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新手上路
新頁面
優質條目評選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18.225.92.25
登入
工具
閱讀
檢視原始碼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
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 江善襄 的原始碼
←
江善襄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江善襄 | 图像 =[[File:江善襄.jpg|缩略图|center|[http://www.gmw.cn/images/2005-12/21/xin_141202212052359250085.jpg 原图链接][http://www.gmw.cn/content/2005-12/28/content_349595.htm 来自光明网]]] | 图像说明 = '''<big></big>''' | 出生日期 = 1910年11月11日<br> | 国籍 = 中国 | 籍贯 = 北京 | 职业 = 电炉黄磷专家 | 母校 = 北京大学 | 研究领域 = 黄磷电炉设计 }} '''江善襄''',电炉黄磷专家。清宣统二年十月初十(1910年11月11日)生于北京。民国九年(1921年)七月毕业于京师公立学校第二十一国民学校国民科。民国十二年(1924年)七月毕业于京师公立第二十一高等小学校高等科。1927年进入天津塘沽永利化学公司碱厂。民国十六年(1928年)七月毕业于北京尚志学校(初中)。民国二十二年(1934年)七月毕业于北京市私立志成中学。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六月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学系。并于民国三十年(1942年)二月二十三日与同为北平大学应用化学系的骆鸿瑜缔结鸳盟。他是中国黄磷电炉设计的先驱,设计了中国第一台黄磷电炉,先后开发成功三硫化四磷、赤磷以及脱氟湿法磷酸等产品和工艺,对中国磷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从50年代开始江善襄辗转化工部基本化学设计院及第七八设计院负责扩大黄磷电炉容量的设计,电炉容量从500千伏安逐步扩大至3150千伏安,并先后在中国各地推广建设了80余台黄磷电炉。1990年化工部授予他“优秀设计师”称号,同年向他颁发“化工科技老专家”荣誉证书。 ==人物概况== 江善襄,字云裳。1910年11月出生于北京,1994年11月8日病逝于南京。父亲为晚清举人,受家庭影响,江善襄自幼学习勤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民国九年(1921年)七月毕业于京师公立学校第二十一国民学校国民科。民国十二年(1924年)七月毕业于京师公立第二十一高等小学校高等科。正当他怀着“科学救国”之心孜孜以求时,父亲谢世。贫困迫使江善襄过早地步人了社会。1927年他进入天津塘沽永利化学公司碱厂当了一名成品检验员,一年后毕业于北京尚志学校,调入天津永明漆厂。江善襄和同仁在油漆专家陈调甫经理的指导下,在极短的时间里研制生产出以“仙鹤”命名的不怕烫油漆,质量全面超过日本“鸡牌”同类产品。他也因此获得厂方“劳苦功高”银质奖及数千元股票。经济的稍微好转复燃了江善襄继续求学的愿望,1931年他进入北京志成高中,三年后考人北平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1938年以各科全优的成绩毕业,获学士学位。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江善襄放弃了留学德国的机会,奔赴大后方,为抗战贡献力量。他进入湖南防毒面具厂,研制各类活性碳,并经常为当地驻军讲解防毒知识,因成绩突出被任命为工务科科长。1938年他被调到重庆中国植物油料厂任研究室副主任。1940年参加长寿中国火柴原料厂的筹建和生产,在电化学专家潘履洁博士的指导下,负责设计和制造中国第一台100千伏安单相黄磷电炉。当时江善襄和同仁不为困难所屈服,边学习边实践。经过一年奋战,电炉投产,顺利产出用于制造火柴的黄磷原料,打破了日本的封锁,填补了中国制磷工业的空白。黄磷火柴的原料供应有了保障之后,江善襄等人又针对火柴的剧毒问题开始了三硫化四磷的研制工作。由于硫极易发生爆炸,有人在实验中被炸致残,有人坚持不住走了,但所有这些都没能动摇江善襄的信念。一年之后,三硫化四磷装置开车成功。三硫化四磷解决了火柴剧毒问题,但生产不安全和易燃的问题还横亘在江善襄面前。