,3506687293&os=3820442092,3977743113&simid=0,0&pn=19&rn=1&di=152201489550&ln=104&fr=&fmq=1551069619013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0,0&istype=0&ist=&jit=&bdtype=0&spn=0&pi=0&gsm=0&hs=2&objurl=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q_70%2Cc_zoom%2Cw_640%2Fimages%2F20180225%2Fb149be63411d4117b0cb4cd8d9807ef9.jpeg&rpstart=0&rpnum=0&adpicid=0&force=undefined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ie=gb18030&word=%C0%EE%D4%A1%D0%C7&fr=ala&ala=1&alatpl=adress&pos=0&hs=2&xthttps=000000 来自买琴网]]] | 图像说明 = 李浴星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09年1月日 | 出生地点 = 河北丰南 | 逝世日期 = 1976年7月28日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原名李连魁字捷三,又名李沂、李洞明,字浴星,号大痴、大池、大池浴者、静泊、井白、静泊居士等,以字行。 | 斋号 = 魁儒轩、伴梅阁、梅花书屋、昆山玉韵琴斋、翛斋等。 | 职业 = 艺术家、画家 | 知名作品 = 完成了《胡笳十八拍》和《广陵散》的发掘打谱工作<br> 编着《翛斋琴谱》等 }} '''<big>李浴星</big>'''<p style="text-indent:2em;">(1909年1月9日-1976年7月28日)原名李连魁字捷三,又名李沂、李洞明,字浴星,号大痴、大池、大池浴者、静泊、井白、静泊居士等,以字行。斋号:魁儒轩、伴梅阁、梅花书屋、昆山玉韵琴斋、翛斋等。是一位国学功底深厚,精于[[古琴]]、[[书法]]、[[绘画]]、[[篆刻]]、诗词以及文物鉴赏等多方面的[[艺术家]]。<br> <p style="text-indent:2em;">曾致力发掘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及《广陵散》并有所建树。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生蒙受“反动学术权威”等莫须有的罪名被多次批判、抄家和监禁。又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不幸罹难,终年67岁。<br> ==人物生平== '''<big>李浴星</big>''' <p style="text-indent:2em;"> 1909 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南县 稻地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读于[[天津法商学院]]和北京中国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齐齐哈尔]]、[[保定]]、[[天津]]、[[北京]]等地工作,主要以教书为业。曾在北京“志成” 、 “大同”中学任国文、 美术教员。北平解放后,先生于 1949 年被聘为军代表办事处文书,随同进驻[[唐山]]接管开滦煤 矿。军代表办事处撤消后,任开滦唐山矿干校语文教员。曾当选为唐山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唐山市第二届美术家协会理事。 先生自幼勤奋好学,转益多师。十三岁学书,十四岁学画,十六岁学古琴,二十岁学诗文,为其书画、[[古琴]]技艺奠定了基石。三、四十年代,李先生的书画艺术便已知名京师。 五、六十年代,曾致力发掘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及《广陵散》 并有所建树。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生蒙受“反动学术权威”等莫须有的罪名被多次批判、抄家和监禁。 又于1976 年[[唐山大地震]]中不幸罹难, 终年67岁。<br> ==人物简历== <p style="text-indent:2em;">'''<big>李浴星</big>''' 1909 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南县 稻地镇。自幼勤奋好学,转益多师。十三岁学书,十四岁学画,十六岁学古琴,二十岁学诗文,为其书画、古琴技艺奠定了基石。 <p style="text-indent:2em;">1924年拜在著名古琴家、九嶷派创始人杨宗稷(字时百)老先生门下学琴。通过面试考察合格,并作了郑重承诺,成为杨老先生的正式弟子。