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4.242.2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柯棣华 的原始碼
←
柯棣华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柯棣华 | 外文名 = Kwarkanath S. Kotnis | 图像 = [[File:T01dc1c762ae381dba2.jpg|缩略图|[http://p2.so.qhimgs1.com/bdr/_240_/t01dc1c762ae381dba2.jpg 原图链接] [http://archive.wenming.cn/hsly/2008-08/29/content_14256230_4.htm 来自中国文明网]]] | | 出生日期 = 1910年10月10日 | 出生地点 = 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绍拉浦尔市 | 逝世日期 = 1942年12月9日 | 国籍 = 印度共和国 | 别名 = 柯印华,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 | 职业 = [[医生]] | 知名作品 = }} '''<big> 柯棣华</big>''',印度人,著名医生,国际主义战士。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 1942年12月9日凌晨,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的柯棣华因癫痫病发作在河北唐县逝世,年仅32岁。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ref>[http://www.guoxuedashi.com/b/8/209425/ 柯棣华念什么 柯棣华大夫生平事迹 ]国学大师网</ref> == 人物生平 == 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Kwarkanath S. Kotnis 1910年10月10日 - 1942年12月9日),出生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绍拉浦尔市,家庭出身属于较高的种姓,但由于兄弟姊妹共有8人,生活并不富裕。他的母亲有残疾,父亲有民族解放思想,幼年时即随同父亲参加抵制英国货的斗争。后来考入孟买著名的G.S.医学院,因为参加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被迫辍学。又以顽强不屈的精神重新考学,终于于1936年从孟买助学医学院毕业并考取英国皇家医学院。<br> 二战爆发后,他没有去英国上学,参加了巴苏大夫领导的一个五人援华医疗队,于1938年到中国,为国民革命军救助伤员,他感觉国军并没有全力抵抗日本侵略军。于是在1939年2月前往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医疗队,在晋察冀边区全力抢救和日本军队作战的伤员,并以自己的身体试验治疗当时在边区流行的传染病。 1941年接替牺牲的白求恩大夫,成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院长。 1941年他和卫生学校的教员郭庆兰结婚,婚后生有一子,由当时晋察冀边区司令聂荣臻起名为柯印华。柯棣华于1942年7月7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由于癫痫病发作,在前线逝世,年仅32岁。 1949年将他和白求恩大夫安葬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陵园中惟有的两座雕像是他和白求恩大夫。 == 事迹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沉睡的中国觉醒了。中国军民拿起武器,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应中国红军总司令[[朱德]]的请求,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去,表示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这一决定,得到了印度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热烈响应,仅报名参加援华医疗队的医务人员就有700多人。 1938年6月29日柯棣华在这一天申请并加入由他和[[爱德华]]、[[巴苏华]]等5位医生组成的赴华医疗队。 1939年11月4日开始,柯棣华和印度医疗队的同伴们,出入枪林弹雨之中,走遍了晋东南、冀西、冀南、冀中、平西和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数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在战争环境中,他们和抗日军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沿途施行了50余次手术,诊治了2000余名伤病员。<ref>[http://shuangbai.people.com.cn/GB/158065/9468512.html 中国共产党新闻 《全国“双百”》评选 英雄模范人物 ]人民网</ref> 当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晋察冀军区]]进行涞水战役时,柯棣华奉军区司令部之命,出发去军区的南线,负责阵地救护工作。在13天的战斗中,他接受了800余名伤病员,其中施行手术的达558人。由于不断地战斗,伤员也就不分昼夜陆续的后送,他3天3夜未曾睡觉,始终以最大的热情,坚守岗位。<ref>[http://junshi.xilu.com/2009/1109/news_1375_354832.htm 西陆尖锐前线 ]西陆网</ref> 1938年6月29日,他在孟买申请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1942年12月9日,他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河北省唐县葛公村,时年32岁。 == 人物评价== 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柯棣华<br> 1942年夏,柯棣华的癫痫病发作。[[聂荣臻]]鉴于敌后医疗条件太差,劝他去延安或回国治病,他却不顾危险留下工作。同年12月,他写讲义时突然发病,不幸逝世,年仅32岁。毛泽东主席为柯棣华写了挽词:“……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 视频 == 柯棣华 {{#ev:youku|XMzAwMjYxNTk1Mg|alignment=left}} == 参考文献 == [[Category:醫生]]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柯棣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