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19.126.4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栗腹文鸟 的原始碼
←
栗腹文鸟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栗腹文鸟</big> ''' |- | [[File:栗腹文鸟.jpg|缩略图|居中|'''栗腹文鸟'''[http://www.birdnet.cn/data/attachment/forum/2011/11/30/10/78327575036410.jpg 原图链接][https://www.birdnet.cn/thread-300066-1-1.html 原图链接]]]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 栗腹文鸟</br> 拉丁学名:Lonchura malacca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鸟纲 </br> 亚 纲:今鸟亚纲</br> 目:雀形目 </br> 科:文鸟科 </br> 属:文鸟属 </br> 种: 栗腹文鸟 </br> 亚 种: 2亚种 </br>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66 </br> 英文名称:Tricoloured Munia</br> 英文名称: Black-headed Munia </br>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br> |} '''栗腹文鸟'''<ref>[https://www.pchouse.com.cn/baike/shenghuo/6375/ 栗腹文鸟(附图)],太平洋电脑网</ref>(学名:Lonchura malacca):小型鸟类,体长[[10-12]]厘米。嘴蓝灰色,基部粗厚,先端尖、呈圆锥状, 脚亦为蓝灰色,整个头、颈和上胸黑色,其余体羽栗色,或下胸和腹中央至尾下覆羽黑色。尾栗红色。 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灌丛、草丛和农田中,也见于果园、芦苇丛和村舍附近。常成群活动,多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也见单独与其他文鸟混群活动和觅食,秋冬季节有时也成数十只的大群。以谷物和杂草种子为食,繁殖期间也吃部分昆虫。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 外形特征 == 栗腹文鸟的整个头、颈、颈侧、颏、喉和上胸[[黑色]],背、肩和两翅覆羽[[淡栗色]],腰和尾上覆羽深栗色富有光泽。长的尾上覆羽羽缘[[金橘红色]]或金黄色,尾[[赤褐]]或栗红色,羽缘橙黄或金黄色,飞羽淡褐色,外翈羽淡栗色,内翈羽缘淡棕黄色,其外表颜色和背相似、有时背部沽灰,下胸和两胁栗色或淡栗色。下胸中部、腹中央、肛周和尾下覆羽黑色或黑褐色。 '''幼鸟'''头、颈不为黑色,整个上体从头至尾包括两翅覆羽和飞羽表面概为[[淡褐色]],下体[[皮黄色]]。 虹膜红褐或暗褐色,嘴蓝灰色,脚蓝灰或铅灰色<ref>[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dongwu/page/animal_detail_4928.html 栗腹文鸟外形特征],专题库- 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共享平台</ref>。 == 生活习性 == '''迁徙''':[[留鸟]],部分游荡或迁徙。 '''习性''':常[[成群]]活动,多成3-5只或10余只的小群,也见单独践免与其他文鸟混群活动和觅食,秋冬季节有时也成数十只的大群。在小树或灌木枝间跳跃或飞来飞去,也在章丛中和地上活动和觅食,休息时多停息在地边树上或灌木与电线上。性活泼而大胆,不畏人,飞行时呈波浪式前进。叫声尖锐,似‘peep、peep’或‘peekt’。 '''食性''':以[[谷物和杂草种子]]为食,繁殖期间也吃部分昆虫。 '''叫声''':[[尖似笛声]]的pwi?pwi。飞行时发出三声的颤鸣。鸣声为嘴的叩击声响及无音的鸣唱并以长哨音结尾<ref>[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513/18/11005683_470243869.shtml 栗腹文鸟生活习性],360个人图书馆,2015-05-13</ref>。 == 栖身环境 == 栗腹文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灌丛、草丛和农田中,也见于果园、芦苇丛和村舍附近。 == 生存繁殖 == 繁殖期[[3-8]]月。营巢于草丛、灌木丛和芦苇丛及水生植物丛中,也有在竹丛和小树上营巢的。巢呈梨形或球形,开口于顶端侧面,主要由草叶、草茎、竹叶、芦苇叶等构成,随营巢环境不同而不同,通常就地取材。巢的大小据3巢的测量为外径14-15厘米,内径11-12厘米,高19-23厘米,深12-16厘米。每窝产卵[[4-7]]枚,卵白色,光滑无斑,卵为椭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为15.1-17.8毫米×10.6-12.4毫米,重2.0-2.2克<ref>[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dongwu/page/animal_detail_4928.html 栗腹文鸟繁殖],中国科学技术馆</ref>。 == 地理分布 == '''分布范围''':印度、[[中国]]至东南亚、苏门答腊、婆罗洲、菲律宾及苏拉威西岛。 '''分布状况''':甚不常见于热带低地。亚种atricapilla于中国西南、华南及[[海南岛]];formosana于台湾。 '''国内分布''': 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广东、海南岛、香港和台湾]]。 '''国外分布''': 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泰国、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多生活于平原、丘陵地区、活动于农耕地附近的树林、灌丛或池塘的水草上以及筑巢于农田附近的灌木丛中、村寨附近的树上或池塘内的水生植物上<ref>[http://www.baiven.com/q/18/218/175252.html 栗腹文鸟地理分布],鸟类_百问中文,2017-05-04</ref>。 == 亚种分化 == {| class="wikitable" style="width:100%;" |- style="background:cornflowerblue; color:white; text-align:center;" | '''序号''' || '''中文名称''' || '''学名''' |- | 1 || 栗[[腹文鸟华南亚种]] || Lonchura malacca atricapilla |- | 2 || 栗腹文鸟台湾亚种 || Lonchura malacca taiwanensis |- |} == 种群现状 ==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 保护级别 ==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f>[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54/content-959027.html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党政机关,2017-03-15</ref>。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 视频 == 野外发现的几只栗腹文鸟,它们好像在一起讨论着什么? <center> {{#iDisplay:qq.com/x/page/u0889j45ujk |640|380|qq}}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栗腹文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