在杨老先生长期、严格的教学指导下,李浴星学到了九嶷派琴学真髓,并同窗好友[[杨葆元]]、[[管平湖]]、[[关仲航]]等几位先生成为近现代九嶷派琴艺的重要传人。 <p style="text-indent:2em;">在李浴星离京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工作的三年期间,始终与杨老先生保持着大量的书信往来,有时竟一天连发两封信。信中涉及内容非常之多, 包括学琴、斵琴、修琴以及生活等各个方面。对于请教,杨老先生总是有问必答,尽可能详细地解难释疑。虽千里相隔,但在与老师的鱼雁往来中李浴星受益匪浅,琴学造诣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再由于李先生书法好,文史底子厚,学琴领会得快,再加上异常专注用功,更加深得杨老先生喜爱和看重。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非常珍爱书籍。为避免琴谱损坏,每弹一曲都用工整的小楷誊抄一遍,从不把原谱翻来翻去。现存《魁儒轩琴谱杂抄》一册、《翛斋琴谱》五册,共抄录琴曲53首,其中还有自行移植和创作的琴曲。平时李先生经常把孩子们唱的歌随手操琴弹奏,可惜的是这些曲谱没能记录下来。在1966年至1976年的特殊历史时期,李先生几次遭受批判监禁,但只要有机会仍坚持弹琴。古曲不能弹,就把当时流行的“毛主席语录歌”等“革命歌曲”移植到古琴上来,至今还有先生整理的移植琴谱存世。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先生是多才多艺的学者,经、史、子、集烂熟于胸。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管平湖先生发掘《胡笳十八拍》、《广陵散》等古曲和编写《古指法考》时,经常需要查阅许多古籍,而这正是李浴星的特长,于是管先生和李浴星先生经常通过书信探讨一些疑难问题,至今还保存有管先生给李浴星先生关于探讨打谱的信件。同时,李先生还与中国古琴研究会会长查阜西、[[中国音乐学院]]古琴教授[[吴景略]]等先生始终保持联系,经常切磋交流技艺。李浴星在对《胡笳十八拍》的打谱工作中,在对《广陵散》的发掘中,经过多次反复深入地探究。得出了与管平湖先生和吴景略先生等几位琴家不同的结论,即“《广陵散》还是应以三弦为宫”, 这在他编着的《翛斋琴谱》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可惜的是李先生的这一成果未能留下音响资料。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在北京中学教书时,曾设馆授琴。溥雪斋先生(宣统溥仪的族兄)和现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郑珉中先生就是当年的学琴弟子。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先生琴棋书画无不精通,集多种艺术于一身,多才多艺。先生的书法胎息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功底深厚。曾每天坚持临习此帖六张元书纸,连续八年未曾有一天间断。而后又于小欧《道因法师碑》、北魏《张猛龙碑》、[[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孙过庭]]《书谱》以及[[褚遂良]]、[[李北海]]等家都下过很深的功夫,往往一部帖要临写数百遍。融汇各家之长,形成了独具的劲媚书风而自成一家。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向来分为碑、帖两大流派。但从明末董其昌之后,清代几乎未见到一位真正的帖学大家。直到民国以后才出现了诸如沈尹默、白蕉、邓散木、吴玉如等帖派大师。毫不夸张的说,李浴星先生无论其自身对二王嫡派帖学的理解、领悟和实践,及其书法数十年积累而成的技法功力、气韵风神,都绝不在以上诸家之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得当时著名书画家 白石老人门生周铁衡先生激赏,称“李先生书乃正统京朝派,若从京师出十人善书者,李先生必在其中。”我国知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陈大远]]先生也曾称赞“李先生是北方少有的书法家”。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曾拜著名[[画家]][[吴镜汀]]先生为师,初学四王,由王石谷入手,后法宋元山水,笔法精到,意境深远,尤以小北宗青绿山水见长。并为“中国画会”重要成员之一,与箫谦中、胡佩衡、吴镜汀、[[秦仲文]]等著名书画家过从甚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李先生的绘画作品曾到东欧展出。先生的书画作品不仅功力深厚,技艺精纯,而且雅俗共赏,深为大众所喜爱。与唐山知名画家严柏年、果树邨、宣道平先生一起被誉为“冀东四大名画家”。