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3.145.196.150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武皇十万宫廷乐舞 的原始碼
←
武皇十万宫廷乐舞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武皇十万宫廷乐舞</big> ''' |- | [[File:120417230583d42782f27793e5.jpg|缩略图|居中|[http://bbs.lyd.com.cn/data/attachment/forum/month_1204/12041723058408b5a4226e6465.jpg 原图链接][http://bbs.lyd.com.cn/thread-574200-1-1.html 来自 搜狗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武皇十万宫廷乐舞是历史悠久的舞蹈艺术,即《神宫大乐》,当时的乐队取名为“十万宫廷乐”。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酷爱诗歌舞乐,一生长居洛阳,称帝后又定都于洛阳。她曾出资二十万两脂粉钱,其中十万两雕刻了至今闻名世界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十万两精心培育了因此而得名的专供皇族贵胄们欣赏的“武皇十万宫廷乐舞”。 武皇十万宫廷乐舞每天都要在万象神宫进行演练,寓意武皇的十万江山稳如磐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以气势磅礴、雍容华贵构成了中国中典音乐舞蹈的灿烂和辉煌。 '''乐曲内容''' 歌颂[[太平盛世]]、赞美大好河山等 =='''目录'''== '''历史''' '''现状''' '''内容''' '''复兴''' =='''历史'''== “武皇十万宫廷乐”最早可追溯至武则天执政年间,距今1300多年。 相传,武则天登座皇帝之位后,改唐为周。在巩固政权的同时,投资组建了一支队伍庞大、乐艺精湛的宫廷乐队。这支乐队的建立、乐曲的演奏等,不仅仅是宣扬自己崇尚的政绩,更能反映武则天对于音乐艺术的由衷热爱。帝王对于音乐的重视从为政治目的服务,转向为艺术而艺术的更高境界;同时,音乐的表演也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享乐,更深邃着博大的人文内涵。 当时的乐队取名为“十万宫廷乐”,一方面由于武则天出资十万两,另一方面冀希武皇的十万江山如同乐队这般壮大、前途升腾。据现“武皇十万宫廷乐”原队长张宏保介绍,武周时期这支宫廷乐队编制齐全、规模庞大。 表演人员多达近千人,其中包括演奏乐器的乐师及乐舞表演的乐伎。此说法与《旧唐书》中的记载相符:“长寿二年(693年)正月,则天亲享万象神宫,先是上自制神宫大乐,舞用九百人,至是舞于神宫之庭。”不仅表现出武则天作为帝王重视音乐的建设,也反映出其懂得欣赏音乐、能够自制乐舞的艺术素养。乐器数百种,其中包括华夏自古传承的乐器,如埙、笙、笛等;部分乐器来自于异域,泛指胡乐器,如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的琵琶、由古代龟兹(今新疆库车县)传入中原的筚篥(现称管子)等。 庞大的宫廷乐队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辉煌灿耀,但是随着封建统治的衰微、皇室对于音乐文化的淡漠,致使这样一支承载着华夏文明的乐队霓裳失色。乐队规模日渐缩小、乐器大量流失,至清末仅残存管、笛、笙、云板、长号等五大件乐器。 '''现状''' 作为唐代的乐舞,洛阳鼎盛,至今武皇十万宫廷乐舞仍活跃在洛阳隋唐古城的部分村庄中,多数乐师已年过花甲,年龄最大的已有九十多岁。 为挖掘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数十年来,一批历史学家、学者、音乐家、舞蹈家等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十万宫廷乐舞”这块音乐活化石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和艰难的开发,终于使大唐余韵缠绕今梁,神州大地再现当年皇家乐舞的辉煌。 这皇家绝响,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尘封之后,如今经各界人士按古老的工尺曲谱挖掘、整理,又以其古朴、典雅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再现了武皇时期的辉煌风采。 '''内容'''<ref>[https://news.sina.com.cn/c/2012-04-17/025424284722.shtml 武皇十万宫廷乐舞],搜狗, 2017-02-13</ref> 十万宫廷乐舞”的乐曲内容主要是歌颂太平盛世、赞美大好河山等,乐器主要有管子、笙、琵琶、琴、筝、编钟等数十种。