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210.193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桑墟镇 的原始碼
←
桑墟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桑墟镇'''隶属于江苏省沭阳县,地处沭阳县北部,东与华冲镇、青伊湖镇接壤,南与贤官镇为邻,西连新沂市阿湖镇,北与连云港市东海县交界。截至2021年3月,桑墟镇总人口10.17万人。桑墟镇是"中国楹联文化镇 ","十大木业园区(集群)""绿色创新木业园区"。 民国元年(1912年),设桑墟乡,属沭阳县第四区;1983年,复名桑墟乡;1999年10月,桑墟乡改桑墟镇。 2021年3月,撤销桑墟镇、茆圩乡,设立新的桑墟镇。截至2021年3月,桑墟镇辖4个社区、20个行政村。 2022年,桑墟镇现有工业企业530家,1-7月,实现开票实绩企业282家,开票超2000万元工业企业94家、超亿元工业企业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家。<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桑墟镇] </ref> ==历史沿革== 桑墟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早在北宋时期,农民起义军宋江带领义军转战于此。 明洪武年间,曾设桑墟铺,经此去东北。明清时期,水运到海州城的客船曾将桑墟作为驿站,舟车过往,商贾云集。民国初年,在今桑墟南首曾建有天启庙、大虹桥,盛况一时。境内古有桑墟湖,与青伊湖、硕项湖相通,水运便利,文人雅士常于此泛舟,吟诗作对,清末民初逐渐淤塞湮灭。民国29年,划入东海县抗日民主政府境内,1949年5月复归沭阳。上世纪四十年代,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陈毅、张爱萍、李一氓等都曾在这里战斗过,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浓厚的友情。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沭阳县桑墟区,1957年撤区并乡,1958年9月成立桑墟人民公社,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嘉奖,1983年4月复改称桑墟乡,1999年10月撤乡建镇。<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历史沿革] </ref> ==特色产业== 九十年代后期,工业发展才突飞猛进,企业绝大多数为木材加工为主。企业生产的板材畅销上海、广东、苏锡常等各大中城市,部分企业产品还出口日本、韩国、加拿大以及西欧等国家和地区,被授予市县"木材加工基地"称号,相继建成了胡圩、老庄、河西、西湖、舒窑、刘寨、刘厅等8个工业小区,其中胡圩工业小区被评为市"乡镇工业示范小区"。桑墟镇以井利木业、牡丹木业为首的民营企业共有517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木材加工企业235家,投资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主要有长盛、林宏、三林、嘉华等,这些企业年销售收入均在千万元以上,年纳税均在30万元以上,有力地带动了本地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桑墟镇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亿多元,入库税收680多万元,吸纳农民就业达2万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桑墟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继续围绕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城镇建设三大工作重点,不断加快全镇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7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206万元,2004-2007年,连续四年进入全市财政收入"十强乡镇"先进行列。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完成进县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1个。引进镇工业集中区项目22个,引进投资额6800多万元。 ==城镇建设== '''道路建设''' 全镇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修筑起水泥路面14万平方米,村村都通上了水泥路。 '''住宅建设''' 本世纪初建房进入高潮,兴建楼房以两层居多,全镇共兴建楼房1100多幢,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 '''生活用水''' 目前全镇自来水覆盖率达95%以上。 '''通讯''' 全镇建起移动、联通发射塔3座,安装住宅电话4900多门,移动电话4000多部。 '''电力''' 上世纪90年代前,以农业用电为主,90年代后以民营企业和人民生活用电为主。2003年,全镇用电总量1480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870万千万时,生活用电610万千万时。 '''粗体文字'''教育 1997年以前,该镇仅有会办初级中学1所,联中1所共23个班,在校生1410人,教师53人,镇村小学15所,124个班,在校生5183人,教师209人。现有公办初级中学1所,共30个班,在校生1880人,教师89人;民办初级中学2所,即沭海中学和西湖外国语学校,共34个班,在校生2050人,教师78人。镇中小1所,27个班,在校生1750 人,教师60人;村小13所 ,93个班 ,在校生6700人 教师128人。镇公办初级中学、中小、西湖外国语学校,沭海中学均建起了教学楼。 '''广播电视''' 全镇13个村居委会开通了调频广播,通响率达90%。1998年开通有线电视,目前已有5000多户开通了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用户400多户。 '''卫生''' 镇卫生院建于1958年,有病床15张,职工19人。2003年通过改制,镇卫生院一分为二,分为医院与卫生院2家,均建起了三层以上楼房,总建筑面积1360平方米,共有职工36人。现有13个村、居委会,均有卫生室。 '''创业平台''' 2008年3月16日,县银源小额贷款公司在桑墟镇挂牌成立了,这为该镇全民创业提供了又一便利的融资渠道。为了引导全民创业,该镇党委、政府从多方面优化投资创业环境。一是提供资金支持。针对当地木材加工企业较多、企业贷款较难这一实际情况,早在2001年初,桑墟镇就借鉴苏南、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在全县率先成立了镇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服务公司,为当地木材加工企业及时提供资金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的贷款难题,促进了当地木材加工企业地规模发展。桑墟镇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服务公司共向企业投放贷款5100多万元,培植规模企业28家。还扶持荣盛、牡丹、众兴等20多家企业新上了出口板生产线,扩大了企业利税空间。 桑墟镇已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LVL顺向板出口生产基地,年纳税10万元以上企业40多家,全镇进厂做工人数达2.2万人,人均月工资达1500元以上。二是提供发展载体。在完善好沭海路、桑高路两个工业产业带的基础上,自2007年以来,桑墟镇着手抓好镇村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不断加快道路、水电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一条长达3900米的水泥路基础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对进入镇村工业集中区的企业,桑墟镇负责提供通路、通电、通水服务,直到企业投产为止。三是提高服务水平。镇所有机关干部职工全部挂钩帮扶到每一家企业,每月深入企业5次以上,负责为企业解决资金、招工等实际问题,当好企业发展的"勤务兵",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加工档次,使企业逐步从生产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加工转变,一同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在桑墟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下,许多老企业纷纷扩建标准化厂房,扩大了生产规模,仅老庄村就新上了30多条出口板生产线。桑墟镇还开展实施"凤还巢"工程,引导在外打工者回乡创业,其中刘寨村女青年刘妹于去年5月初回家投资500多万元兴建了的同济木业,当年就实现利润40多万元,上交国家税收13.6万元,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在她的影响与带动下,自去年以来,全镇已有20多名在外打工青年回乡创业,新一轮投资创业热潮正在该镇蓬勃兴起。<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城镇建设] </ref> ==环境治理== 沭阳县桑墟镇党委、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不断探索管理新方法,确保了镇区的整洁和繁荣。桑墟镇镇区内乱停乱放、乱摆摊点、乱倒垃圾现象比较严重,居民颇有怨言。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象,镇党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划定车辆停放区。镇城管人员在镇区不同部位共划定了4个机动车辆停放区,在每户商店门前统一划出了非机动车辆停放区,确保各种车辆停放有序。二是建起固定售货摊位。去年以来,桑墟镇共投资7万元多元在镇农贸市场内建起了180多个固定售货摊位,免费提供给经营者使用,一举解决了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现象,桑墟镇镇农贸、服装、建材、家电四大市场日贸易额达8万元以上。三是添置垃圾桶。桑墟镇先后在镇区内添置了400多只垃圾桶,并与居民签订了"门前三包"协议书,鼓励广大居民共同参与小城镇管理,确保了镇区环境的整洁。桑墟镇先后荣获省"新型示范小城镇"、市县小城镇管理"先进乡镇"等称号。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桑墟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