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37.218.176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武氏太极拳 的原始碼
←
武氏太极拳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武氏太极拳.jpg|320px|缩略图|右|<big>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孙建国</big>[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17/18c8c667e920437cbb7477333dddbd84_th.pn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49665475_729678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武氏太极拳'''以[[杨式太极拳]]及赵堡太极拳为基础,加上其始创人武禹襄的多年经验编成。武氏乃官绅之家,以练拳为乐,极少授徒,固流传不广。武氏门人所写理论,多成为今日太极门的重要文献。 ==创始人== 武禹襄(1812--1880)[[河北]]永年人,出身官绅人家。当[[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武氏兄弟爱其术,从杨[[学习]]杨氏太极拳大架,得其梗概。后武禹襄兄长于1852年中[[进士]],任[[河南省|河南]]舞阳知县。武禹襄赴兄长任所,顺道过温县陈家沟,拟求益于陈长兴(1771-1853)。经陈长兴介绍,从[[陈青萍]]学得赵堡太极拳,学拳月余,备悉理法要义。又于舞阳盐店得王宗岳(乾隆年间人)《[[太极拳论]]》更有启悟,以练拳心得着有《打手要言》;又衍为《十三势行工心解》。并归纳锻炼要领为《身法八要》。其著作皆心得所著,简单精要。武禹襄传其甥李亦畲(1832-1892)。李亦畲传郝为真(1840-1920)。 ==拳法简介== 武氏太极拳为中国传统[[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其理法原理丰富完整又邃密细腻,“以求太极(内形)为主,走内劲,以意行气,练精、气、神三者合一”。其技艺特点是“因敌变化、借力打人”,用意气的变换来支配外形的运动,强调走内劲而不露外形,达到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的神奇境界。 武派(武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在陈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差式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适合文人修炼的太极拳,后人称之为武式太极拳。武禹襄先生在对这套拳法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形成了简炼精要、无一浮词的经典之作——武式太极拳论。武式太极拳,人称干枝老梅、朴实无华。手高不过眉,远不出足,双手各管半个身子,互不逾越,讲究内外三合,进退须有折叠,内潜之气支配外形,行云走架,双足如在大地上写书法,一笔一划严守格律,与人交手,不重招数,注重接劲打劲<ref>[http://www.daoys.net/gf/ss13153.html 武式太极拳——简介],道家养生网,2017-07-15</ref>。陈固安、吴文翰即出自[[邢台]]国术研究社的优秀武式太极拳代表人。 ==历史起源== 武氏太极拳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由河北永年人武禹襄所创。至今大约有130年的[[历史]]。 武禹襄,名河清,自幼酷爱武术,曾习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青萍学赵堡太极拳,备悉理法,并于同期得[[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谱》草纲目。他通过对拳谱的研究和本身练拳体验,创编而成武式太极拳。之后他更精研拳理,勤于实践,写出多篇具有代表性的太极拳理论著作,其著作皆根据其本身体验,简练精要,无一浮词。 武禹襄之甥李亦畲,从1853年开始跟武先生学拳,秉承武先生文武双修、理法并重的治学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武先生所创的太极拳理论<ref>[https://www.taiji.net.cn/article-20669-1.html 【太极拳理论】武氏太极之劲与意],太极网,2014-9-5</ref>,其后,又将其拳艺授予郝为真 (当时李先生与郝家是邻居)。从此,武、李一派太极拳便由郝家承袭相传。由于郝家继承、发展和传授这一派拳艺的[[时间]]相当长,因此数十年来此拳又称为“郝式太极拳”。 ==视频== ===<center> 武氏太极拳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 武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全套演练-正面</center> <center>{{#iDisplay:n0549c2rvfi|560|390|qq}}</center> <center>钟振山武氏太极精要</center> <center>{{#iDisplay:b0501g9anqm|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98 博戲]]
返回「
武氏太极拳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