李先生的篆刻艺术从汉印入手,由于有坚实的书法基础,后又与篆刻家贺孔才先生交往颇多,形成了沉稳清丽、书卷气十足的风格。先生的书画用印绝大部分均为自制。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曾师从著名文人[[张念祖]](字芍晖,清朝举人,当时天津城南诗社主要成员),系统学习了诗词、文章。由于名师指导,再加天分和勤奋,李先生的诗词也达到了很高水平。遗憾的是,先生的全部诗词手稿都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劫难中被抄走遗失了。现在我们只能在先生的绘画上见到一些题画诗和我们尚能回忆起来有限的诗作。1957年李先生还曾编写过一个京剧剧本《新编河伯娶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表。值得庆幸的是先生当年用毛笔行楷誊写的手稿尚保存完好,使我们有幸欣赏到先生的文采和炉火纯青的书法。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迁居唐山后,周围聚集了众多书画界的朋友和喜爱书画的学生。现在唐山市60岁以上的书画家许多是李先生的学生,甚至有的人只向李先生求教过或拜访过,也自称是李先生的学生而引以为荣。李浴星先生教学生是全方位的,除古琴、书画、诗词和篆刻外还教古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每逢周末李先生都要给学生讲古文,直到1966年九月李先生被抄家关押才被迫停止。师从李先生多年、琴艺较好的学生,除李先生子女之外尚有[[张庆恩]]、张松延、郑漱云、章长生等人。其中除张庆恩在地震中罹难外,其它学生在地震后20年来,积极修复地震中损坏的老琴,把继承振兴我国的古琴艺术作为怀念恩师的具体行动。李先生之子[[李天桓]]在1980 以后,使震后中断了4年的琴声得以延续,并从2001年开始授徒传授琴艺。 <p style="text-indent:2em;">1976 年唐山大地震,李浴星先生不幸罹难, 终年67岁。 ==琴人琴事== ===多才多艺的李浴星先生=== [[File:2c0ebc0738be47a3800df1643b4813c5 (2).jpg|缩略图|有框|300px| right |]]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先生(1909.1.9-1976.7.28)原名李连魁字捷三,又名李沂、李洞明,字浴星,号大痴、大池、大池浴者、静泊、井白、静泊居士等,以字行。斋号:魁儒轩、伴梅阁、梅花书屋、昆山玉韵琴斋、翛斋等。是一位国学功底深厚,精于古琴、书法、绘画、篆刻、诗词以及文物鉴赏等多方面的艺术家。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先生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南县稻地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读于天津法商学院和北京中国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齐齐哈尔、保定、天津、北京等地工作,主要以教书为业。曾在北京“志成”、“大同”中学任国文、美术教员。北京解放后,先生于1949年被聘为军代表办事处文书,随同进驻唐山接管开滦煤矿。军代表办事处撤消后,任开滦唐山矿干校语文教员。曾当选为唐山市第三届政协委员、唐山市第二届美术家协会理事。 <p style="text-indent:2em;">先生自幼勤奋好学,转益多师。十三岁学书,十四岁学画,十六岁学古琴,二十岁学诗文,为其书画、古琴技艺奠定了基石。三、四十年代,李先生的书画艺术便已知名京师。五、六十年代,曾致力发掘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及《广陵散》并有所建树。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生蒙受“反动学术权威”等莫须有的罪名被多次批判、抄家和监禁。又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不幸罹难,终年仅67岁。 [[File:B149be63411d4117b0cb4cd8d9807ef9.jpg|缩略图| left |李浴星先生抚琴|center]]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先生于1924年拜在著名古琴家、九嶷派创始人杨宗稷(字时百)老先生门下学琴。当时杨老先生收徒甚严,先要通过面试和考察,了解求学者的家庭境遇、文化基础、个人爱好、学琴志向,以及是否会其它乐器等各方面情况;然后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勤学苦练,持久不辍,且以传承发扬琴艺为己任。当时李浴星先生面试考察合格,并作了郑重承诺,才成为杨老先生的正式弟子。 <p style="text-indent:2em;">杨老先生授徒非常认真。