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118.138.14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永建镇 的原始碼
←
永建镇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永建镇.jpg|thumb|right|永建镇 [https://img2.gujianchina.cn/201711/08/11155984311.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1396.html 图片来源于古建家园网] ]] '''永建镇'''于2000年6月撤乡建镇,是著名的国际性河流红河的发源地,滇西回族聚居区,云南省著名的侨乡。永建镇是巍山县的北大门,坐落于巍山坝子的最北端。地处东经100°5'30"~100°11'5",北纬25°27'30"~25°3l'30"之间。全镇东西北三面环山,北与大理市相连,东与大理市凤仪毗邻,南与大仓镇相连,西邻[[紫金乡]]。<ref>[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72228258 永建镇] </ref> [[File:永建镇2.jpg|thumb|right|永建镇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206/688ae009b5a6468c83843659a1cc3b49.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21289411_319382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镇情概况== 红河源头第一镇——永建,于2000年6月撤乡建镇。永建是著名的国际性河流红河的发源地,滇西回族聚居区,云南省著名的侨乡。永建镇是 云南省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北大门,坐落于巍山坝子的最北端。地处东经100°5'30"~100°11'5",北纬25°27'30"~25°3l'30"之间。该镇东西北三面环山,东与大理市凤仪毗邻,南与本县大仓镇接壤,西与巍山县马鞍山乡、紫金乡接壤,北与大理市相连,镇政府驻地北距下关 28.5公里,南距巍山24.5公里。辖10个村民委员会,137个自然村,185个村民小组,设党(总)支部18个,党小组106个。 该镇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9.24万亩,耕地面积28830亩(水田21948.6亩),人均0.56亩。 该镇有线电视覆盖率98%。电话普及率32%。 该镇有巡检桥、杜文秀起义遗址、昭忠祠、东莲花回族古民居建筑群等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s://www.sohu.com/a/442898897_120054246 镇情概况] </ref> [[File:永建镇3.jpg|thumb|right|永建镇3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301/3beb09dd14b54b158f414011b4570a31.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298489368_319382?sec=wd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人口民族== 该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138个自然村,185个村民小组。居住有汉、回、彝、白、苗、僳僳等10个民族。2007年未,全镇14093户51602人(农业户12816户49696人),其中少数民族26598人,回族人口1980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4.4%,占总人口的38.37%。 '''自然气候''' 永建为北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积雪,夏无酷暑,气候温凉,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最高海拔2420米,最低海拔1751米。 '''红河源头''' 永建镇是著名的国际性河流红河的发源地。红河是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的唯一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永建镇西北角米六么村一个叫“额骨阿宝”的地方(“额骨阿宝”是彝语,大意为“一条弯弯曲曲的水的父亲”),那里海拔2500米,方圆几平方公里为连绵起伏的山岭,涓涓红河源头之水就从山箐里流出,汇入峡谷自西北向东纵贯巍山盆地,当地人称阳瓜江,这就是红河上游元江的主要源流。红河流经大理、楚雄、玉溪、红河等地州,在云南省内流域达74822平方公里,最终从河口流入越南,终归太平洋的北部湾。 '''自然资源''' 该镇境内石碤砂储量丰富,有锁水阁、磨房箐、永乐等4个中小型水库,永乐碗城、西山等小(二)型水库4个,小库塘171件,水资源丰富,灌溉极为便利。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玉米、蚕豆、小麦,经济作物为啤大麦、油菜、亚麻等,林果经济较为发展。森林覆盖率53%(不含灌木林)。<ref>[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068313_1 人口名族] </ref> [[File:永建镇4.jpg|thumb|right|永建镇4 [http://res.cjyun.org/a/10139/201909/cebade59b1790cd010d5a502e56b6976.jpeg 原图链接] [http://xiaogan.cjyun.org/p/134096.html 图片来源于云上孝感网] ]] ==著名侨乡== 永建还是云南有名的侨乡。