他又马不停蹄地进行不易着火的赤磷的研制。他细致、耐心地观察每一次试验,认真地记录下每一个数据,并仔细分析研究,终于发现了72小时内将黄磷间断升温至250℃而制得赤磷的方法。至此,中国火柴生产进入了无毒安全的新阶段。这项赤磷工艺设计至今仍在沿用。1943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火柴原料厂昆明厂副厂长。在工作实践中,江善襄深感中国制磷工业的落后,如饥似渴地学习国外先进技术。1945年,他考取公费赴美国学习考察。在美期间,他放弃节假日休息,广泛地查找收集有关图纸、文件及资料,为中国制磷工业积累技术借鉴。1946年回国后相继被任命为中国火柴原料厂青岛厂厂长和中国火柴原料公司工务课课长。 ===投身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善襄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1950年他完善中国第1台黄磷电炉结构,将电极由单相改为三相,改善了电炉电力平衡系统,提高了功率因素,使产量提高50%。1957年他在北京东郊化工实验厂主持建成中国第一座钙镁磷肥高炉、电炉中试厂,全力支持了杨明伟工程师对高炉结构、炉体材料等方面的构想。试验获得了成功并将经验在中国推广。 从50年代开始,江善襄辗转化工部基本化学设计院及第七、八设计院,负责扩大黄磷电炉容量的设计,电炉容量从500千伏安逐步扩大至3150千伏安,并先后在中国各地推广建设了80余台黄磷电炉。这些分布在中国各地的黄磷电炉满足了工农业生产的需要,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经20余年的发展,中国制磷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欧美等先进国家相比,电炉容量小,损耗大,生产成本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而江善襄在不断改善中小型黄磷电炉设计的同时,一直关心并积极准备开展大型黄磷电炉的设计。 1965年,国务院批准在广西柳城建立中国第1台1.5万千伏安大型黄磷电炉,由化学工业部第七设计院;即今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设计院承担设计,江善襄任项目总负责人。当时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很难找到国外先进技术参考资料,江善襄和同事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挥聪明才智,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比如电炉电极问题,当时国内可生产的最大电极直径仅为500毫米。根据计算,1.5万千伏安电炉电极直径应为950毫米。江善襄经过研究论证后决定采用自焙电极,即在一个特制的圆柱形钢壳中灌人由冶金焦、无烟煤和沥青组成的电极糊,在电炉点火生产中一边运作一边利用电炉的大量热能自行烧结。自焙电极的研制成功,解决了电炉生产的关键性问题。1975年8月,黄磷电炉建成并一次开车成功。人们将中国磷肥工业的磷酸磷铵、黄磷电炉、湿法磷酸、硝酸磷肥、脱氟磷肥誉为“五朵金花”,黄磷电炉最先绽开出美丽的花朵。为了表彰中国第1台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大型黄磷电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1978年广西柳城磷肥厂项目设计获得“中国科学大会奖状”。1980年,化工部又授予该项目“化学工业部优秀设计奖”。 由于磷矿中具有分散度高、吸咐能力强的粉尘,因此成品往往与粉尘混在一起生成泥磷。据统计,泥磷中成品磷要占产量总量的7%~10%,这样就造成了巨大浪费。长期以来,中外黄磷专家曾采用过多种处理泥磷的方法,效果均不理想。1976年3月,江善襄针对广西柳城磷肥厂黄磷电炉的泥磷问题,提出用φ1200×600mm回转窑烧泥磷制取磷酸,装置于1979年3月建成投产,当年即制出600余吨磷酸(100%),1980年达到1200吨,这样每年可以从废泥中回收的产值以百万元计。泥磷问题得到了较完满的解决。 几十年的工作实践,江善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对此进行归纳整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比如在《用电炉法生产黄磷对磷矿质量要求和评价》一文中,他阐明了每吨黄磷电耗的快速计算公式。该公式于1989年被化工部列为检验国内黄磷电耗的计算标准。