一张琴桌两张琴,师徒相对而坐,老师对照琴谱逐句讲解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指法、节奏、音准稍有误差绝不能过关。完成全曲后,师徒再反复合弹,直至老师满意为止。在杨老先生长期、严格的教学指导下,李浴星先生学到了九嶷派琴学真髓,而与同窗好友杨葆元(字乾斋)、管平湖、关仲航等几位先生成为近现代九嶷派琴艺的重要传人。 [[File:Abfdf6ef47fd4ad89769dca8bcfd97b7.jpg|缩略图| right |李浴星先生编辑之琴谱|center]]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来,李浴星先生离京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工作了三年。在此期间继续以书信向杨老先生请教。杨老先生总是有问必答,尽可能详细地解难释疑,有时竟一天连发两封信。信中涉及内容非常之多。包括了学琴、斵琴、修琴以及生活等方面。在和老师的鱼雁往来中李浴星先生受益非浅,琴学造诣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由于李先生书法好,文史底子厚,学琴领会得快,再加上异常专注用功,所以深得杨老先生喜爱和看重。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先生非常珍爱书籍。为避免琴谱损坏,每弹一曲都用工整的小楷另抄一遍,从不把原谱翻来翻去。现存《魁儒轩琴谱杂抄》一册、《翛斋琴谱》五册,共抄录琴曲53首,其中还有自行移植和创作的琴曲。平时李先生经常把孩子们唱的歌随手操琴弹奏,可惜的是这些曲谱没能记录下来。在1966年至1976年的特殊历史时期,李先生几次遭受批判监禁,但只要有机会仍坚持弹琴。古曲不能弹,就把当时流行的“毛主席语录歌”等“革命歌曲”移植到古琴上来,至今还有先生整理的移植琴谱。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先生是多才多艺的学者,经、史、子、集烂熟于胸。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管平湖先生发掘《胡笳十八拍》、《广陵散》等古曲和编写《古指法考》时,经常需要查阅许多古籍,而这正是李浴星先生的特长,于是管先生和李浴星先生经常通过书信探讨一些疑难问题,至今还保存有管先生给李浴星先生关于探讨打谱的信件。同时,李先生还与中国古琴研究会会长查阜西、中国音乐学院古琴教授吴景略等先生始终保持联系,经常切磋交流技艺。 [[File:256c9d20c4d74605a49279f1fc91bb93.jpg|缩略图| left |300px| |李浴星先生之书法作品|center]] <p style="text-indent:2em;">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期,李浴星先生完成了《胡笳十八拍》和《广陵散》的发掘打谱工作。在对《胡笳十八拍》的打谱工作中,李先生对原谱进行了适当的编辑,使其词和谱的对应更加合理了,这在他编着的《翛斋琴谱》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在对《广陵散》的发掘中,李浴星先生经过多次反复深入地探究,得出了与管平湖先生和吴景略先生等几位琴家不同的结论,即“《广陵散》还是应以三弦为宫”。可惜的是李先生的这一成果未能留下音响资料。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先生弹琴功力深厚、指法娴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唐山市经常停电,有时在晚上弹着琴突然停电,但并不影响李先生弹琴。在看不见徽位的情况下,李先生照弹不误,而且弹得丝毫不差。若没有深厚的功力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File:C4cb1dfc2a0f44d6a37d817d9b6233d0.jpg|缩略图| right |200px| |李浴星先生之书法作品|center]]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在北京中学教书时,曾设馆授琴。溥雪斋先生(宣统溥仪的族兄)和现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的郑珉中先生就是当年的学琴弟子。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先生是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的艺术家。先生的书法胎息于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功底深厚。曾每天坚持临习此帖六张元书纸,连续八年未曾有一天间断。而后又于小欧《道因法师碑》、北魏《张猛龙碑》、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孙过庭《书谱》以及褚遂良、李北海等家都下过很深的功夫,往往一部帖要临写数百遍。