永建人眼界开阔,善于经商。解放前回族马帮曾达到100多个,来往于云南、四川、缅甸等地,经营棉纱、茶叶、药材、土布、蓝靛等生意。不少人出国经商以后定居异邦,华侨现已发展到3000多人,分布在泰国缅甸、印尼、新加坡、日本等国,镇内有归侨和侨属近2000人。永建镇成为有名的侨乡。 '''机构设置''' 行政单位设: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3个。 事业单位设:农业综合服务站、林业站、水管站、文化站和计划生育服务所5个。 常临机构设:武装部、民政办公室、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司法所、无毒社区创建办公室、平安创建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团委、妇联、科协、劳动力转移与输出办公室、小额信贷工作站、城建办公室,安监办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设在经济发展办公室)14个。<ref>[http://hld.wenming.cn/syjj/dfcz/zq/201512/t20151218_3031234.shtml 著名侨乡] </ref> [[File:永建镇5.jpg|thumb|right|永建镇5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q_70 原图链接] [https://m.sohu.com/a/292527527_785993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经济发展== 该镇主要支柱产业为烤烟和畜牧业,以泡核桃、茶叶为主的林果产业发展较快。年种植烤烟6000-7000亩,烟农收入1000余万元。群众发展畜牧业历史悠久,是滇西的改良牛之乡,肉牛养殖大镇。2007年,畜牧业产值7284.62万元。镇内有核桃2.7万亩,茶园4100余亩。“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为主要形式,金银手饰加工、交通运输、清真食品加工为主的个体商业较发达。 '''基础设施''' 永建镇镇党委、政府按照项目拉动促发展的思路,坚持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实施一批的原则,抢抓机遇、多方争取、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强交通、水利、能源、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道路交通建设方面:修建了永乐、永利等进村弹石路20余公里;新修永和烟水工程机耕路、永利飞立坪村、磨房箐水库至永建杂力坡等村组公路15条近75.6公里;做好关巍公路工程建设永建段(15.79公里)征地拆迁工作各项工作。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完成624个小水窖建设任务;实施了永利江头村上沟、西山姚家大塘引水沟等一批“三面光”工程;实施了200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一期水利血防节水灌溉投资280万元,完成沟渠硬化13件16.5公里;做好了西河治理、五茂林水库建设、永乐水库渗水处理及福庆水库等工程的行政协调工作;建成永胜民营水厂、永建磨房箐水厂等10件人饮工程建设,解决了15000多人口、21000多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启动实施了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2个自然村11900多人的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全镇水利化程度达到85%以上。 农村能源建设方面:建成西莲花村沼气建设示范村,全镇建设沼气池1198口,完成节柴改灶1000多口,安装太阳能的农户1077户,完成“一池三改”的农户1198户。实施了二期、三期农网改造及“户表”工程,完成83个自然村9338户“户表”改造和9个村委会农村电网线路改造。实施了西山照壁山通电工程,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 信息化建设方面:全镇8893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611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55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6481户。 城镇化建设方面: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完成滇西大牲畜交易市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和西山街、红源街市场改造;民族商贸区完成投资4800万元,建成商贸房2.2万平方米。启动城镇环境卫生、城建监察工作,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教育建设方面:累计投入教育教学设施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新建校舍9000多平方米,排除危房2000余平方米,基本实现校园美化硬化。有效整和教育资源,撤并永建、永胜两所中学,新建了红河源中学。建成建筑面积890平方米、总投资150万元的红河源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心。 '''村镇建设''' 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的绿化经费达10多万元,绿化地段全长10100米,种植各种绿化树种3000余株。