“十万宫廷乐舞”为宫廷乐舞,其特点是:讲威仪、图声势、尚奢华,保留皇家风范,仅在祭祀、庆典及重要活动中演出。 如今,十万宫廷乐舞流传下来的有: 歌舞《朝天歌》、器乐合奏《唐韵》、表演唱《饮酒乐》、男声独唱《谓城曲》、乐舞《颂升平》、 独舞《万佛飞天舞》、乐舞《[[春江花月夜]]》、乐舞《青天乐》、歌伴舞《圣明乐》、乐舞《[[媚娘游春]]》、五重奏《梅花吟》、女声独唱《赏花歌》、小组唱《何满子》、女声独唱《如意娘》、 埙与乐队《苏武牧羊》、 器乐合奏《观灯》、器乐合奏《嵩岳调》、琴与乐队《阳关三叠》、琴歌《钗头凤》、器乐合奏《听竹》、歌舞《盛世天长久》。 一、《朝天歌》:是武则天升殿和接收外国使臣们朝贺时演奏的曲目,充分显示了武皇时期的大国风范。 二、《嵩岳调》: 公元683年秋,天皇天后同游嵩山,随行乐队演奏大曲,女皇听后龙心大悦,钦定曲名为《嵩岳调》。 三、《媚娘游春》:乐舞《媚娘游春》表现了天真烂漫的武媚娘沐浴春光,赏花戏水,翩翩起舞时的欢乐心情。 四、《何满子》:何满子是唐朝的著名歌伎,可是却因唱歌而触怒了皇上被判死罪,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为了纪念她写出了《何满子》这支曲子。 五、《饮酒乐》:《饮酒乐》是在宫廷御宴中演奏的唐代法典中唱道:“日月似有事,一夜行一周,草木尤需老,人生得无愁,一饮解百结,再饮破百忧,百发欺贫贱,不入醉人头,我愿东海水,尽向杯中流,安得阮步兵,同入醉乡游。” 六、《渭城曲》: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所作的《[[渭城曲]]》,描写送友人元二西出阳关,奔赴边疆的情景。 七、《苏武牧羊》: 埙是已有7000多年历史的吹奏乐器,声音幽深、哀婉,从原始的单孔发展到现今使用的多孔,请欣赏埙合奏《苏武牧羊》。 八、《颂升平》:《颂升平》是武则天祭天时演奏的乐曲,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乐曲演奏中,伴着依据龙门石窟莲花洞中的造像编排而成的荷花灯舞,赏心悦目,煞是好看。 九、《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如意娘》是武则天亲自谱曲填词的独唱歌曲,反映了她被贬入感业寺思念台子李治的感伤情怀。 十、《唐韵》:唐大曲《唐韵》音乐气派、严谨,舞蹈热烈欢快,展现了武皇时期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美丽画卷。 十一、《观灯》:“元宵”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从皇都到民间这一年都要张灯、送灯、玩灯,乐曲《观灯》正是表现了女皇观灯时,大开宫门,与民同乐的空前盛况。 十二、《天长久》:从32岁当上皇后,武则天就实际掌握了国家大权,她执政的五十年,是中国历史上兴旺发达的时期,《天长久》是对她的颂歌,歌中唱道:“玉砌红花树,香风不敢吹,春光解人意,偏发殿南枝,天长地久万年枝”祝愿“武皇十万宫廷乐舞”所演绎的唐朝盛世今日长青。 =='''复兴'''== 直至解放前洛南各村都留存有宫廷音乐的印迹,但是由于传承过程中乐器的损失、老艺人的相继离世、后人的漠视态度等原因,使得大多村镇的宫廷乐队了了解散。 值得庆幸的是,在洛阳市龙山镇田山村的村民对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分外重视,历经十几代人的代代口传心授保存至今,人们皆美誉“田山十万”。为了便于传承,老乐师将自唐沿用千年的工尺谱译成简谱,整理乐曲十八首,如:《嵩乐调》、《青天歌》、《青田歌》、《富贵歌》、《状元游街》、《苏武牧羊》、《孔子哭颜回》等。组织队员40余名,演奏时的着装仿照清代服饰———黑色圆帽、蓝色长大衫、黑色布鞋。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田山村的“武皇十万宫廷乐”从解放后一直活动至今,中间虽曾经历过文革时期暂停演出的挫折,但于1982年又重新组建,发展的更为壮大。应邀到华山、湖北武当山、中岳少林等地演出多达近百场。参与大型社会文化活动,如洛阳民俗庙会、关林国际朝圣大典、音乐文化庙会等等。亦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被尊誉为“河洛一绝”、“中原第一家”、“音乐活化石”,中央及省市媒体争相制作专题片、发表系列专题报道,2007年10月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540 社會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武皇十万宫廷乐舞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