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85.12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杨凤轩 的原始碼
←
杨凤轩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杨凤轩'''<br><img src="https://pic.gerenjianli.com/mingren_larger/2525/2524324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95/rrk46ernep.html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small> |} '''杨凤轩''' 杨凤轩(1845—1918)字蕙,号小瀛,又号泾上耕夫,陕西泾阳桥底镇人,教育家。 == 基本内容 == 杨凤轩(1845—1918)字蕙,号小瀛,又号泾上耕夫,陕西泾阳桥底镇人,教育家。幼年随刘古愚、贺复斋治学,虚心好学,深受器重。清[[光绪十四年]](1888)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落第。受刘古愚学术思想影响,专注经世学问,曾约志趣相投者八九人组成测绘组,赴三原、礼泉、兴平、长武等地勘测水利,并向陕西著名[[水利专家]]郭希仁建议重修郑白渠。光绪十七年时(1892),主讲于泾干、瀛洲两书院,任山长。光绪二十四年(1898),二次赴京应试。其时正值“戊戌变法”,因赞成刘古愚及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观点,遂加犬“保国会”,积极开展变法活动。变法失败后,辗转[[山东]]、[[甘肃]]等地,回陕后匿身于礼泉烟霞洞刘古愚处,后折回县内,从此绝意仕途,致力改革教育事业。学制改革后,任泾阳劝学所所长。提倡男女平等,亲创本县历史上第一所女子学校——林桂巷女子国民学校。晚年体力不支,在担任县孔庙奉祀官时,仍为数名学生授业。其教育思想倾向于崇实求真、不务虚文,竭力主张科学、实业救国。任教期间,一面深研“西学”,一面亲身实践,教学与实际结合较为紧密。曾数次深入水利工程现场开展测绘,购置机器,开渠凿井,栽桑养蚕,为封闭保守的泾阳带来新气息。特别是从上海等地引进轧棉花机器,使本县乃至渭北各产棉县轧棉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棉农繁重的手工脱籽被代之以轻便的机器脱籽,工效成倍提高。晚年潜心治学,撰文立说,同时又劝促官方兴办学校,普及教育,群众获益甚多。民国7年(1918)去世,终年73岁。各界人士感念其献身家乡教育事业的功绩,曾在县城建立“杨公祠”。有文集六卷传世。 <ref>[https://www.gerenjianli.com/Mingren/Tags/6997/ 名人励志故事]</ref> <ref>[https://www.diyifanwen.com/tool/ 名人名言]</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Category:教育學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杨凤轩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