各村筹措资金20多万元,以进村主干道为主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思路,立足镇情,大力发展畜牧、林果、种植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永胜村委会“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全村共有个体私营企业33个,全村1754户农户中,有1401户农户在从事养殖、加工等行业,占总农户的80%,2006农民人均纯收入2237元。按照巍山提出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家庭美化”,广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在基础条件好的小围埂小五茂林村、永和西莲花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建设。目前,全镇19个回族村实现了村内道路硬化、卫生洁化。其他80多个村实现了进村道路的硬化。以实现管理民主为核心,完成第三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全镇10个村有7个村顺利实现了“一肩挑”,共选出村“两委”干部114名。认真抓实东莲花州级小康示范村建设,抓好了民房抗震安居工程的实施。聘请了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中心,围绕建设巍山北部区域经济重镇的目标,完成了一个总规,东莲花、西莲花、回辉登、大围埂、小围埂、小五茂林六个新农村示范群的专业规划。 '''文体教育''' 永建镇内文物古迹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秀丽多姿、充满神秘韵味的红河源文化——“额骨阿宝”(彝语,大意为“母亲河”);有充满浓郁民族气息的伊斯兰文化;有杜文秀起义遗址;有始于明朝万历年间、世界罕见、具有独特受力结构、当时贯通滇西各州县的重要古桥——永济桥文化;有源于 元代的金银首饰加工文化;有古老的伊斯兰传统 饮食 文化;有源远流长的民间 刺绣、针织文化。 横跨永建镇巡检河上的 永济桥,修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753年一1620年),当时是通往滇西各州县的重要 桥梁,桥身全长15.6米,宽3.25米,上有木屋顶瓦,桥式为古老的长廊式木架亭桥,两边设有木架和栏杆,两头有桥亭,可供过往行人休息。整座桥结构严谨,造型美观,古色古香。虽经历四百多年风雨,至今仍旧雄跨河上,济世于民,成为永建一道靓丽的民族历史文化风景线。 东莲花的清真寺、古民居乃至整个村庄的布局、整体风貌均保存得非常完整,是典型的中国穆斯林村庄,研究回族历史的重要物证,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是非常值得保护、利用的穆斯林与周边各民族和谐发展的历史文化遗存。经过专家的评审论证,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镇内建有42块体育场地(其中200米田径场2块、篮球场36块、全民健身器材1组、健身房1间、乒乓球室2间),18个回族自然村都建有篮球场。2004年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受到国家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农体协的表彰。东莲花村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成功承办了云南省第五届穆斯林“圣诞杯”篮球运动会,组队参加县“南诏杯”篮球赛并获得第一名。被 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被省体育局授予“云南省体育特色乡镇”称号。象棋运动员 张春雷和赛马 运动员朱海雷代表大理州先后在省第九届运动会和省第四届城市运动会上折桂。1999年永建镇农民 篮球队代表大理州参加云南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绩;2000年参加红河州民族民间篮球邀请赛获第一名;2001年参加文山州民族运动会穆斯林篮球邀请赛获第一名;2002年参加大理州“五·一”篮球锦标赛获第一名;2003年8月组织参加在文山州砚山县举办的云南省第三届“圣诞杯”穆斯林邀请赛,永建镇共有大围埂和小围埂两支代表队参加,并获得了第二和第三名。2003年1月组队参加巍山县首届“南诏杯”篮球赛,以不败的战绩勇夺冠军。2005年3月,组队参加“川滇友邻市、州第一届男子篮球联赛”,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2006年组队参加云南省穆斯林第五届“圣诞杯”篮球比赛、大理州“体彩杯”篮球赛、巍山县第二届“南诏杯”篮球赛,三项赛事都获得了第一名。永建赛马队还多次代表巍山县参加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运动会,成绩突出,在2002年云南省第七届民族运动会上还荣获一枚金牌。永建象棋队已连续三年获巍山县“南诏杯”冠军,也代表大理州组队参赛省运动会,获女子团体冠军。在2004年7月底8月初举办的 云南省“秀山杯”象棋比赛中,我镇有张晓丹、张晓婷两名回族小 姑娘代表大理州参赛,12岁的 张晓婷勇夺少年组 冠军,张晓丹获得少年组第六名。 镇内有初级中学2所,44个教学班,教师132名,在校学生2926人,完全小学17所,其中:中心完小13所,教学点27个,教学班163个,教师225名,在校生6166人;幼儿园17所,53个班,在园幼儿1441人。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7.79%,初中辍学率2.21%,初中毕业率96%;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巩固率99.78%,小学辍学率0.22%,小学毕业率100%。<ref>[https://cq.focus.cn/zixun/800efd86f9304361.html 经济发展] </ref> [[File:永建镇6.jpg|thumb|right|永建镇6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e5adc0a9e5134b108139397c6363129f_th.