宏观方面,他综合交通、水电、矿资源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多次论证,提出了中国磷肥工业今后发展的战略构想:根据中国西南地区磷矿资源丰富,水电价格便宜,华东、东北等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磷矿制磷肥等工业能耗甚大的特点,宜以西南地区为依托,建立大型磷工业基地,制取黄磷后再外运加工成磷肥及磷制品。这一构想与不少专家的见解相同,得到了国务院及中央有关领导认可,一些实际工作已在顺利进行之中。 1987年江善襄退休了,但他的心依然牵系着祖国磷肥事业。他在总结国外专家经验及失败原因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窑法制取磷酸应由转窑改用隧道窑生产才会取得成功的论断,并与化工部化肥工业研究所合作进行试验室研究。经过无数次试验,于1989年初取得初步成果。国家计委委托化工部组织国内7位专家、教授进行中间评审后认为:“该工艺构思新颖,有独创性,实现工业化有较大的可能性。若能实现工业化,该工艺将为中国储量最大的中品位及高硅低品位磷矿的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面对这样的评价,江善襄百感交集。隧道窑制酸研制开始时,他已77岁。这样的高龄可以说是时时踩在生死线上,但他却置生死于度外,远离家门,忘我地从事着试验课题的研究。渴了,随便喝上一口不知什么时候冲的茶水,饿了,就泡上一袋方便面。即使严冬下雪天,他也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准时上班,撰写出一篇又一篇论文。实验室研究取得成功后,江善襄又开始考虑如何排除工业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现在,江善襄正继续为完善试验室试验和准备中间试验而努力。 退休以后,江善襄还十分关心湿法磷酸的脱氟。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原料脱氟困难,一直是湿法磷酸面临的难题之一。1987年,江善襄提出浓缩脱氟新工艺,并与南京化学工业公司研究院合作研制成功了回转炉磷酸浓缩脱氟器。这一成果可以使磷酸中五氧化二磷全部用于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为中国磷肥工业锦上添花。江善襄在中国磷肥工业上作出的突出贡献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社会的广泛称赞。1990年化工部授予他“优秀设计师”称号,同年向他颁发“化工科技老专家”荣誉证书。今天,已到耄耋之年的江善襄依然奋斗在祖国磷肥工业的战线上。 ==个人简历== *1910年11月11日出生于北京。 *1921年毕业于京师公立第二十一国民学校。 *1924年毕业于京师公立第二十一高等小学校。 *1928年毕业于北京尚志学校。 *1931—1934年就读于北京是私立志成中学。 *1934—1937年在北京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37—1938年任湖南防毒面具厂工务科科长。 *1938—1940年任重庆中国植物油油料厂研究室副主任。 *1940—1943年任长寿中国火柴原料厂黄磷车间工程师兼主任。 *1943—1945年任中国火柴原料厂昆明厂副厂长。 *1945—1946年赴美国学习考察。 *1946—1948年任中国火柴原料厂青岛厂厂长。 *1948—1949年任中国火柴原料公司工务课课长。 *1950—1955年任四川长寿化工厂工务科副科长。 *1955—1958年任化工部基本化学设计院工程师。 *1958—1962年任化工部第八设计院工程师。 *1962—1966年任化工部第七设计院磷肥室主任工程师。 *1966—1987年任南京化学工业公司设计院磷肥室主任工程师。 *1987—退休后继续进行科研。 *1994年11月8日病逝于南京。 ==主要论著== *1江善襄.我国发展电热法磷肥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性.南化设计,1984(3,4) *2江善襄.发展我国磷肥工业必须酸热并举才有广阔前景.湖北化工,1985 *3江善襄.酸热并举,加快电炉制磷的发展步伐.磷肥与复肥,1986(1) *4江善襄.窑法磷酸工艺述评及我国窑法磷酸实验新进展.硫酸设计,1991(1) *5江善襄.我国磷酸生产新工艺的研究成果.化工技术经济,1992(1)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江善襄
」頁面