融汇各家之长,形成了独具的劲媚书风而自成一家。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向来分为碑、帖两大流派。但从明末董其昌之后,清代几乎未见到一位真正的帖学大家。直到民国以后才出现了诸如沈尹默、白蕉、邓散木、吴玉如等帖派大师。毫不夸张的说,李浴星先生无论其自身对二王嫡派帖学的理解、领悟和实践,及其书法数十年积累而成的技法功力、气韵风神,都绝不在以上诸家之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得当时著名书画家周铁衡先生激赏,称“李先生书乃正统京朝派,若从京师出十人善书者,李先生必在其中。”我国知名诗人、散文家、书法家陈大远先生也曾称赞“李先生是北方少有的书法家”。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先生绘画曾拜著名画家吴镜汀先生为师,初学四王,由王石谷入手,后法宋元山水,笔法精到,意境深远,尤以小北宗青绿山水见长。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先生的书画艺术已知名京师(当时在北京荣宝斋挂笔单为10银元一方尺),并为“中国画会”重要成员之一,与箫谦中、胡佩衡、吴镜汀、秦仲文等著名书画家过从甚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李先生的绘画作品曾到东欧展出。先生的书画作品不仅功力深厚,技艺精纯,而且雅俗共赏,深为大众所喜爱。与唐山知名画家严柏年、果树邨、宣道平先生一起被誉为“冀东四大名画家”。李先生的篆刻艺术从汉印入手,由于有坚实的书法基础,后又与篆刻家贺孔才先生交往颇多,形成了沉稳清丽、书卷气十足的风格。先生的书画用印绝大部分均为自制。 <p style="text-indent:2em;">李浴星先生在天津读高中时,曾师从著名文人张念祖(字芍晖,清朝举人,当时天津城南诗社主要成员),系统学习了诗词、文章。由于名师指导,再加天分和勤奋,李先生的诗词也达到了很高水平。遗憾的是,先生的全部诗词手稿都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劫难中被抄走遗失了。现在我们只能在先生的绘画上见到一些题画诗和我们尚能回忆起来有限的诗作。1957年李先生还曾编写过一个京剧剧本《新编河伯娶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表。值得庆幸的是先生当年用毛笔行楷誊写的手稿尚保存完好,使我们有幸欣赏到先生的文采和炉火纯青的书法。 <p style="text-indent:2em;">1949年李先生迁居唐山后,周围很快聚集了众多书画界的朋友和喜爱书画的学生。现在唐山市60岁以上的书画家许多是李先生的学生,甚至有的人只向李先生求教过或拜访过,也自称是李先生的学生而引以为荣。李浴星先生教学生是全方位的,除古琴、书画、诗词和篆刻外还教古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每逢周末李先生都要给学生讲古文,直到1966年九月李先生被抄家关押才被迫停止。师从李先生多年、琴艺较好的学生,除李先生子女之外尚有张庆恩、张松延、郑漱云、章长生等人。其中除张庆恩在地震中罹难外,其它学生在地震后20年来,积极修复地震中损坏的老琴,把继承振兴我国的古琴艺术作为怀念恩师的具体行动。李先生之子李天桓在1980 以后,使震后中断了4年的琴声得以延续,并从2001年开始授徒传授琴艺。 <p style="text-indent:2em;">记得首都师范大学有位老教授曾经说过:“个人的勤奋和天分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客观环境也是成败的不可忽视的条件。”李先生虽然一身绝技但未得尽情施展,皆由客观环境使然。试想,李先生如果1949年未曾迁居唐山,在琴界与管平湖、关仲航、汪孟舒等先生始终保持在伯仲之间,在书画界与秦仲文、王雪涛等先生始终保持在伯仲之间;如果1976年不是过早地殁于地震,能赶上改革开放、古琴书画等文化艺术得以振兴的年代,那么先生的知名度必将大增,其古琴、书画艺术也必将更为广泛流传于世。然而,李先生一生刻苦勤奋的治学精神,诲人不倦的师德品格,却是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扬。 <ref>[http://www.sohu.com/a/223933932_656402 琴人琴事|多才多艺的李浴星先生 2007年4月17日(本文参考了张佗的《李浴星的书画艺术》和张福安的《李浴星先生生平简介》,由李天桓执笔并由张福安修改定稿。) ]搜狐 /文化</ref> == 参考文献 == [[Category:古琴演奏家]][[Category:畫家]][[Category:艺术家]][[Category:中国人]] [[Category:音乐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李浴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