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75224202_349363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村镇发展== '''发展思路''' 科工商强镇,果牧烟富民,创无毒保稳定。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及建设巍山北部区域经济中心镇的目标,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特色经济,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烤烟和畜牧两大支柱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经济增长方式有较大转变;九年制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实现义务教育免收杂费;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社会保障面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的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扶贫攻坚取得新成果,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减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有新进展;社会治安、毒品整治、安全生产状况良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新进步;全镇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重点工作''' 按照项目拉动经济促进发展的思路,结合永建实际,认真做好项目论证、储备、争取等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二是不断巩固和壮大支柱产业,努力培植新兴支柱产业。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突破难点的原则,巩固和发展畜牧、烤烟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交通运输业、民族文化及民族风情旅游等后继产业。三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结要求,扎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四巩固壮大畜牧、烤烟两大支柱产业,挖掘潜力培植泡核桃、优质茶叶产业。五是抓好财税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六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七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巩固禁毒整治成果,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推进依法治镇。 '''特色产业''' 家庭手工业发达。针织、刺绣、金银饰品工艺、制革业、铁器生产等久负盛名。豆腐、饵块、米线、卷粉、果制品、肉类加工等传统食品加工工艺更是广泛普及,风味小吃深受各地群众欢迎。金银饰品加工是回族的传统工艺,最有名者数大围埂杨家,至今已传至第五代。现年八十多岁的杨文佐老人,一生加工银首饰,并将手艺代代相传。他和本家兄弟、儿孙、亲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改善加工条件,产品主要有耳环、手镯、手匝、胸花、项圈、百家锁等三十多个品种,工艺精湛,制作精美,除供应本县群众外,还远销南涧、弥渡、祥云、昆明、西藏,深受日本游客喜爱。 畜牧业是永建镇支柱产业。永建群众历来有饲养、长途贩运、短期催肥等传统养殖,这二十多年来,科学养殖技术得到广泛使用,畜牧改良、饲料开发、疫病防治、畜厩改造等,先后建成河底街、永胜、小围埂、东莲花等畜种改良点,调整了畜牧产业结构,在有着丰富草山、灌木林多的山区着力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黑山羊,在坝区发展牛、马、骡,尤其以肉牛为主的大牲畜饲养。1994年建成总投资100多万元“滇西大牲畜交易市场”,每街上市1000多头次,成为滇西大牲畜交易集散中心。1997年成立永建镇清真牛干巴厂,现向全国各地销售,1998年被评为全国第十届新技术博览会金奖。到2006年末,永建镇猪存栏13730万头,牛11371万头,羊15364万只,牛奶产量1949吨,完成牛冻精改良5161头,肉类总产量4866.58吨。全镇12000户农户有7000户养牛,建成养牛村20多个,专业贩运户300户,畜牧业产值6177.25万元,永建已成为滇西的改良牛之乡,肉牛养殖大镇。 旅游业前景广阔。永建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有红河源、杜文秀起义遗址、清真寺建筑群等旅游资源。<ref>[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4480051.html 村镇发展] </ref> [[File:永建镇7.jpg|thumb|right|永建镇7 [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513/8fda6167063445e9b40aaf4ad3b104ce_th.jp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75224202_349363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永建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