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2.161.151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杨柳枝 的原始碼
←
杨柳枝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杨柳枝.jpg|缩略图|[https://image.so.com/ 杨柳枝]]] 杨柳枝,词牌名。此调源于北朝乐府横笛曲《折杨柳》。唐玄宗开元年间入教坊曲,后经白居易、刘禹锡整理、改编,依旧曲作词,翻为新声。唐五代词皆咏杨柳枝本意。其正体为齐言体,单调二十八字,平韵,格式同于七言绝句。代表作有《杨柳枝•城外春风吹酒旗》等。 ==词调说明== 据宋王灼《碧鸡漫志》记载:"黄钟商有《杨柳枝》曲。"可见《杨柳枝》可入黄钟商。 《杨柳枝》正体为七言体,本唐人七言绝句,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词谱》载温庭筠《杨柳枝•金缕毵毵碧瓦沟》一首,并在词后附按语云:"刘白倡和,以后为此词者甚多,皆赋柳枝本意,原属绝句,因花间集载此,故采以备调。"《词律》则举温庭筠《杨柳枝•馆娃宫外邺城西》一词,以此单调二十八字体为正体。此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不同。另有韩翃妾柳氏一首《杨柳枝》,二十七字,仄韵,因其首句为"杨柳枝",故亦标此名,实即《章台柳》,与此《杨柳枝》不同。 《杨柳枝》词调还有杂言体变格。敦煌曲子词里有一首无名氏《杨柳枝•春来春去春复春》,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此首《杨柳枝》出自[[《敦煌曲子词》]]伯2809,由七言四句七言体《杨柳枝》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与顾夐词四十字体、朱敦儒词四十四字体添声者较为相似。 历史 杨柳枝,又名"杨柳""柳枝",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据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杨柳枝》,白傅闲居洛邑时作,后入教坊。""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也说:"《杨柳枝》,白居易洛中所制也。"但远早于白居易的盛唐人崔令钦《教坊记》著录开元、天宝时教坊所用324个曲名中,就有《杨柳枝》一曲。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卷七则说:"《柳枝》者,亡隋之曲。炀帝将幸江都,开汴河种柳,至今号曰隋堤,有是曲也。"南宋王灼《碧鸡漫志》亦从是说,认为"隋有此曲,传至开元。"今人任二北也认为《杨柳枝》"本于隋曲《柳枝》"。施蛰存说:"开汴渠,栽杨柳,劳民伤财,以至亡国,这是隋炀帝的虐政,唐人作《杨柳枝》歌词,就用到这个新的历史题材,以为鉴戒。不能认为唐人作《杨柳枝》词多用隋炀帝的典故,就认为《杨柳枝》起源于隋代。 "在隋代之前,乐府横笛曲有《折杨柳》。晚唐薛能说:"《杨柳枝》者,古题所谓《折杨柳》也。"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柳技》,一名《折杨柳》,乐府瑟调曲有《折杨柳行》,横吹有《折杨柳》歌辞,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歌》,歌中带云'折杨柳',词名始此。唐乐有《杨柳枝词》后填词易名《柳枝》也。" <ref>[https://www.sohu.com 搜狐]</ref> <ref>[https://www.gushiwen.org/ 古诗文网]</ref> ==参考来源==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杨柳枝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